昨晚,滚君发了条朋友圈,打听大家的跨年夜计划。
刚发出去,一身处北京的哥们马上私信回复,“来北京啊,有罗大佑!”
看到这个消息时我是震惊的。
关于跨年夜,朋友间讨论的都是窦唯的音乐节、李志的跨年夜(别问了!没票!)以及二手玫瑰的十八岁生日会等等。
没人提说12月31日,在北京,63岁的罗大佑还办了场演唱会。
这本该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新闻,然而事实是,大哥还是那个大哥,江湖却已经不是那个江湖了。
滚君不禁痛心地想到今年2月25日,罗大佑老师历时两年筹备的演唱会在台北小巨蛋开唱,并且邀请来张宇、辛晓琪、陶喆等众多耳熟能详的大牌明星歌手助阵。
但这场让滚君期待的演唱会结果不尽人意:票房不理想,开场前观众也来了没多少。
罗大佑满心感慨,微微笑着说:“台下来的这些人,谢谢你们,我当初出道时,是从更少的人唱起的。”
(一)
要滚君说,纵观整个中国流行音乐史,能被称作教父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罗大佑。
放眼望去整个华语音乐圈,很多人都受到了罗大佑的影响,而且给予罗大佑极高的评价。
李宗盛说:“罗大佑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他的音乐创造才能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他创造了台湾音乐的一个历史阶段。”
齐秦说:“罗大佑的歌以批判为主,有时候听他唱歌骂人也很过瘾,从罗大佑的歌中我学到的是唱歌要真实,贴近生活真的很重要。”
周杰伦说:“我觉得罗大佑是个时代性的歌手。很少歌能流传超过三年的,但罗大佑的歌可以。做歌手就是要成为历史,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言人物’,让大家在想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就想起他。我的目标就是像罗大佑一样成为一个时代的‘音乐教父’。”
在八十年代,他用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华语流行乐的进程。是罗大佑赶上了那个时代,另一方面,也是那个时代赶上了罗大佑。
查建英说,八十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
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那是中国最后一代的理想主义。
北京大学宿舍
而另一方面,那又是一个遍地机会的年代,因为改革开放的缘故,资本和物质以一种山呼海啸的气势,在大陆地区铺展开来。
一个水果贩只凭卖水果,三个月内就可以成为万元户。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时代的浪潮所裹挟,面对井喷状的外来诱惑,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理解,已经发生了润物无声的转变。
“赚钱以及赚很多的钱”开始成为一种理想。
于是,许多人选择远离家乡,去了陌生的土地,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之中,体味着,又挣扎着。
这个时候涌现出了这么一批人,他们不甘麻木,和自己较劲,敢于质疑,敢于抗争,追求自由,这种情绪尤其体现在音乐上。
1986年,一首《一无所有》让那个裤管一高一低、民工打扮的崔健成为了中国摇滚乐之父,也开启了属于摇滚中国的时代。
台湾流行乐开始在大陆的街街巷巷中响起,其中就包括陪伴了那一代人的《童年》。
今天我们说罗大佑对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所做出的贡献是划时代的,正是始于这张《之乎者也》。
它就像一颗重磅炸弹投向了当时的华语乐坛。
以前人们接触的流行乐,都是类似邓氏情歌那种小情小爱,而且是不能跟电影或者文学比肩的雕虫小技。
但罗大佑让大家意识到,流行乐也可以赋予如此之多的文化内涵,从此,一股史无前例的批判与省思风潮在华语乐坛散播开来。
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罗大佑的歌不仅契合了他们的批判,也满足了他们的温情。
像《乡愁四韵》、《光阴的故事》等,在这些歌里,罗大佑把属于年轻人的爱与哀愁表达得淋漓尽致,就像白岩松所说的,
他的歌适合在很个人的空间中,安静的去面对和回忆,罗大佑是一个人的两个极端,一个是摇滚的、哲学的、理性的,另一个则是伤感的、脆弱的、柔情的。
如今这些旋律···每每想起,每每热泪盈眶。
(二)
很不幸,我没有赶上那个时代,我没能直接的感受到,那时候人们的拼搏奋斗历程,也没有赶上人文气息极其强的思想大爆炸。
同时也很幸运,我没有赶上那个时代,没受前人那么多苦,只要安安分分的在他们构建出的美好时代过着日子,我们就可以活的很幸福。
而罗大佑,则是那个时代最典型的一个代表。
1954年,罗大佑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虽然父母也培养他的音乐特长,但终究还是想让他当一名医生。就像他的哥哥姐姐一样,踏踏实实的做一名医生。
不过生性浪漫的罗大佑,并不安分于枯燥乏味的学术性生活。大学期间,他一直钟情于音乐创作。
1972年,18岁的罗大佑,开始在学生乐队中担任键盘手。
当时有一首叫《乡愁四韵》的歌,在学生中广为流传,成为他们反叛精神的支柱。那时候,壮怀激烈的罗大佑,怀着无尽的愤懑与痛楚,为这首词谱了曲。而这一曲谱成,他再也没有回头。
1974年,创作了第一首歌曲,《歌》。就这短短的一个字,开启了罗大佑的音乐创作生涯。
1976年,罗大佑正式投入商业音乐创作,为电影《闪亮的日子》、《清奔》和《走不完的路》等创作歌曲。1981年,开始担任音乐制作人,操刀制作了张艾嘉的《童年》。
1982年,专辑《之乎者也》发布了。
在那个思想动荡的启蒙年代,民歌运动轰轰烈烈,罗大佑用他的的“新”,让人们疯狂欢呼和追捧。
这张专辑彻底改变了流行音乐的走向。它打破了当时流行音乐的曲风,开始了批判与省思风潮,开始让人们知道,音乐原来也可以这样——或者说音乐就应该是这样。
如同新港音乐节上的Bob Dylan一般,让人们认识到了,什么是音乐应该有的姿态。
而罗大佑的墨镜加一身黑衣,也确实挺像Bob Dylan。
随后,专辑《未来的主人翁》发布。
这是一张可以看穿整个时代的专辑。
他在《亚细亚的孤儿》中叙说过去,《现象七十二变》中剖析现在,《未来的主人翁》中预测未来。
过去、现在,当时的人们都能理解,而未来……未曾来,谁人可知?
三十多年后,再听那首《未来的主人翁》时,惊起我一身冷汗!
简直是恐怖,这个时代的迷茫困惑,通过整首歌,鲜血淋漓的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我再看发行时间——1983年。
这不是一首歌,这是一块领先了时代三十多年的警示牌,罗大佑早在1983年就看透了一切。而这一切,三十多年后的我们依旧没有看透,我们就浑浑噩噩地,如同玩具风筝一般,在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之下,飘来飘去……
如同先知一般罗大佑,可谓当之无愧的教父。
他会批判很多事情,但他并不是为批判而批判。他用对人生的感叹、对往事的追忆、对历史的回顾、对现实的剖析、对未来的憧憬,去写他的歌——或者说,是去写他的诗。
字里行间,各种疑问和怀疑,充斥在我们的脑中。而这一切,疑问和怀疑,恰好使我们所有人都问过自己的。不过他给我们带来的,不是问题的答案,他仅仅就是告诉我们,该如何去解答这些问题,然后由我们自己,告诉我们真正的答案。
不过这张《未来的主人翁》终究还是没能被那个时代的听众所理解,受到了市场的冷遇。昨日风光无限的罗大佑,今天已经没了往日的笑容。
而他也没了和家人周旋的资本,他开始重新思考,从医与理想之间的得失取舍。
1984年底,罗大佑举行了一场告别演出,踏上飞往美国的飞机。三十岁的罗大佑,自此开始离家的旅程。
此间,罗大佑终究还是没能继续行医。中英签署《联合声明》之后,确定了香港的归期,他决定去往香港,去那个拥有更多可能的地方,继续自己的音乐理想。
他不甘心,他不想做一名枯燥的医生,他想做音乐,把自己心里的一切,都写在歌里,唱给全世界。他苦苦盘问了自己三年,终于在1987年四月,给出了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他给父母写了一封信:我将要放弃从医,把自己的余生奉献给音乐事业。
他在香港为自己的音乐奋斗着,从成立“音乐工厂”,和林夕、黄耀明等优秀的音乐人一同创造经典。到后来成立纵贯线,与李宗盛、周华健、张震岳一起巡演,他从未停歇他的脚步。
他彻底的开始了人生的旅行,这个当年离家的年轻人,开始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开启了他传奇的后半生。
(三)
而如今,漂泊半生的罗大佑,回家了。当年离家的年轻人,如今已年过花甲。
即便身体已然老去,然而他依旧如同年轻时一般,执着的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他不仅发布了新专辑《家(Ⅲ)》,还要办演唱会。
12月31日,罗大佑再次回到梦想的起点,舞台。北京凯迪拉克中心,我们将要迎来“当年离家的年轻人”演唱会。
当年离家的年轻人,就像曾经的他一样,就像现在的我们一样。我们满怀着理想,经受着世界对我们的磨砺,执着的坚持着,拼搏着,奋斗着。
这场演唱会,就是罗大佑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年逾花甲的罗大佑,依旧在舞台上唱着歌,而我只想默默地在台下,听他给我们唱那光阴里流过的故事。
也许我们现在居无定所,也许我们现在落魄不堪,但只要我们坚持着我们最初的梦想,任尔东西南北,我们都坚若磐石,那我们就是最有型的。
就像当初的Bob Dylan,就像当初的罗大佑,我们就是最有型的。
罗大佑一直就是一个有型人。年轻的罗大佑,闪亮的黑墨镜,一身黑衣,是如此优雅帅气;而他以后为了自己的音乐,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从不放弃,这更是精神上的有型;而他的音乐中,也充斥着一种精神:勇往直前,坚持梦想!
那年的人们,把汽车音响音量开到最大,打开窗子感受着风吹在脸上的感觉,走过林立的高楼大厦,穿过那些拥挤的人,甩下身后一阵尘烟,一往无前。
而新时代的我们,也需要一辆如此硬朗、帅气、有型的车,把我们带到那黄金天堂,去实现我们当初的梦想!
都市最有型SUV,北京(BJ)20,与有型的你一起驰骋在梦想的道路上!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在开车的同时还能有如此舒适的享受,岂止是有型!
今年的最后一天,北京(BJ)20与你一同重温青春的梦想,致敬教父!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有机会赢取神秘大礼,北京(BJ)20带你直通现场,找寻那些逝去的光阴!
▼点击阅读原文,看那些逝去光阴的故事,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