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形容之中,“剧抛脸”算一个。翻译成正常的话来讲,就是在不同的作品中诠释不同的角色,演什么像什么。
戴着角色的“面具”,一次一个样,不经提醒,有些观众很容易忽略藏在角色身后的是同一个人。
如果演员本身又比较低调,这种局面就更常见,详情可以参见在《三生三世枕上书》中饰演司命的演员王骁。
王骁是谁?他是《因法之名》里嘴损心善的律师陈硕,《白鹿原》里朴实憨厚的庄稼汉子白孝武,是《光荣时代》里身不由己的特务宗向方......
是他?是他,都是他。
01
终于等到这对CP独立成章的故事,大家一本满足地开启了追剧模式。但追着追着,观众中出现了“叛徒”。
因为她们磕上了另一颗糖:凤九和司命。和帝君不同,后者总是以知己身份默默地陪在凤九的身边,帮助她、照顾她。这种爹系男友式的守护和不露声色的喜欢,打动了围观群众。
磕冷门CP就注定意难平,于是,王骁的微博下出现了不少这样的留言:我想替你去干掉帝君。大家这般入戏,让他感到意外又有趣。但是站在观众的立场来看,其实很好理解:司命这个角色和王骁这个演员,都深入人心了。
从题材上来说,《三生三世枕上书》是一部仙恋剧。
司命的人设很有意思,他手握仙家秘闻、掌管凡人气运,被观众形容为“九重天行走的八卦全书”。在充满仙气的世界里,有其接地气的一面。
乍看之下,和王骁似乎不是一个路子,他自己也这么觉得。
所以,三年前第一次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出演司命,其实是被身边的工作人员给“拽”进来的。说到这里,他强调了一下,“稍稍地拽了我一下就进来了,看来我这意识也很薄弱”。
而在本以为“干不了仙恋这个事儿”的情况下,王骁演得挺上手,司命成为观众偏爱的角色之一,“没想到大家喜欢这个人物的人设,他在剧中所带动的一些情节”。到了《枕上书》,就顺理成章地回归了。
但他也实话实说地表示,自己本身已经过了看这类故事的年纪,更看重的是角色的发挥空间。“因为这个东西它没有可参考性,没有可比较性,就比如说演一个神仙,谁也没见过神仙,你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尝试一下”。
02
如果延续原来的那个感觉,是不是会让人觉得重复?做一些调整或者演成另外一个人,大家接不接受呢?最终,他决定在两者之间找平衡。
事实上,演员要考虑的事情,要比观众能在作品里见到的要多许多。
相比之下,这个级别还不算什么。而对演员来说,钻到戏里去,不仅是这份职业的工作方式,更是其魅力所在。
王骁至今记得第一次拍戏时的心情和感受,那也让他明白了关于演员的第一件事:未来要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他深深地体会到有无尽的等待在等着自己,“前面是一条很长的路?”“很长且黑暗、没有路灯的路。”
而他最先经历的,其实是属于演员的等待中“最现实且常见的一种”。进了组、定了妆,本以为第二天就能拍上戏了,结果等再见到摄影机可能都是十天之后的事了。
听起来有些“自虐”,但他和很多人一样,决定一头扎进这条路、投身于这种等待。所以,比起为什么成为演员,坚持做演员的原因显然是更值得探讨的对象。
在采访过程中,并没有某个话题明确地指向它,王骁也没有主动提起,类似于热爱、满足感、成就感这样的词都未曾出现过。但是有些东西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变了变模样,答案就藏在那里。
被问及拍戏多年最怀念的一个剧组,王骁脱口而出的选择是《白鹿原》,他在这部剧中饰演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武。
筹备16年、立项10年、拍摄227天,《白鹿原》经历过漫长而坎坷的等待,最终成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作为亲历者,王骁说那是现在市场的摄制组不可能完成的事,或者说不可能经历到的一段时光,可能往后也不会再有。“我们每天就这么脏了吧唧的、破破烂烂地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变成了角色里的那个人。很开心。”
这种脏啦吧唧、破破烂烂的状态,其实是一种非常优越的创作氛围。他再次强调,“不是优秀,是优越”。这对演员来说很难得,谁都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有这样的机会。
而那段时光里的点点滴滴,被《白鹿原纪录片》捕捉到了一些。
编剧申捷来剧组呆了一段时间,跟导演得出了一个结论,“这帮演员都疯啦,个顶个的跟我讨论、研究他的角色”。旁白正这么说着,镜头里就出现了王骁的身影,他在和编剧探讨“孝文和孝武之间的关系”。
关于这部剧及其演员,饰演鹿子霖的戏骨何冰说过这么一段话,“他们能来就说明了他们的选择,这个选择意味着他的内心,他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身为其中的一个演员,王骁的内心也很明了。
选择并坚持着无尽的等待,自然是因为有值得等待的东西。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