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的“拧巴”,背后是什么?

朴树的“拧巴”,背后是什么?

if爱与美好 内地男星 2018-11-07 08:26:50 446

最近,姐一直在追《奇遇人生》这档综艺,嘉宾有小S、 春夏、窦骁、毛不易、宋佳......就连平时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朴树,居然也来参加,真的可以算是个奇迹了。


就像阿雅在节目开始的时候形容朴树:“让人感觉亲切又疏远,真诚又敏感,但似乎对一切保持着距离。”


从他在节目中的表现,也可以深刻地体现他这种自我矛盾的状态。


朴树是一个“拧巴”的人。


节目一开始,朴树在机场见到阿雅,第一句话就是:“我好后悔,我现在不想玩。”


 

因为朴树年初答应阿雅的时候,自己正好心情不太好,想出去散散心,但是 8 月份出发的时候,身体很疲惫,已经完全不想出门。


可是又不得不去,毕竟这是工作,于是他对剧组说:


“既然来参加节目,我就尽可能地在不违背自己的前提下,礼貌性地完成它...…”



在古巴旅行时,看到异国的景象,阿雅尝试跟他互动:“马上看到古董车诶!”


朴树说完:“我对车没有兴趣。”但又会去用手扶住阿雅,照顾她的感受。



去见古巴革命家切·格瓦拉的儿子,又听说要去世界上最好的雪茄种植园。虽然他嘴上一直说着无聊、没有意义,但还是去了,礼貌性地和对方握手拥抱。



古巴的音乐人问他对古巴的印象是什么样?他说魔幻。


阿雅开玩笑在旁边发问:“你不是说你现在觉得去到的所有地方都一样吗?”


他说:“对,但我不能对他说,因为这样不礼貌。


 

有人准备带朴树坐着“摩托党”的车穿越古巴,他说自己对这个完全没兴趣,态度表现得很抗拒,但最后还是礼貌性地坐了摩托车。



后来,大家就都知道了吧,上演了#大型真香现场#,一脸兴奋地说:“这是我最开心的一天!” 甚至还因此上了微博热搜。



节目里他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大概就是:“礼貌”



最后,完全绷不住“礼貌”的朴树,开始对着镜头“发牢骚”,坦露自己内心的纠结,甚至还因为说脏话被不断消音。



可转头他又立马表示:哪怕自己再不喜欢,也会认真录完这个节目。



他排斥所有不感兴趣的东西,但又很怕伤害别人,想照顾别人的情绪,不得不做,于是就显得格外拧巴。


其实,朴实早在去年鲁豫的采访中就说过,知道自己“病了”。



在《奇遇人生》节目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朴树那种奇怪的“拧巴”状态,似乎他始终没有找到一种和世界好好相处的方式。



看完朴树的这段旅程,姐觉得他这种“拧巴”,与他的原生家庭脱不开关系。


朴树的家境不能说差,出生于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北大教授。这在姐看来,就是要走学霸路线一路开挂的人生啊)


但是,敏感、脆弱、孤独、纠结的性格特征,从童年时期就伴随着他。


上小学时,老师就说朴树思想太复杂,想得太多。


朴树说“我觉得他们可能说的是对的。”


在《鲁豫有约》,他还曾坦露从小就没有被父母教会过自信,不会表达爱。



从小乖巧、被寄予厚望的朴树,升初中那年,却因为分数离北大附中就差了 0.5 分,变成院里唯一一个没考上的孩子。 


他也深感自责:“觉得低人一等,没考上,我爸妈都没法做人了。”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他不言不语。他妈妈带他去医院做心理测试,结论是「差 3 分变态」。有一道题是:「如果你死了,你觉得身边的人会怎么样?」朴树直接选了「无动于衷」。


后来回忆说:“我的抑郁症,就是从那 0.5 分开始的。”


此后,他就变得不合群了,沉默寡言,孤僻。


也正是这个时候,他开始接触到音乐,甚至因此还想放弃高考,他爸爸知道后说“北大教授的儿子怎么能不考大学?”于是他硬着头皮苦学几个月之后,考入首都师范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给父母时,他说:“我是为你们考的,不去了啊。”


他不想伤害父母对自己的那份期待,但同时又不想违背自己的内心。


而这份冲突,就这样,在他的身体里存在了 45 年。


朴树的性格并不特殊,在很多未曾解决原生家庭带来的内心冲突的人身上,都有这些相似的特质。


首先,是敏感脆弱、没有自信。


朴树经常怀疑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有才华,经常觉得自己一塌糊涂。


他在鲁豫有约的采访中自诉:“我是特别没自信的人。” 因此,他会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哪怕只有一点点,那些负面的评价,也会被无限放大。



去年4月,记者雷晓宇发表过一篇名为《Hello,朴树先生》的文章,里面提到一件事,说有天朴树发给她一封邮件,大致是讲他在朋友圈看到她转发的一篇文章,很喜欢,于是登入那个公众号,结果看到一篇写自己的文章,看完后认为作者对他“全是各种挤兑”。


他试着留言但没留上,于是把那篇文章和他想说的话都写在邮件里发给了雷晓宇。


事实上,在雷晓宇看来,那篇文章“并不刻薄”,也不算“全是各种挤兑”,如果真要说有点刺眼,可能就是那一句“毕竟趣味和能力就那样了。”


而正如雷晓宇所说“这句话直戳他过去 14 年来心头悬吊的最大的恐惧——这个叫做朴树的人,他江郎才尽了吗?”



雷晓宇说“他是歌手,我是记者,我们并非相知已久的老友,但他还是写了这封邮件,流露的是他的真诚、脆弱、孤独和不服。”


其次,出于对内心冲突的无力感,他很容易陷入自闭和忧虑之中。


自 1999 年第一张唱片大火之后,2003 年朴树发表的第二张唱片《生如夏花》使他再一次火遍大江南北,刷新了公众对于他的最好的想象。


但在那之后的朴树失去之前“轻飘飘”的感觉,陷入自己与自己拧巴的过程中,对音乐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近乎“变态”,连经纪人都忍不住说他“轴”,达不到那个水平就会变得非常焦虑。



击垮朴树的是 2007 年参加《名声大震》,为期三个月的高强度训练、顶着巨大的压力,已经是朴树的极限,最后一期甚至是打着封闭针录完的。录完之后,他整个人就崩溃了,大病一场,抑郁的情绪让他无法摆脱。


从这开始的数年,朴树将自己封闭起来,每天一个人呆在房间里,甚至家人都不见,



他越来越不爱说话。老是无法放松,见到人的时候总是会紧张。


其实,朴树自己也知道,这种状态是从小就有的,可能是成长环境的原因,也可能是对自己不自信。



即便这么多年后,他在镜头面前还是会很紧张,用他在节目中的话说就是“排练特好,走台一般,演出完蛋。”



但他又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好。



最后,还是那个貌似无法调剂的问题:“既想取悦于人,但又不想勉强自己”。

大家应该都知道,2000 年朴树上了春晚。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这不是朴树自愿的。


以致于他父亲那年看电视的时候也忍不住问妻子:“他怎么一副别人欠他钱的样子?谁得罪他了?”



事实上也是这样。那时刚大火的他,一出场就会引发尖叫,可他太讨厌舞台上的无措感,讨厌既定的形式流程,他执意不去,却因经纪人一句“你知道不去会伤害多少人吗”,朴树当时蒙头大哭一场,第二天还是硬着头皮上。


朴树在节目也说道:“我已经发现我的很多行为是要取悦于人,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对我的肯定。这可能是我童年,我成长缺失的东西。”



但他讨厌这样的自己,他想把潜伏在自己内心的最真实的“混蛋”揪出来,公示在人前。



这种拧巴,也延展到了他的物质生活中。


2017年,朴树连上了三季的《跨界歌王》,在舞台上,主持人问他“为什么来参加节目?”朴树一句“我这段时间真的需要钱”立刻成为焦点,“朴树 缺钱”成为社交平台的谈资。

 


当时的舆论很有趣,一部分人赞美朴树的真诚耿直,另一部分人则赞美他的没钱和乐于付出。


的确,他会给重病的吉他手筹钱,会捐款给希望小学,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事情。


但在这个过程中,他有担当,却谈不上快乐。


朴树的本质,是淡泊名利的音乐隐士,没什么物质追求,可他要做音乐,他的身后还站着十几人的团队。

 

鲁豫的访谈里,他曾清晰地说代价就是在这儿了,你很清楚你要付出什么东西,你要放弃什么东西。话没错,可一个能想开的人,不至于这么不甘心。



所以在《奇遇人生》里,最后的小采访照例问到他来参加节目的原因,朴树的回答没有变。



但表情却开心许多,因为他还在“学习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原生家庭这道伤,很多时候别人看不见,却挡不住它一直流血。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每个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而印度合一大学创始人阿玛巴关也说:“生命中大部分的人际关系都是孩提时代与父母关系的复制。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父母要为我们人生的所有问题买单。


就像朴树,他父母对他早就没有青春期时的要求,他也过上了自己追求的生活,但那个“内化的父母”,在内心深处,总在要求他做得更好,更完美,要让别人开心,为身边的人负责任。


所以他才会压抑自己的情绪,才会形容真实的自己是“混蛋”,才会内疚无法让妻子过上更好的生活,才会在外界尚未说什么时,已经开始反击那些脑海中铺天盖地的 diss 。


即使这样很痛苦,甚至让很多人看着都会觉得焦虑,但在朴树身上,依然有十分打动人的一面。


首先,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然后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


朴树在鲁豫的采访中,分析过原生家庭父母对自己的影响,只是在 6 岁之前,之后成长中的感受,完全是由自己主导的体验。



我们会发现,朴树对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评价是比较客观的。


但很多人在接触到心理学后,会突然开始醒悟,原来自己性格中某些负面的部分,来自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然后,我们就会面临两个选择了。


一个选择,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 尽管人生确实不公平,不知道为什么幼小的我们就受到了各种各样的伤害,其中很多甚至是别人家根本不会出现的问题,但仍然接纳过去发生的一切,相信自己可以跨越难关。


而另一个选择,是从此找到一个借口,拒绝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 “我的人生变成了这样,都是因为 xxx”。


摆脱原生家庭的痕迹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也并不容易,朴树正在往前走,姿势谈不上好看,但他敢走,这就是勇气。


其次,朴树也没有裹足不前,而是一直在寻找着突破的契机。


比如这次参加《奇遇人生》,他的焦虑溢于言表。


但如果他不参加节目,完全可以逃避掉很大一部分的精神压力。


而他来了,不够讨人喜欢,却足够真实坦诚地暴露出自己,这份决心,在一个 45 岁的人身上,并不容易。


不想改变的人,在满地机遇中也会绕着走,而想要改变的人,面前是荆棘也会冲进去。


他自己说,“从 36 岁那年变成另外一个人,然后从零岁开始长,至今没有变成最终的那个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条路很艰难,但对每个愿意深入探求自己,活出不一样人生的人来说,它的价值是无可取代。


不得不面对原生家庭问题的人,真的很多。


在《奇遇人生》第二期节目里,春夏聊起她的家庭说,她家的女性全部都离过婚,她没有在她们任何人身上见过婚姻幸福的影子。



但她并没有受原生家庭影响,对亲密关系感到畏惧和逃避,她依然期待在婚姻中获得愉悦感。


我们会发现,“就事论事”,春夏对于原生家庭影响个人成长的处理方式。


承认过去发生的不够好的事,不逃避去面对,同时,将它和自己的生活切割开来看。


虽然原生家庭没有给她成功的爱情、婚姻范例,但并不能阻碍她去摸索着过好自己的生活。


无论是朴树,还是春夏,虽然面对的问题不一样,程度也不一样,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 我们是否相信自己能变得更好,并为之做了足够的努力。


这些努力也许不能马上兑现,但相信自己的人,才能获得有希望的明天,不是吗?



  故事征集 


汪国真曾经说过“过错是一时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


我们的人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错过。


有一天我们也终于明白:有些人,就是用来错过的。


所以,姐想问一句:


“你的爱情中,有哪些关于错过和遗憾的故事?”


欢迎大家在本文下方留言,跟 if 姐分享你的故事呀~


  本文内容为 if 微信公众号原创 


如果你喜欢 if 姐的文章,记得把姐微信标星哦!

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哦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