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辰:“为你好”这杯毒梨汁,妈妈喂了我39年

朱雨辰:“为你好”这杯毒梨汁,妈妈喂了我39年

剑圣喵大师 内地男星 2018-07-18 18:23:34 32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

剑圣喵大师  春暖花开


文:剑圣喵大师



>>>01<<<

前段时间在看节目《我家那小子》的时候,看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嘉宾朱雨辰妈妈说了一套“贤妻良母论”。


再回到评论区,大家纷纷都表示:怕了怕了,不敢嫁了。


甚至有的说,还好汤唯和朱雨辰分手了,不然得被当作菲佣?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大家有如此感慨。


原来是在节目第二期的时候,还在录影棚了的妈妈在说到未来儿媳妇时,有这么一句:“男女分工不同,女人就是要做贤妻良母,既然把你娶进来了,既然你愿意进这个家,你就应该担起责任。”



甚至表示,自己就是贤妻良母的典范人物


怕儿子上火,每天凌晨四点就起来帮儿子熬梨汁,几十年如一日;儿子在北京工作,朱妈妈就一个人搬到北京去陪着儿子;每天为儿子准备丰富的食材,直接从外地带来了锅和大闸蟹;



每天把家里打扫的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71岁的她说自己“一个人顶2个菲佣”。



朱妈妈对于朱雨辰未来女朋友的标准是:要能照顾好他,别让他乱喝酒、让他的生活有规律,不能乱使性子。


可悲的是,正是朱妈妈这样奇葩的老式思想,让朱雨辰39岁仍就单身一个人。


在一个节目中,朱雨辰将朋友都送走之后,自己一个人听着歌失声痛哭“怎么就没一个,愿意在我身边呢!”



这样凄惨的朱雨辰真的让人心疼。


他自己也曾表示过,这样的爱压力太大了!


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有一件事我很想问朱雨辰妈妈。


为什么她必须得凌晨四点钟起来熬梨汁?为什么就不能前一天熬好放冰箱?为什么非得熬几个小时的梨汁,而不选择苹果榨汁呢?


到底是朱妈妈认为只有这一种方法能让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


还是她在“含辛茹苦的妈妈”这个角色上入戏太深!


非得用这种近乎自虐的行为来表现“妈妈这么做都是为了你”。


以便自己有更充分的理由插足孩子的感情生活。


有充足的底气全方位无死角的控制孩子。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朱妈妈北京的大冬天在冷水里拣鸡毛菜,儿子不爱吃鸡毛菜,妈妈就会把手伸给他看,你看为了你我手都冻裂了...朱雨辰听完几近崩溃,不得已忍着脾气把饭菜下咽。


在朱妈妈“女人要照顾男人”的教育下,朱雨辰的姐姐也至今单身!



>>>02<<<

心理学中有一种代理性孟乔森氏症候群,也称之为代理性佯病症(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


这种病是指的父母捏造或者杜撰孩子具有某些生理或者心理上的疾病,从而实现对孩子的过度医疗以及保护,即便明知会伤害孩子,也要保证他永远处于被照顾的地位。


甚至为了给孩子和旁人制造出“守护者”这一形象,父母会把“病人”这一形象,投射给所有接近孩子的人,以保证自己“守护者”这一光辉形象,永远不会坍塌。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母亲对孩子的一种最复杂也最致命的的虐待形式。



有趣地是,魔幻小说里,前代守护者在把力量给下一任守护者时,都会交待它。


它必须学会隐退,让他被守护的对象发展出力量。如果他一味强化自己,只会导致他和被他守护的对象共同堕落。


因为无微不至的爱,其实也是无孔不入的负担。


早在几年前湖南台也有一个综艺节目叫《旋风孝子》,里面包贝尔妈妈的表现和朱雨辰妈妈的表现就如出一辙。


包贝尔的妈妈要求包贝尔去医院做胃镜检查,要求医生把所有能查的都查。


胃镜灌肠都上,恨不得把包贝尔身体打开全部排查一遍。


检查完的包贝尔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到:“我再也不做胃镜了”“我为什么要来参加这个节目”。



此时的包贝尔就像一个任由他母亲摆布的玩偶。


对于包贝尔来说,孝顺就是“违背自己的意愿也要遵从妈妈的要求”,对于包贝尔母亲来说,他对包贝尔付出的爱就是“我爱你胜过爱自己”。


这么一句“我爱你胜过爱自己”,让多少孝子不忍再抬头反抗。想到父母都是为了自己,自己又有什么权力去反抗呢?


这种孝顺这种爱,总让我们感受到巨大的牺牲精神,一种强迫,一种迫不得已,一种委屈,甚至是一种压抑。


甚至在镜头前,包贝尔洗澡从不锁门,母亲可以随时侵入他毫不遮掩的空间。


这种做法正如朱雨辰妈妈干涉他的日常生活和感情生活是同一性质的,那就是亲子间边界感的失控。


父母习惯了干涉孩子的生活,而孩子也习惯了父母的操纵,导致母子之间的关系浓度过高,边界感不清晰,或者几乎没有边界。


与之相反的是SBS原版的《我家的熊孩子》50岁金建模的妈妈李善美女士。


她是一位性格非常强势的母亲,而金建模今年虽然已经50,但心理年龄却只有20岁,至今未婚。


虽然金建模自己独居,但是每周李女士都要去给他打扫房间。


即便每次嘴上吐槽儿子不靠谱,但她从未干涉过儿子,儿子想干嘛,就让他干嘛。


虽然他也想让儿子赶紧结婚,对儿媳也有自己的期待,但还是会和儿子强调,重要的是你喜欢,能和你好好相处的。


李女士的这种方式其实是在维护亲子间正常的边界感,她不会过分干预儿子的私人生活和私人时间。


她虽然会对儿子抱有期望,但她不会拿自己的期望绑架儿子的生活,她会给孩子很大的空间去自由发挥。



>>>03<<<

把女人和“菲佣”进行比较,就是一种极大的错误


首先,将别人家的女儿变成自己家的“菲佣”这是怎么说也说不过去的。


哪家愿意自己的女儿嫁到别人家牺牲自己全部的价值,完全没有自我的生活呢?


难道一个优秀媳妇的功能就是:“顶三个菲佣?”


那可就太低估一个女人在家庭中的作用了。


再来说说一段过于担忧的母子关系。


对于处在健康关系中的母子而言,双方相处的时间虽然随着儿子的长大而逐渐减少,但他们仍然很珍惜共处的时间,也仍然会互相关心,觉得这是一种幸福。


相反,在不健康的母子关系中,有可能儿子会逃避或甚至对母亲感到厌烦,在生活中刻意避免与母亲的相处、谈话,把她最平常的关心也当做是负累或操控。


过于对儿子“疼爱”的母亲,就很容易培养出“宝妈男”。


痴迷型的不健康母子关系中,儿子与母亲的边界不清晰,就有可能使得母亲可以直接干涉甚至控制儿子与另一半关系的发展。


我们也常会听说,有人因为妈妈不同意、不满意,就断然与女友/妻子分手的例子。


这种令人绝望的母爱究竟让人有多窒息?


我曾经看过一部科幻美剧《黑镜》里面有一集,就讲了女儿害怕狗吠的场景,母亲为了保护6岁的女儿,就帮她植入了屏蔽危险镜头的芯片。



随着女儿长大,女儿看不见血腥的打架场景,也看不见大狗冲着她叫的场面。一切都被自动打码了。



母亲怕女儿不谙世事,就用连接芯片的平板每天监视女儿的视野。


女儿也因为什么也不懂的“独特”遭到同学朋友的歧视和孤立。



最后女孩儿的妈妈通过监视发现女儿有男朋友,就每天暗暗给女儿吃避孕药。


当女儿发现这一切时,生气的砸晕了妈妈,砸烂了显示屏,上了一辆车获得了自由。



爱是没有错的,但亲情间的悲剧到底是哪里来的呢?这起源于宠溺,起源于从未把孩子当成孩子看。


有一首日本的歌曲这么唱到:


儿子啊,请在我的怀抱中沉睡。

天真的你是那么可爱,我一定不会让你逃离。

如果有其他女人来夺走你,我一定亲手杀死她。

我会在你的双足嵌上银色的枷锁

因为只有我才能让你生存下去。

我会把你的美丽羽翼撕个粉碎

因为只有我能让你感到快乐

来吧,不要再反抗了,把你的一切都交给我

因为只有我能给你永恒的满足




>>>04<<<

孩子也是人,TA需要成长,TA需要在长大的历程中被赋予勇敢和自信,也需要和每一个成功者一样要面对艰难险阻。


只有历经这一切,才能在时间获得真正的幸福。


那些操控子女生活的家长,何曾知道,孩子要的或许不是一碗梨汁,而是前进路上的默许和支持。


才能在小的时候家长尚可保护,但一味的控制,监视,操纵换来的只能是悲剧一场。


牺牲自己的一生不说,还毁了孩子的一生。


捷尔任斯基曾说:“ 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满足他们的任性要求,他们长成就会堕落,成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因此,父母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


我也想做一首小诗:


妈妈,请放开我的手

在这充满欺骗和背叛的世界里

我会带着你的叮咛,留下独自远行的足迹。

妈妈,请停止你的摇篮曲

在这尽是绝望的黑暗未来之中。

我会背着对你的思念,点亮清晨的拂晓

妈妈,请目送我做个游子

在这没有终点的人性战争中

我会带着我最爱的女人上路

当我在美好破灭,也不轻言放弃

当我在理想失败,也敢咀嚼苦果

当我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时

我会在原地等你。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