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是汽车智能化和互联网化的大势所趋,是对汽车工业的革命性变革,这个时代给予了其无限的市场前景。目前,辅助驾驶系统已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在车上,而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沉淀,国际互联网和汽车巨头纷纷开始角力无人驾驶这一领域。Google和百度在无人驾驶各自深耘多年,在相继顺利完成无人驾驶汽车混合道路上路测试之后,已分别建立自己的无人驾驶中心或自动驾驶事业部;Uber请来顶级汽车研究专家加快自家的无人驾驶技术研发;苹果10亿美元投资滴滴也被市场认为在暗自布局无人驾驶;特斯拉当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已经采集了超过7.8亿英里的驾驶数据应用于无人驾驶领域的研发。
目前,无人驾驶技术路线主要以车联网与ADAS为主,因此以谷歌、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在高精度地图以及人工智能领域拥有绝对优势,发展也处于领先地位。对于投产目标,百度宣布3年商用5年量产,而谷歌以成功研发出AlphaGo的速度来看估计连3年都等不了。
虽然传统车企在人工智能领域缺乏优势,但国际主流车企近几年已纷纷切入自动驾驶领域,不惜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如今,奥迪已宣布首款采用无人驾驶技术的车型将于2017年上市,而宝马的豪华无人驾驶车也会于2021年上路。预计在无限的前景召唤下,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将会不断推进。据国外主流车企预估,2020年前后有望真正迎来无人驾驶汽车量产时代。
不难看出,各大企业正积极布局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到了军备竞赛的程度,然而政府对于无人驾驶领域的政策扶持无疑将这一竞争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欧盟早在两年前就已携欧洲十几家整车制造商和零配件供应商共同推出了“Adaptive”项目(Automated Driving Applications & Technologies for Intelligent Vehicles,“智能车辆自动驾驶应用和技术”),旨在开发能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部分或完全自动化汽车。该项目会持续3年半时间,并获得欧盟2500万欧元资金支持。之后,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先后批准了对无人驾驶汽车进行大规模道路测试,政府正积极调整道路法规,甚至将部分高速路段改造成了测试先进汽车技术的场所,以便车与车、车与道路基础设施实现通信,采集必要的交通数据。
今年年初,美国交通部长代表奥巴马政府宣布未来十年将给予无人驾驶领域4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同时在两年内豁免整个汽车行业 2500辆汽车遵循现行相关交通安全规定。这是第一次在国家法律层面上对自动驾驶技术进行扶持与引导。同时,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也宣布认可无人驾驶汽车不需要传统意义上司机,并称会相应调整部分强制性汽车安全规定,比如不再要求汽车必须配备方向盘、脚刹和有驾照的司机。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将赋予无人汽车等同人工驾驶汽车的同样法律地位,甚至美国的监管政策有意向无人驾驶汽车倾斜。
日本政府也将于2020年允许无人驾驶的乘用车在部分地区上路。自2017年起,在人口过疏地区和郊外的公路上启动行驶试验。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部分地区将允许民营企业提供无人出租车等服务。
于国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国内包括交通行业、通信行业、IT产业的很多专家,正在研究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规划,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经对智能网联汽车提出了自己的定义,并将其分成了五个不同的实现阶段。中国或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自动化驾驶的技术达到商用化的条件。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将在2030年实现自动驾驶。
虽然无人驾驶带来的安全、技术等系统性问题还需一一攻克,但无人驾驶作为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其背后的产业深刻变革和巨大机遇已成为业内外共识。而对于正以“互联网+”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国来说,无人驾驶不仅是科技巨头与传统车企通向未来的船票,更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随着未来智能网联相关标准的出台、新技术不断涌现,无人驾驶市场景气度随之飙升将持续催化无人驾驶板块,行业有望迎来5到10年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我们建议关注地图导航、ADAS、传感器等技术成熟的相关上市公司,如四维图新、亚太股份、巨星科技等;未来还可中长期关注通过车联网构建的“智能出行生态圈”相关投资机会。
注:
ADAS(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指利用安装在车上包括采用摄像头、雷达、激光和超声波等形式的各式各样传感器,在第一时间收集车内外的环境数据,进行静、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等技术上的处理,从而能够让驾驶者在最快的时间察觉可能发生的危险,为驾驶员提供辅助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