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强调,不应该只看票房数字,更要从电影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来看待电影产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猜想一:2017中国电影票房将会达到怎样的高度?
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成绩最终定格在457.12亿,在经历了年初春节档的爆发式增长后,电影市场的增速逐渐放缓,进入了更加理性的发展轨道。
从去年的情况来看,今年的电影票房将继续经历理性回调,大盘整体也将继续趋于良性发展态势,在平稳中实现增长。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2017年电影票房仍将以稳为主,如果重量级电影有好的发挥,整体票房将会有所增长,否则也不排除票房下滑的可能性。饶曙光强调,不应该只看票房数字,更要从电影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来看待电影产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冠宇影院投资管理公司运营中心总经理郑寅路也保持着理性乐观的态度,他认为2017年票房自然增长依旧不会超过10%,最终票房产出有望在500亿左右。而UME华星国际影城经理刘晖更加谨慎,她认为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产出约为480亿。
通过微影数据研究院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到,去年中国的观影人数达到13.72亿, 但人均观影次数算下来却不到1次,去年新片上映数量444部,但70%的单片票房不到1000万,国产片上映352部,也仅占备案影片数量的11%。这都说明,中国电影市场有着雄厚庞大的吞吐体量,而且还有丰厚的潜在空间有待去挖掘去探索。
而从观众层面来讲,60%的娱票儿用户年观影次数不超过3次,90%的用户年观影次数不超过10次,显然中国大众的观影习惯尚不成熟,看电影依旧不是大家的习惯性娱乐,这一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培养空间。在娱票儿购票的用户中,超过83%是85后,超过67%是90后,这表明中国的观影群体正趋于年轻化,稳定的电影消费习惯正在形成。
同时,在前几年,终端的增长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原本剧院荒废、没有现代多厅影院的三四线城市乃至五线城镇也新建了影院,把更多的小镇青年变为潜在观众,纳入了电影生态圈。
随着真空地带的逐渐稀缺,终端拉动的效率快速降低。而与此同时,大量热钱进入上游制作环节,制片数量激增,而由于电影制作人才的增长缓慢,难以提供优质的内容供给。另一方面,观众对于影片品质的鉴赏能力逐步提高,凭借票补和营销活动等促销手段,已经无法“忽悠”观众心甘情愿投钱买票。
华谊兄弟发行总经理洪军认为,这一切都是暂时的,电影市场的总体走势应是企稳回升。经过一轮优胜劣汰的洗牌,制作会逐渐找到方向。从全球来看,“市场”是一个巨大的黑洞,正在向全球第一大市场迈进的大陆电影,必然会吸引全球的制作资金、技术和人才来淘金,因为机会在中国。洪军坚信,2017的增幅会超过2016年。
而在微影数据研究院看来,对于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数量已经不是关键,质量才是关键,只有源源不断的好内容去填充这么大的市场体量,去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才能让观众之于电影的供求关系达到平衡,也才能迈向中国电影的下一个“黄金时代”。
猜想二:哪部国产片具备超越《美人鱼》票房的潜力?
一年前,《美人鱼》以33.39亿的票房,刷新了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单片票房纪录,并保持至今。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受到大盘整体势头减缓的影响,不管是暑期档的《盗墓笔记》,国庆档的《湄公河行动》,还是贺岁档的《长城》,都未能实现超越。
那么,在2017年,又有哪几部国产片具备赶超《美人鱼》的潜质呢?
微影数据研究院认为,《美人鱼》最终能创造中国影史纪录,其实是天时、地利、人和各方因素累积叠加的结果,它是现象级的,很难被复制。
刘晖同样认为,超高票房的诞生,与电影本身的品质并无直接的关联,而是多方因素共同造成的,如果《西游·伏妖篇》无法在春节档有所作为,其他档期的影片想超越《美人鱼》,更是难上加难。
洪军表示,《美人鱼》的成功属于厚积薄发,实属难得,但作为同一类型的作品带有边际效益,虽然《西游·伏妖篇》是目前最被看好的国产片,但想要超越《美人鱼》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春节档之后的市场也证明了这一点。)郑寅路更是直言,《美人鱼》会成为近几年国产影片难以逾越的目标。
可以说,接下来的中国电影市场,各个档期竞争都会非常激烈,观众也正变得日趋理性,审美正日益攀升,需求也变得日益分散和多样,因此对影片的质量、类型、宣发等全环节都会不断产生新的要求新的需求,整个电影大盘也在逐渐变得稳健。
正如微影数据研究院所提出的,中国的电影体量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去挖掘去填充,供需关系并不饱和。究竟会不会杀出黑马,再度刷新中国的单片票房体量,业界和观众都可以拭目以待。
猜想三:《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将会给电影市场带来哪些改变?
备受业界期待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将于3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律的实施,必将进一步助推优化电影产业环境,提高电影作品质量,规范电影市场秩序,提升电影法治水平,更好地发挥电影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电影逐渐走向法制化轨道是对电影产业最大的一道天然保护,繁荣的产业离不开规范的市场,促进法的施行将带来更为良性、有序、公平竞争的业态环境。
微影数据研究院表示,“有法可依”一直是电影人的需求,从长远来看,中国电影走向法治时代,中国电影人也更能摸清电影的创作方向,创作成果又有法律保障,市场得以激浊扬清,对于激发电影人的创作热情有极大的帮助。
尤其是在放映端,2016年,电影局曾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坚决打击票房偷漏瞒报等违规行为。而在《电影产业促进法》中明确规定了: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有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行为,扰乱电影市场秩序的,没收违法所得……郑寅路认为,这体现了国家严厉打击这一不良现象的决心,能够有效地规范电影市场,对影院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刘晖则谈到,2016年的电影乱象给从业者很多思考,法规的出现合时宜。但她也强调,法律出台后能否落实,特别是对于违法违规者如何处理,是关键中的关键。
饶曙光同样认为,《电影产业促进法》的立法初衷,就是为了全方位促进电影业发展,并为其奠定法制的基础和环境。当然,下一步的挑战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版权保护环节,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及时推出。
猜想四:“唯IP论”和“小鲜肉依赖症”将会得到彻底改善?
2016年高票房作品中,《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盗墓笔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都是典型的“IP作品”,而吴亦凡、鹿晗、井柏然、王俊凯、王源、杨洋、陈学冬等“小鲜肉”,在大银幕上也愈发活跃,屡屡在大制作、高票房作品中担纲主角,投资方对于“小鲜肉”的关注度和青睐程度,也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郑寅路表示,“唯IP论”和“小鲜肉依赖症”是一种现象,其实在历年的影片中,都会出现类似的案例,它不会消失,应该是所有影片类型中的一部分,但绝不应该过度跟风,导致电影市场类型单一,观众审美疲劳。
实际上,只有“IP”和“小鲜肉”,在当下的电影市场已不能百分之百“成功”。《爵迹》票房未达到预期,《夏有乔木雅望天堂》、《致青春2》等青春片神奇不再。那么,业界对于“IP”和“小鲜肉”这两个票房法宝的态度,是否有所转变?
洪军直言,从2016年多部作品的成绩看,“IP”和“小鲜肉”无法决定一部电影的市场成绩,也不是商业电影卖座的根本原因。但他表示,IP是商业电影创作的一种“捷径”,而“小鲜肉”则让商业电影更标签化,更容易赢得观众的信任。因此,这两者仍将出现在电影产业当中。
微影数据研究院表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IP”和“小鲜肉”并不都是票房“万金油”,IP经济和粉丝经济只是中国影市社群化的一个集中表现,也是中国电影产业从“大”做“强”必经的一个阶段,因为首先要让观众走进影院,从而才能逐渐培养起观影习惯。
微影数据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娱票儿购票的用户,超过83%是85后,超过67%是90后,这表明中国的观影群体正趋于年轻化,稳定的电影消费习惯正在形成。微影认为,未来是一个分众、多元的市场,观众正变得日趋理性,观众的需求和口味也变得日益分散、多样、挑剔,所以要变众口难调为众口众调,无论是IP改编还是卡司阵容,都还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而单一的“唯IP论”和“小鲜肉依赖症”也势必会陷入审美疲劳,遭到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规则洗牌,最终的内核还是以剧本优劣、影片质量说话。
刘晖则认为,电影市场存在的“乱象”,不该由IP和“小鲜肉”背锅,一切都是市场选择,所有资本都是追求回报的,“唯IP”只能证明原创不够,编剧创作枯竭。
猜想五:互联网电影公司在2017将做出哪些调整?
2017年初,小米影业负责人证实了“小米影业宣发部门解散”的传闻,近期业务将不涉及内容制作。然而,去年6月,小米影业还宣称自己的重点是制作不是投资。
从注册到如今仅剩十几个人,不到半年时间,小米进军电影业的豪言在短时间内便破灭了。
尴尬的不仅是小米,纵观那些近年成立电影公司的互联网大咖,去年交出的首份答卷,都不太令人满意。
阿里影业主投的第一部电影《摆渡人》,纵然有“半个娱乐圈”的明星为其站台,成绩仍然不尽理想;腾讯影业主投的第一部电影,选择了偏小众文艺的悬疑片《少年》,最终票房仅1500万元;乐视影业出品的电影虽多,《爵迹》、《长城》、《28岁未成年》的表现只能算差强人意……尽管在各种资源上占尽优势,互联网公司拍电影仍然没有那么容易。
而在线票务方面,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透露了一项数据: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票补”大约在40亿-50亿元,约占票房总额的10%。而到了2016年,票补额度大幅下降。不玩票补,投资电影成绩又不尽如人意,互联网公司在2017年将何去何从?
刘晖表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互联网电影公司应该会越来越重视内容、原创,加大对剧本、制作的投入,好电影从来不是靠低价票补吸引观众的。
这一点也得到了郑寅路的赞同,他表示,内容为王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所以不论是传统发行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都不应该只考虑票补和营销,而忽略影片内容质量。
洪军直言,票补只是互联网争夺流量的一种特殊手段,现在票补带来的流量很难再提升、转化,互联网公司将对积累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归类,以大数据为基础进入宣传、发行领域,这是互联网公司转型的方向。
饶曙光也谈到,互联网电影公司需要提升内容制造的能力,他们在短时间内将与传统电影公司进行广泛合作。
猜想六:中国银幕数到达4万块,会有商业影片开始尝试分线发行吗?
截至2016年底,中国电影银幕数已突破4.1万块,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银幕数最多的电影市场,且仍处在扩张期。相对应的,是全国48条电影院线放映内容同质化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改善。
此前,曾有一些影片曾经尝试分地区、分院线发行,但都属于试水,没有形成对业界的借鉴意义。在4万块银幕的时代,是否会有商业电影采取分线发行的方式呢?
刘晖坦言,分线发行的可能性的确存在,但具备实力的商业大片很难放弃其他院线,选择单一院线上映,反而是一些高品质的纪录片、文艺片可以尝试分线发行。
郑寅路对分线发行的前景并不乐观,他认为目前市场并不成熟,个别影片会有尝试,但短期内无法形成规模。洪军也持谨慎态度,他认为,分线发行的方式早就存在,当银幕数达到一定的量级,某些院线的票房产出便可以达到影片预期回报,但目前时机仍不成熟。
猜想七:今年会出现改变院线格局的并购吗?
春节前夕,大地影院以33.87亿元收购橙天嘉禾所有中国大陆影城,此次收购完成后,大地影院集团在国内影院数量将达到426家,银幕数达2442块。
目前,全国共有48条院线,2015年排名前六的院线票房占比为50.46%,2016年则为50.44%;2016年票房不足一亿的院线为12家,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比2015年多了一家。
从2015年万达10亿收购15家世茂影院开始,业界就一直在高喊院线的整合要来了。2017年,类似大地收购这样的案例,还会继续吗?
饶曙光表示,48条院线想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才能有效益产生,这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刘晖认为,对比北美,中国的院线多了近十倍,的确“人满为患”,有资本实力的大院线会考虑并购来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
郑寅路谈到,院线的整合并购这两年其实已经开始了,只不过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银幕数量的不断增长,影院市场的不断规范,会有更多的影院和院线被优质影管公司和院线收并购,那些靠着偷漏瞒报过日子的影院和无法形成影院规模的院线,最终将会被淘汰。
除了48条院线外,目前国内还有不少影管公司,洪军表示,院线和影管公司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虽然一些中小型影管公司的并购已经开启,但大格局的改变,还需要一个契机,或许是政策发布带来的契机,也可能是时间和资本带来的契机。
猜想八:VR技术是否会大规模进入电影院?
去年11月,一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让部分观众体验到了120帧这一全新技术带来的观影享受,一票难求的盛况,也证明了电影的魅力,远不是网络视频产品可以取代的。
其实,从2010年《阿凡达》上映开始,电影技术的发展便进入了快车道,3D、IMAX、中国巨幕、4K、高帧率、4DX、VR……电影的核心要素是内容,但高新技术的辅助与助力,让故事的讲述方式更加炫目。
尤其是VR,在去年成为了电影界的关键词,但这项颠覆观影方式的技术变革,是否能够大规模进入电影院?
刘辉对此表示谨慎,她认为应该会有更多电影使用VR技术进行营销活动,这项技术在商业电影进行推广难度很大。同时,她很期待裸眼3D商业电影的诞生。
洪军谈到,技术是第一推动力,但也要有用武之地。《阿凡达》推动了3D发展,也因为有内容的支撑。
的确,目前VR发展最大的瓶颈是,技术虽然不断完善,但却缺乏内容端的支持,很多影院里的VR更多的只是产品的展示,很难形成趋势。
郑寅路表示,VR要想大规模进入影院,必须解决VR内容端和运营端的问题,比如:实现VR游戏的竞技对抗和直播、影片内容与VR技术的互动等。他还表示,全息技术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影响影院未来的新力量。
饶曙光更是直言,VR还只是停留在概念的阶段,只有内容与技术实现匹配,才能发挥技术的优势。
猜想九:《变形金刚5》和《速度与激情8》谁将问鼎2017进口片票房冠军?
截至目前,进口片的票房冠军仍是2015年上映的《速度与激情7》,该片产出票房24.39亿;第二位是2014年上映的《变形金刚4》,票房产出19.7亿。如今,这两个最具号召力的“好莱坞IP”将在2017年同时献上自己的续集作品,究竟是汽车人能够反超,还是飞车族继续卫冕,这场大戏必定精彩纷呈。
郑寅路更倾向于《速度与激情8》继续问鼎进口片票房冠军。他谈到,影响一部影片票房的因素很多,除了影片类型和内容外,上映档期、营销宣传等因素也很关键,从受众群上分析,《速度与激情》系列更具优势。
洪军认为,《变形金刚5》的类型、可想象空间更大,可以充分发挥特效和动作捕捉的优势。而《速度与激情7》的成功当时确有演员的情怀在其中,成为一个社会事件,对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续集作品再度突破很难。
饶曙光的观点略有不同,他认为系列电影对中国观众的影响力逐年下降,2017年进口片的桂冠很可能花落别家。
猜想十:在好莱坞“大年”,国产片是否还能保持市场份额的优势?
除了《速度与激情8》和《变形金刚5》,2017年好莱坞还将为观众奉献《金刚狼3》《金刚:骷髅岛》《加勒比海盗5》《蜘蛛侠:返校季》《异型:契约》等一系列大制作影片,国产片将迎来不小的挑战。
洪军直言,近两年都有颇具实力的好莱坞大片引进,但从片单看,大多数好莱坞电影类型趋同,依靠的是续集作品的号召力延续,技术手段比内容更容易产生疲劳感。他表示,商业类型片始终是市场主流,国产片若想保持较为旺盛的创造力和市场占比的优势,类型片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郑寅路表示,国产影片确实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是,只要国产影片自身的制作能够像《美人鱼》《捉妖记》《港囧》《夏洛特烦恼》一样足够精良,相信未来的国产影片一定能够占据更多的市场。
微影数据研究院表示,中国电影人要做的就是静下来心来打磨内功,提升数据能力,提升数据颗粒度,去更清晰更细致更全面地了解观众需求,从而指导电影人创作受用户欢迎的好内容。同时,还要做好营销,现在电影的营销手段五花八门,但更要注重科学性体系性。
饶曙光认为,当下的电影市场中,国产片的“群羊战术”很有效,产生了数量和规模的效应,国产片完全有能力保障自身的市场份额。但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中国电影一方面要提高优质内容生产能力,也需要各方面的支撑,以保证国产电影在与进口片的博弈中取得更多的主动和优势。
(本文来源:中国电影报,作者:李霆钧、赵丽)
推荐阅读
专访央视新闻中心副主任杨华: “所有的评价都要在行动中获得”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综艺”订阅号投稿及业务联络:182-1013-1956,135-2158-7321
*“综艺”订阅号已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新浪微博、网易、搜狐、百家号、UC订阅号、UC头条号、360众媒、界面等媒体平台。
现在请长按二维码图片,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