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丽娅陈思诚世纪复合,网友炸了:果然,我们都被她骗了...

佟丽娅陈思诚世纪复合,网友炸了:果然,我们都被她骗了...

绫梨 内地女星 2021-09-22 19:55:58 539

点击关注绫梨,置顶公众号
回复“晚安”,送你一张特别推送,祝好
文 / 一枝鱼  图 / pinterest
来源:壹成长(ID:yichengzhang365)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今天的绫梨电台

今年5月,佟丽娅陈思诚官宣离婚。

离婚至今4个月中,除了8月份佟丽娅生日,陈思诚公开送上祝福之外。

两人不论线上、还是线下,都不见任何交集。


 
最近,有网友晒照,在北京环球影城偶遇了带孩子出来玩的佟丽娅。
 
低调、漂亮、谦和,被认出来后跟路人合照,没有太大的架子。
 
然而,在悄悄拍摄的照片中,部分火眼金睛的网友发现了一个熟悉的男人的身影——
 
陈思诚。


镜头里,他和佟丽娅一左一右,站在孩子两侧。
 
光看画面,颇为温馨,好像还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照片一出,大家议论纷纷。
 
一部分人说,夫妻分手成朋友,好聚好散是做体面的,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也有积极影响。
 
另外一些人说,离婚后首次合体,还是在电影院门口,他们不会是要复合吧?

大家疯狂回忆起最近疯传复合的李小璐和贾乃亮,忽然有些不确定了起来。
 
好在最后有人澄清,当天一起玩的不止他们三个。

还有几位工作人员,和佟丽娅的圈内好友董璇、高露等人。
 
看来,这次同框只是“为了孩子”的一次简单会面,并非“旧情复燃”。


要我说:

佟丽娅离婚离得太好了。

不过是远离渣男,却瞬间如获新生。
 
她剪掉了陈思诚喜欢的长发,抛弃束缚,开始探索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她重拾起舞蹈的爱好,以舞者身份回归舞台,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在远方,在这里》座无虚席。

她顺利登上春晚大舞台,一身正红色的礼服不知通过电视荧幕惊艳多少人。

 
“最受欢迎的女演员”;

“亚洲最具实力女演员”;

“电视剧最佳女演员”;

......

一个个奖杯收入囊中。

 
就像林清玄所说的:
 
幸好,人生有离别。

因相聚而幸福的人,离别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泪都化成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离别最好,雾散云消看见了开阔的蓝天。
 
可以因缘离散,对处在苦难中的人,有时候正是生命的期待与盼望。 

结缘是聚,缘去便散。
 
结婚如此,离婚亦然。

1

离婚后状态回暖的,不止佟丽娅一个。 

杨幂,全身心地投入事业,新剧不断,涉猎繁多。每次出现,身材、外貌都让人无比惊艳。
 
赵丽颖,气质骤变,沉淀得更加温婉大气,剧本邀约不断,开始着手个人投资,忙得脚不沾地。
 
福原爱,被高薪聘请为东京奥运会的解说,在日本独住3亿大豪宅,工作已经排到年底。而前夫江宏杰一家,离开福原爱后根本负担搞不起原本的豪宅,已经搬回老家居住。

拿破仑曾说:
 
优柔寡断让许多人面临不幸,它会使人对一些事失望,然后把惩罚加在自己身上。

无法带来幸福感的、不断消耗自身的婚姻便是如此。
 
举目皆非,不知前路为何。
 
要么一退再退,退到边缘处、退到最远处。

远远地看着万家灯火,扯起一张假笑的脸皮,假装自己过得还不错。
 
要么往前一步,大刀斩下,断尾求生。
 
就像割掉身上的一块肉,虽然疼痛,但割掉了病原体。

接下来就是治疗、康复和重新出发。


离婚是近现代才普及的概念。
 
现代人对离婚一词的印象,起初是相当负面的。
 
一段失败的婚姻,意味着你是一个失败的人。

是不体面的,是丢脸的,是让全家人蒙羞的。

近几年,在争吵中,冒出了一小撮人。

开始为“个人选择的自由”、“个人的幸福”做辩护。
 
“离婚”一词变成了相对中性,但还是偏贬义。

它不断地被讨论,被解构,被重建。
 
而“结婚是为了幸福,离婚也是”,更是现代婚姻观念的一大进步。

 
但随着离婚率逐年攀升,结婚率却逐年走低。

过分强调“个人”的论调开始遭受抨击。

“责任感”一词被反复提及。
 
有人开始忧虑:
 
大家是否会因此不再敬畏婚姻,重视婚姻,把婚姻当成儿戏?

于是一道枷锁落下,“冷静期”牢牢锁住了前往分离的脚步。

直接在程序上设置一道障碍,让人绕一趟远路。
 
你再想想:

你真的要和眼前这个人解除关系吗?

一个月后,你只有心思坚定、煞费苦心又回到分岔路口,才又有了选择权。
 
要我说,“过度自由”,担心这个,为时尚早。
 
首先,如果婚姻关系能给人带来幸福。

人类作为一种极度擅长趋利避害的生物,必定是紧扒着对象不放的。
 
不可能因为“有趣、好奇”这类原因去放弃幸福。
 
其次,“离婚”这个概念在我国出现至今,还不到百年。
 
作为一个“新生儿”,在全国范围内、很大程度来说。

它还处于需要消除偏见的阶段。

 
最简单的例子,现实生活中,你想离婚,父母就是第一道坎。
 
你爸妈不来劝你啊?
 
爹妈劝不动,家族里的长辈不得来轮番劝和啊?
 
你闹大了,可能妇联、村委也要来劝你。
 
万一你还有个孩子,那就更难离了。
 
不说这些人际关系的复杂,单说法律上的抚养权、婚后财产分配,处理一通下来,也要扒层皮。
 
现在再加上一个月的离婚冷静期。

拿温州举例:

仅仅是离婚登记,实施八个月下来,原本登记13000对离婚。

一个月后撤销了52%,比去年同期有了大幅下降,数据高达33%。

婚姻,正式成为了一种宽进严出的亲密关系。

冷静期施行后的离婚数据变化

面对层层障碍,我只能说:
 
现在成功离婚的人,真的值得送上祝福。

2

离婚(break a marriage)是指夫妻双方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 ,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 。
 
在古代,也就是封建社会,“离婚”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离婚。
 
当时的离婚,是专权离婚制度,就是“休妻”。
 
法定的七出之条,女人犯了其中一条,男人都可以休妻,合理合法:
 
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不把丈夫的爹娘当成至亲去侍奉,顶嘴、不耐、不立规矩,被扣上个“不孝”的帽子,能休弃。
 
生不出孩子,在古代没什么男人精子质量不行的可能,肯定是女人不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能休弃。
 
嫉妒妾室,不让丈夫娶小老婆,能休弃。
 
妻子生了重病,也能休弃,为她治病是重情重义的表现。
 
......

而七出作为古人离婚的重要法则,有时候不会被严格执行。
 
例如著名的外交军事家班超,因为同僚说他沉溺于家室之乐,就愤而休妻。

没人会说他什么。
 
还有一种比较温和的离婚方式,那就是和离。
 
指双方解除婚姻关系,并非一方抛弃某一方,讲究以和为贵。
 
但这种离婚方式,除非女方的身份地位高于男方许多。

且能得到父族的全力支持,不然基本上是没可能实现的。
 
因为休妻是男强女弱的状态,和离便是平等。

这意味着女方侵占了男方一部分的权威。
 
这在古代,会被视为挑衅、出格。
 
许多男性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家族中,这是非常丢脸的。
 
要么休妻,要么打死。
 
大部分娘家人的心态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不讨夫家喜欢肯定是女儿的问题。
 
不论是被休弃还是和离,都会对自家或者旁支的女眷婚嫁产生不好的影响。

因为她家出了一个“伤风败俗”的坏女人,家风如此。

会被认为整个家族对女性的教育是有问题的。
 
在古代,女人在婚姻中是从属地位,完全没有自主权。
 
古代女子及笄是15岁,意味着她已经到了结婚的年纪。

拖到17、18,基本上就是“老姑娘”了。
 
一旦结婚,便要迅速怀孩子,因为孩子是这个女人唯一的安身立命之本。
 
久久不怀,名声尽丧。
 
几年不生,休弃归家。

女人,千年来,在社会、家庭、历史中都处于这样的从属地位。
 
这种婚姻观念、家庭地位观念根深蒂固。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需要重新制定婚姻法。

这种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才被真正地提上议程。

 
1950年的《婚姻法》颁布,宣布一方要离就可以离。
 
这个结果,千般抗争,得来不易。
 
在制定的时候,有人说:

“离婚必须有条件

有人说:

“必须双方同意才可以离

是邓女士和一众前辈据理力争,才争取到了传说中的“离婚自由”,她说:
 
中国长期停止在封建社会,最受压迫的是妇女,婚姻问题上妇女所受的痛苦是最深。
 
早婚、老少婚、买卖婚姻、包办婚姻是普遍现象。
 
所以,一方坚持要离就让离,是根据广大妇女的利益提出的。
 
如加上很多条件,恰恰给有封建思想的干部一个控制和限制离婚自由的借口。
 
过去没有这一条,发生了很多悲剧。

近两年保守判离的新闻

建国初,新婚姻法还没颁布。

婚姻关系依旧处于传统架构中时,某些地方做了数据调查。
 
山西49个县妇联会统计:
 
1949年1月到10月,发生妇女命案464件。

其中被迫害致死者25%;

因解除婚姻无结果而自杀者占40%;

家庭虐待自杀者占12%;

因家庭纠纷而自杀者占12%。

最终,中央同意了邓女士的建议,1950年颁布婚姻法:

男女双方自愿离婚,准予离婚。
 
那男女一方坚持要离婚的,经区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调解无效时,准予离婚。

3

婚姻法颁布后,虐杀妇女的野蛮现象一度减少。
 
因为,女人有权利离婚了,离婚可是件丢脸的事。
 
然而不久后,虐杀案又开始反弹、数量攀升,且伴随着大量的妇女失踪案。
 
因为,竟然真的有女人敢提出要离婚。
 
新婚姻法实施后:

山东省文登专区1951年9月,共有104个妇女自杀或被杀。
 
一个区,平均每个月死11个半。

河南省某区,1951年1月到4月,有30多名妇女因为婚姻问题自杀。
 
湖北省某区1月至6月,妇女被虐待致死者61人,受伤者49人。
 
襄阳五个县,在婚姻法颁布后,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内因婚姻问题致死的妇女有72人。
 
江陵县在7月19到22日的短短四天内,逼死了妇女3人。

中南区司法部对该区一年之内因婚姻问题被害和自杀的统计,是达到万人以上的。

这绝不夸张。
 
期间,还伴随着大量的妇女失踪。
 
这其中,也可能有着街头邻里相传的:
 
你妈跟别人跑了。

实际上被打死扔在野山上的故事。

失踪?死亡?
 
那时婚姻法刚刚推出,大家对“离婚”的偏见和恶意是更加浓重的。
 
制度确立了是一回事,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遥远的北京宣布了一则法律,对我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吗?
 
可能有些人,面朝黄土背朝天,连离婚是什么都不知道。
 
纵使道听途说,也全是添油加醋,扭曲、强化负面印象。

回到家、打开门,对着灰头土脸的妻子,可能张嘴就是:
 
你别学劳什子洋玩意,我们家只有丧偶没有离婚。

那些死去的女人,是不知道会受到阻拦,遭受反对吗?
 
被打死的时候,是在十几年的婚姻生活中,完全不知道自己丈夫有暴力倾向吗?
 
被全家围攻、劝阻、辱骂的时候,她是不知道家里的男女老少对她是什么态度和定位吗?
 
如果不是水深火热,没有人会冒着被指责、被殴打、甚至离婚成功了也会被邻里指指点点的风险,去求那一本绿色的证明。
 
时过境迁,不过数十载,“离婚”在一定程度内,被松开了偏见。
 
但对某些个体来说,几十年vs千百年,“离婚”依旧是会让他们觉得被冒犯的。
 
比如去年,在离婚路上,杀死妻子的四川男子。


比如前几天,广东东莞男子安某,为了“捉奸前妻”,报假警被行政拘留。

在他们的观念里,结了婚,女人就成了他们的所属物。

就算离了婚,也不过是多了一个法律意义上的离婚证。
 
你再觅良缘,在他们眼里就是“找男人”,还是不忠出轨。
 
就连新闻报道,还是用上了香艳的“捉奸”二字。


如今,离婚自由被设上一个门槛。
 
“冷静期”,确实会明显地降低离婚率,减少冲动离婚的数量。
 
但就像前几天看到的一则新闻,云南在校男大学生,结婚一小时后闹离婚。
 
他说,是女方多次骚扰,他才草率决定。
 
而法院审理后认为,男方不能举证证明夫妻情感破裂,不予离婚。


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把婚姻当儿戏。
 
并非离婚太冲动,而是结婚太冲动。

所以有人说,应该设定“结婚冷静期”。

冲动结婚的数量降低了,离婚的数量也会随之降低。

这有道理吗?

4

现代人的婚恋观念改变了。

和上一辈人的“结婚生小孩是人生必经阶段”有很大的差距。
 
“宁缺毋滥”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想法。
 
根据一个社交平台的不完全调查(有效问卷3000余份,样本来源覆盖国内68个县/县级市)
 
41.2%的女性受访者表示能够接受单身终老;

65.1%的女性受访者认为有高质量的爱情才能结婚。

而男性群体调查数据差异较大:
 
20.4%的男性受访者能够接受单身终老有;

将近60%的男性受访者认为没爱情也能将就结婚。

其中42.9%的男性受访者认为恋爱最大的阻碍是来源于经济压力:

“没钱、挣钱少、事业不够成功

 
有一个理论认为,婚姻的动机主要是靠这三个因素组成:
 
经济、繁衍、爱情。

上古时代,经济第一。
 
中古时代,繁衍第一。
 
现代社会,个人自由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准则,爱情在这三者的地位中逐渐攀升。
 
当然,经济方面当然是首要问题,其他都是上层建筑。
 
一旦结婚,或者预备结婚,房子、车子、房贷、车贷。

各种大件就能把人砸得晕头转向。


结婚之后,普遍是打算要孩子的。
 
现在养孩子也不像早些年,是为了家里多一个劳动力。

只要多一双碗筷,养到十几岁就可以下田帮忙或者出去打工增补家用。
 
现在养孩子,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比较多。

“精英化”、精细化是大趋势。
 
那么奶粉费、尿布钱、学费、补习费(双减之后可能改变)、兴趣班......
 
再加上现在二胎三胎也开放了。
 
就像前段时间网上的一个段子:

我说我要生三胎,对方直接跪下。

 
没做好充足的经济准备,深陷“内卷”旋涡的当代年轻人。

是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下定这么大的决心。

去开启一个崭新的、不知好坏的未来的。
 
另外就是思想上的变化。
 
早前,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定位就是“贤妻良母”。
 
女人不能抛头露面,不能工作,没有收入,她们只能全身心地依靠她们的男人。
 
一个女人的最大价值,就是结婚生子,衍生下一代。
 
男主外、女主内,是主流思想。
 
直到1954年,男女平等写入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男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女人能顶半边天是当时最响亮的口号。
 
女性的社会定义,不再只是一个妻子、母亲和女儿。
 
女性开始走出家门,成为一个职员,一个工作者,和男性一起为家庭、为社会创收,解放了生产力。
 
1986年,我国开展义务教育,女性首次合理合法地全体接受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推广至今,其实才35年。
 
但女性的思想依然发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发生了变化。
 
“独立”是颗种子,它如今正在长出幼苗。
 
近几年,“她经济”发展迅猛。
 
根据今年妇女节购物节的数据显示:

女性用户规模已达5.47亿,同比增速略高于男性用户。
 
甚至连楼市的“她经济”趋势也越发显著,女性购房占比持续增加。


那么在同样有经济收入的情况下,女性对婚姻中情感价值的期待是逐渐走高的。
 
假设一种情况,男女收入对等。

但女性在婚后需要支付更多的家务劳动的话,实际上她的生活成本是在不断上升的。
 
在没有额外的情感价值的支撑下,她们的生活质量反而下降。

那么这个群体会更加谨慎地考虑婚姻。

5

就像之前非常流行一个婚恋理论:

叫做择偶梯度效应。

男性择偶向下找,女性择偶向上找。

女性在职场每上一个台阶,在择偶上的选择余地就越小。
 
所以现代都市婚姻的性别分化明显:
 
高层次的女性和低层次的男性都面临着择偶困境。
 
但同时,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

男性人口占51.24%,女性人口占48.76%。

看似只有2%的差距,实际上却对应着女性人口比男性少了3000多万的庞大数字。
 
纯数据角度来看,婚恋市场又因为非常现实的人口因素,在客观上进一步地缩小了。
 
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年轻人对结婚这一行为的态度是愈发严谨的。

冲动结婚会有,但绝对不是主流。

 
所以2021年的中国婚姻报告显示,我国婚姻现状就是:
 
结婚少了、离婚多了、结婚晚了。

而结婚率,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育率。
 
在生育成本的不断提高,和计划生育“少子”思维的影响下,我国的家庭规模在2021年平均规模降至2.62人,这又影响着一个家庭的人口数量。
 
而离婚率,又影响着家庭数量。

环环相扣。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数量缩小,又会反作用于经济、文化和思想。
 
所以,离婚冷静期应运而生。

它为离婚增加了一个“减震带”。


曾经我也以为“欢天喜地庆离婚”,是对婚姻的轻视和怠慢,可能带来恶劣影响。
 
但在完整了解婚姻制度的过程之后。

在官方设置了“离婚冷静期”来筛选离婚群体的时候。

现阶段,我对“离婚”一词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因为,现在能离成功的,必定是极为坚定的,思虑周全的,并且有决心有魄力想要开启新生活的。

离婚这个概念,被动地、在程序上实行了去污化。
 
我想起在法院门前,为成功离婚的闺蜜拉起“离婚快乐”的横幅的好友们。

当初新闻底下的评论,好坏皆有。

有人怒骂,就是因为有这些所谓好友,才会害这位李小姐离婚。

话里话外,就是这位李小姐一生都被离婚毁了。

实际上,是这样吗?

这种思想,本质上还是对离婚人群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结婚是为了幸福,离婚也是。

结婚了,要祝他们结婚快乐。
 
离婚了,也许也能祝一句离婚快乐。
 
因为不论是走进婚姻,还是走出婚姻,都意味着亲密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动。

他们都会有一段新的开始,一段崭新的人生。

绑定或解绑,他们需要同等的勇气。
 
而我愿意送上我微不足道的祝福。

点个【在看】。

希望偏见和刻板印象能慢慢减少。

每一个个体都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

作者:一枝鱼,平平无奇中文系,普普通通文科人,时刻把笔杆子抓在手里,理想是写点好东西。个人公众号:一直向前(ID:goahead360)。本文首发公众号壹成长(ID:yichengzhang365)。


绫梨的小伙伴们注意啦!
【星标/置顶】公众号
截图到公众号后台

小梨~这周会~
每天抽 “五位” 幸运小可爱
送出精美的礼物哦~~


「你可能还想看」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