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冬:光与色的寻梦人生,东西方文化的会通

徐冬冬:光与色的寻梦人生,东西方文化的会通

苦藤书屋 内地女星 2015-07-27 22:01:14 177

《村姑》局部 彩墨纸本 1989



光与色的寻梦人生,东西方文化的会通


——徐冬冬绘画作品欣赏专辑之印象篇(1)



【画家独白】

继四帧传统意象绘画专辑后,再将呈现四帧吾之印象绘画作品,其均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末,这在我的绘画生涯里是承上启下、会通中西文化的十五年。吾年轻时有幸受到前辈刘海粟、王森然、吴作人、李可染等名家的教导,并对我寄予了传承之期望。可染先生曾嘱咐吾曰,“汝只要按中国画传统之路走,定有大成”。可我在一九八四年便进行了自我革新,吾认为创作者首要应立足于“创造”二字,“不给古人看园子”。中西文化的会通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改革开放的需要。面向大海,汹涌澎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思想时刻鞭策着我。莫奈、毕沙罗、高更、塞尚、梵高、毕加索等西方印象派、立体派大师的作品首先进入我的视野,让我兴奋不已。可一位中国画家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潜移默化地指引着我,他成功地将西方印象绘画与中国笔墨相结合,他就是林风眠先生。他不但是赵无极、吴冠中的老师,也是李可染的先生,更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奠基人。迄今,我一直被他的人品与绘画世界所感染,十几年前在巴黎赵无极的寓所谈到老先生,我们都激动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翻开思绪,往事浮现在脑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文化部、中国美协在中国十大城市为我举办个人作品巡回画展,此帧所展示的画作便在其中。入伏暑气炎炎,窗外蝉鸣一片,泡上一杯上好龙井,展画观之,旧闻旧事历历在目,而当年那创新的锐气与激情又在心中涌动。





《心路》 彩墨纸本 1989



在学习中国绘画的同时,我从来没有忘却对于西方绘画的学习和理解,这不仅是个人的爱好,更是一种文化交流的规律、时代的需要。




《暮色》 彩墨纸本 1986



我了解西方绘画是从中世纪西方绘画之父乔托开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马萨乔、博蒂切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和威尼斯画派的提香、丁托列托,巴洛克画派的卡拉瓦乔、鲁本斯、委拉斯贵支、伦勃朗,新古典浪漫主义的戈雅、泰纳、德拉克洛瓦,印象派的毕沙罗、马奈、莫奈、德加,后期印象派的高更、凡·高,野兽派的马蒂斯,以及立体派的毕加索,尤其是塞尚、蒙特里安、夏加尔等西方的优秀画家对我日后的作品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村姑》 彩墨纸本 1989



20世纪初,中国一批有志之士赴法勤工俭学,日後,对中国政治、文化、经济、教育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里不得不提起一位值得我们怀念的前辈李石曾先生。




《红河谷》 彩墨纸本 1988



石曾先生是一位革命者、教育家,国民党的四大元老之一。他首先在法国创办企业,资助大批的有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他把清帝宫创办为故宫博物院,保护历代的文物,收为国有。




《鱼》 水墨纸本 1986



他又提议创办中法大学、国立北平大学、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等教育学术机构,功德卓著。我的外祖父徐诵明先生曾在其主持过的北平大学任校长达七年之久,那时是中国最为苦难的战争年代,却为中华民族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绣球》 彩墨纸本 1987



在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像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陈毅等都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人。周总理的谦和、儒雅赢得世界,小平同志的非凡智慧不但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当然其中也不乏出现杰出的艺术家,像徐悲鸿先生和林风眠先生。




《舞者》 水墨纸本 1987



他们回国后都首先任教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北平艺专),徐悲鸿先生后又到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林风眠先生则到杭州创办杭州艺专(浙江美院),为开辟中国美术的新天地做出了巨大贡献。




《林中白屋》 彩墨纸本 1990



他们的作品我都很喜欢,徐先生的画大气,林先生的线条唯美,他们都是从西画入手,徐先生重结构,而林先生则讲究色彩,一刚一柔。他们幼时都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他们的绘画都充满着中国人的情怀。




《兽》 水墨纸本 1988



我尤其喜欢林先生的绘画,他早期的绘画受到了野兽派的影响,当时的画界和国人无人能够理解,知己不多,生活清贫,但他一生都没有改变初衷。抗日战争期间,他笔耕不辍犹如前线的战士杀敌,为学界后人做出了榜样。




《秋暮》 彩墨纸本 1988



解放后他的作品也从未投他人所好,被指为“毒草”,唯有自己将其变成纸浆暗自丢入马桶冲掉。文革时又入狱多年,受尽煎熬。但我每每欣赏他的作品时,在画面上却从未见过一丝的悲凉、埋怨以及苦痛,它还是那么的优美,像一首宛然的诗,散发着诱人的芳香,给人无限遐想。




《故乡梦幻曲》 彩墨拼贴纸本 1988



80年代中期,我所作的《绣球》、《林中所悟》、《秋艳》、《海边印象》、《外面的世界》、《四朶花》、《村姑》、《红河谷》等作品无不受到他的影响。




《四朵花》 彩墨纸本 1992



通过艺术的实践,我悟得行事与为人之道。1988年12月,我被国家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次年1月,又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时年正值“三十而立”的年华。




《绿色交响曲》 彩墨纸本 1988



在中国,从事着中国绘画的画家心理负担很重,不仅要继承,还要传承与创新。徐悲鸿先生和林风眠先生等前辈艺术家们在这一点上为我们后人开辟了一片广为思考的风景。




《桌上之物》 彩墨纸本 1987




《愚昧》 彩墨纸本 1987



1990年9月,中国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了“徐冬冬足迹——十省市巡回画展”,其中所展出的作品就是我在这方面的探索与追求。




《春情》 彩墨纸本 1989



一批创新的作品在全国巡回展出并得到了同仁的肯定和赞赏。像《大海之印象第一号》、《残缺的春色》、《海边印象》、《破碎的冬季》、《故乡梦幻曲》等作品都是在这一基础上加以探索的。




《大画室的一角》 彩墨纸本 1988



这是中国的意象绘画和西方的抽象绘画相互转换的过程,并产生了我的第一批拼贴画作品。在绘画的材料和工具上,我依然沿用了中国传统工具。展览在北京、上海、南京、哈尔滨、长沙等地举行,以文会友,相互切磋。一些作品被南京博物院和湖南省博物馆收藏。此次展览是中国文化部第一次主办画家个人在全国各地巡回画展,是改革开放后在文化领域上的一次新的尝试。




《传统坟墓里的觉醒》 彩墨纸本 1990



(本文选自徐冬冬所著《我的艺术生活》)




画家访欧途中摄于法国马赛港(2001)。文中之印象绘画作品,均为画家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绘。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从中国传统意象绘画起步,八十年代吸取了西方印象派中的色彩运用,并沿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将色彩与水墨联系,在色彩中寻求着中国文化的笔墨情趣,在光影中探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这一阶段的会通中西文化的探索,为其日后进入抽象绘画领域、并创立中国抽象绘画流派,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物链接

画家近影

徐冬冬,1959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宁波。字苦藤,号寄人篱下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对意象绘画、印象绘画、抽象绘画都有着深入研究和创作实践,并涉猎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作品跨度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已逾40年,画风几经突变,充满创新的精神。代表作品有《寿图》、《红河谷》、《距离二十三》、《围与不围》、《无根的神韵》、《太极》、《四季》系列组画等。他提出了“心造境”的艺术思想,形成了自有的宇宙观,在中国的哲学里寻找着抽象的概念,使之成为其绘画语言,创建了独具风度的中国抽象绘画流派。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