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云惨淡的2016年下半年影市给看似烈火烹油般的中国电影浇了一瓢凉水,大量泡沫挤出之后,人们渐渐认识到前两年的票房大跃进只是一种假象。2017年1月,影市依然是不温不火的“理性”态势,再没有人敢预测600亿或700亿的年度总票房了。
然而,幸福来得总是那么突然,1月底中国影市正式进入春节档后,竟然再次刷新了历史票房纪录!
根据国家电影资金办官网数据显示,今年除夕到大年初六(1月27日至2月2日)这7天春节假期,内地电影总票房达33.8亿元,超过去年同期30.8亿元的成绩,增幅为9%。与此同时,大年初一单日票房达7.91亿,创下了中国影史上单日票房新高。
然而这创纪录的数据真的令人感到欢欣鼓舞吗?
预售、票补、服务费、幽灵场……这些春节档的票房“水分”却不断地被人挤出,甚至有不少声音质疑票房井喷的真实性。对此,新京报记者独家采访业内人士、院线经理以及专家学者,分析这高企的数据中究竟含有多少“水分”,大众应如何理性看待数据,票房虚假繁荣背后存在哪些隐忧。
先来看看今年的“超级春节档”一些看似繁荣的现象……
高票房数据有“水分”?
一线城市的票房占比跌幅达6.6%
事实上,今年1月大盘已连续12天票房产出低于1亿,元旦档也较去年同比下跌,再加上去年连续几个月票房下跌可谓阴霾弥漫。
而锣鼓喧天的春节档有5天都分布在1月份,这5天的总票房高达24.3亿,占据了整个1月48.3亿总票房的一半还多,相比去年1月份增长了25.5%,春节这5天同期增加了2.3亿,增速为11%。
不过,观影人次方面,整个春节档观影人次8800万,单从大年初一来看,去年全国观影人次为1709.6万,今年则为2099.2万,增长不到20%;而票房却由单日6亿增长到单日近8亿,增幅为22%。票房的增幅高于观影人次的增幅,以此可见票房增加的形成并不全得益于观影人次的增加,数字中含了不少水分。
南方城市较北方体现出更大的观影热潮,一线城市的票房占比持续下滑,跌幅达6.6%,三四线城市则保持了票房增加的状态。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今年电影服务费加入票房统计,以6%的比例衡量,1月约产出近3亿的服务费,实际上春节档前五天较去年下降了5000万左右的票房。
“疯狂”从初一开始
《西游伏妖篇》创下多个票房纪录
相比去年春节档“三足鼎立”的局面,今年春节档竞争激烈很多,除了《绝世高手》、《决战食神》、《欢乐喜剧人》等影片退出春节档,《健忘村》提档至除夕外,《西游伏妖篇》、《功夫瑜伽》、《大闹天竺》、《乘风破浪》以及《熊出没·奇幻空间》五部影片同期角逐。
其中,“头号种子”《西游伏妖篇》(上图)公映19.5个小时后突破3.12亿,单日票房3.48亿,刷新去年《美人鱼》保持的华语片单日最高票房纪录(2.77亿),并创下华语片最快突破2亿纪录、华语片最快突破3亿纪录。初一当天,6部新片就有3部过亿,这3部电影票房总和达6.67亿,超过了去年初一的票房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