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把我说哭了:起点太低的孩子,真的还有逆袭可能吗?

黄渤把我说哭了:起点太低的孩子,真的还有逆袭可能吗?

伊姐看电影 内地男星 2018-05-29 10:03:40 551

伊姐(周桂伊)

《认知差:你比人生赢家差在哪》

光影之中,讲述人性。


了解伊姐本人最新动态、参与线下活动

加伊姐微信:eemovieclubkf(不闲聊)




 ♪  你如此特别,我又怎会失望  ♫   


文 | 伊 姐( 周桂伊)叶子姚




最新一季《极限挑战》,有一个环节“挑战”了很多人的“心理防线”。

几位中年男嘉宾走进上海崇明中学,高考前的“誓师大会”变成一场扎心“测试”。

面对站在操场上的应届考生,嘉宾总共依次提出六个问题。

回答“是”,即可往前迈六步。答案“否”,则原地停留。


我们看下这六个问题:

  • 你的父母都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吗?

  • 你的父母是否为你请过一对一的家教?


  • 你的父母是否有能力让你持续学习一门功课以外的特长,且目前还保持一定的水准?

  • 在你18岁以前,是否有一次以上的出国经历?

  • 你的父母是否承诺过送你出国留学?

  • 父母是否视你为骄傲,并且一直在亲友面前炫耀你?

随着问题的推进,偌大足球场上的“队形”一直在改变。

每个问题都有人前进,有人留在原地。最后有人六个问题全部肯定回答走到队列最前,也有人全部否定回答,最后还停留在原点。

节目组说,瞧,这就是你们的“起跑线”。

之所以“扎心”,是因为残酷又现实。

 六个问题,看得见的,直指教育资源、背靠的原生家庭,这是孩子们无法选择也无法改变的东西,却对他们一生影响至深。

看到这里,所有人都会不自觉对号入座。

有人感谢爹妈,因为自己是那个跑在前面的人;有人心疼自己,因为曾经也是那个原地不动“望着别人背影”的孩子。

黄渤说,父母只能尽力送你到这里,剩下的全靠自己。

这句话让多少人泪奔。

电视就停留在这一刻,来,我们猜一下结局:那些最后一排的孩子,先天丢分已经那么多,还有可能冲到前几位吗?

延伸得深一些:那些起点太低的孩子,在现实世界里,真的还有逆袭可能吗?

我个人的答案是,首先,请面对现实,教育资源,跟所有资源一样,稀缺的部分,从来都掌握在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手中。

北京高考状元坦言自己与生俱来占有优渥资源、考状元理所当然,很多人觉得他在炫耀,我觉得他没有,他只在描述对他而言最平常不过的事实。

赌王儿子何猷君作为麻省理工最年轻硕士,在强者聚首的舞台也能占据绝对优势一马当先。财富自由的下一步是家族传承,有些人的确不需要去罗马,他生在罗马。

但就此下结论,未必太片面,来,看看更多的“大数据样本”。

最近,看了央视一部纪录片,只有6集,叫做《高考》。

《高考》是史岩导演拍摄的六集纪录片,2015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播出。

前两集,讲的是,对于一无所有的家庭,孩子可以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依然是高考。

在六安市大别山深处的毛坦厂镇,晚上九点,教室里依然灯火通明,学习到凌晨一点,是常态。

孩子们穷到什么程度?

  • 有的学生,高考必须体检时,才走进一辈子没走进的医院;


  • 失去双亲的孙女由叔叔供养,奶奶不见孙女上大学死不瞑目,但考上大学,家徒四壁,学费连拼带凑都不够,也是噩梦;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成为一种机械的应试技巧,里面蕴含的科学、人文这些值得毕生追求的东西太奢侈。


考上大学,也许还有更大的撕裂的对比等待他们去适应和理解,目的性太强的教育,让生活也充满了某种压抑、绝望和无助。


事情到了这一步,阻止孩子们获得幸福、获取积极人生态度的,早已不仅仅是物质的局限,而是父辈因为内心的恐惧甚至懦弱,对结果的功利和偏执。


边上有8000万陪读家长,用尽一切力量,把高考带来的阶级跨越,当赌注对待。

在记录片的后两集,也展现出,对于北上广一些有产家庭,高考这个游戏,他们直接放弃了。因为,北大清华也就在全球排30多名,他们给孩子购买国籍,进入国际学校,放弃高考。

但越是这样的父母,其实越不会限定“成功”的定义,“让孩子多一点可能和体验,但最重要平安开心就好”是他们大部分人的诉求。

假如终点都是不存在的,纠结起跑线,就显得没意义了。

教育里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如临重敌,如在悬崖,而是举重若轻,若无其事。

如果阶级差异真的可怕,我觉得没可怕在金钱上,可怕在,不同阶层的父母,大概率被自己催眠后——

不知不觉中,用潜意识的行为和能力,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这个问题。

孩子有没有起跑线?当然有,但不是孩子本身,排除极端个案,人类出生时的智力差距,不超过20%。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自身的心智和眼界。

这世界上,有很多除了钱,一无所有的孩子。

轰动一时的留美学生虐待同学案里,十余名留学生用扒衣服、喂沙子、用烟头烫乳头等各种恶劣手段欺凌同学刘某长达七小时。后来其中三个主犯分别被判13年、10年和6年监禁。

可他们的父母,要么飞去美国妄图贿赂解决、表示小打小闹何以坐牢?要么愤愤不平,声称为孩子官司已经花费好几百万,唯独没人意识到孩子受到教训源自为人父母“教育”上的失职和失败。

最近韩国知名财阀韩进集团的丑闻,也源自总裁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女儿被撤职,妈妈因涉嫌打骂员工被限制出境。


姐妹俩从小读贵族私立,生活奢靡,习惯性仗着家世背景为所欲为,打骂下属扔水瓶,坐飞机一言不合就让乘务员下跪道歉,甚至命令飞机返航。

“富家千金”们一系列恶劣行为最终引发民愤。

富有的生活并没有培养出她们同等富有的心灵,珠光宝气也遮盖不住缺乏同理心和包容心的精神贫瘠。

还有更抓马的,一个叫Lil Tay的9岁女孩,爆粗口在网络走红,粉丝超过140万。

自称“我是本世纪最年轻的炫富者”。

炫富的方式简单粗暴又匪夷所思。晒豪车豪宅,晒品牌衣装,晒自己大街上直接撒钱。

用嘻哈方式怼天怼地怼全世界。一段话N处要打马赛克。

  • “我刚买下这部兰博基尼,你们这群贱人绝对买不起。”

  • “老娘穿得衣服比你房子都贵,喝的饮料超过你们学费。”


网上很多人指出炒作嫌疑,甚至怀疑为她拍照录视频的就是亲妈。可不论是真有钱,还是瞎炫富——

这种毫无底线的发挥和操作,对于一个能说出“我没有父母,我自己生的自己”的9岁女孩来说,是家庭教育的悲哀,某个意义,也预示着孩子的下半生,失去庇护的崩塌。

 

如果说以上案例离我们太远,来两个我身边活生生的例子。

  • 我的朋友Kevin,一辈子严格按照父母的设定,享受父母的教育和认知红利,考进常青藤,但也因为父母期待太高,过于达尔文主义,他已经接受不了生活最后的平凡面貌。

中年眼看身边曾经不如自己的人,一个一个超过自己,深受打击,自我认知不客观,也阻碍他在亲密关系里获得幸福,45岁,单身,被自尊折磨,常常抑郁落寞。

  • 另一个朋友叫做二毛,普通北京孩子,但在宽松、快乐和有爱的环境里自由成长,父母虽然是等闲之辈,但他小时候,说一句“想自己做个指南针”,父母就动手拿冰棍里的木棍、缝衣针、和汽水瓶盖帮着一起做那种的。

这种自由的创造力和因爱而得的信心根植在他心里,年过40抓住创业风口,一下成为世俗眼里人生赢家。

命运是十分神秘的。假如起点就是一切,这个算法,也太简单和粗暴,太不尊重人生的复杂。

一说到阶层固化,就要提的英国纪录片《56UP》里的14个孩子,被从7岁开始跟拍到56岁。


其中唯一一个跳出原阶层的孩子尼克,给出了所谓逆风翻盘的答案。

因为他有一对虽然囊中羞涩但精神富饶的父母。从小到大一直得到支持和鼓励,念书,考学,移民,从“农人”变成“精英”。 敢对命运说“不”,不来自物质带来的底气,而是父母的理解,守护住的自尊与自信。

在家不受委屈,不被欺负,到哪儿我都不怕。

身为父母,物质账户可以不够TOP,但人性魅力一定要尽量满格。这个账户的复利,是若干年后才慢慢体现出来。

我的观察和结论是,这个账户,有两个条件:

  • 对生命的理解,自身的宽容,所有人性正面的品质(比如,夫妻可以一直恩爱也要算进来);

  • 对孩子真心实意的同理心、无条件的爱,放低自我的尊重,足够的陪伴和鼓励;


在节目的后来,那个“起跑线”测试的最后,跑进前二十名的人里,有人借助“父母给自己的优势”,也有人是站在偏后排,却跑到了第二名。


对于下一代而言,一切都是新轮回的开始,命运还没有出拳,你不要偷懒,选了最不用负责的姿势,顺势倒下。

如果你不能意识到这点,我只能说一句——

你输掉了孩子的未来,不仅仅因为你穷。

(全文完)


hi,周日我推荐了一首好友安娜伊思马田跟万晓利重新演绎的民谣《陀螺》,大概200多个读者,在后台分享了这首歌曲带来的感受。



其实这首歌,配合今天的文章听,别有一番感受。



我选了五个我最喜欢的留言,送上安娜亲笔签名的照片“伊姐看电影”公号衍生帆布袋,就是安娜拎着的这个。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对这首歌的理解是:“人生是被层层包裹、重重迷惑的假象,某个意义,我们的确不能停止转动,但不重要,因为,智慧的人,会因此感受到风的存在,找最好的角度,享受它。”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