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君,1962年生于山东昌邑,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中国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
书法作品几十次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中青展、“兰亭奖”展、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等,并在全国第一届及第二届正书大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展、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作品展中获奖,出版书法作品集多部。学术研究除书法史论外,涉及金石学、文字学、美术学等,出版《簠斋研究》《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陈介祺年谱》《书坛藻鉴》等专著,获“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多次在全国书法论文评选以及全国书法大展作品评选中担任评审委员、监审委员及学术观察等。
彬彬文质,技道兼修
——陆明君书法评议
文/徐福山
当代书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景象,无论是在书法创作上,还是在书法研究上,都有了跨越性的发展。这样的时代大背景和良好的书法环境下,孕育了当代诸多优秀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陆明君即是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兼擅双修的较突出的一位。
提起陆明君,往往是以学者与书法理论家的身份为人称道的。而20年前,陆明君的书法即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中青展、“兰亭奖”展及正书展、隶书展等各类大展中频繁入选并多次获奖。可贵的是,其在书法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充分认识到了书法的真正提升在于技进乎道,文化修养与理论认识是主要的因素。所以他在书坛热闹纷繁之时,下定决心,沉潜治学,于20年前负笈北上,先后进修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并正式考入吉林大学,连续取得了历史文献学书法文献专业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后又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专业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不凡的成绩。陆明君在书法上的探索,走着由书法创作而进入学术研究,再依托于学术研究而走向创作与研究兼修并互为作用与促进的路子。
陆明君书法作品
当代书法专业化的培养与训练,在实现技能精熟的同时,也出现了困惑。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技的提高与作品视觉形式的普遍强化,却难以克除内涵与韵味的缺失与寡淡,多流于书家彼此相互影响而千人一面。这一现象的根源即是书家文化修养的缺失与浅薄,所以人们开始有了普遍的认识并呼吁书家的字外功问题。的确,当代书坛,对于中青年书法家而言,他们不缺“写”,而是缺“学”。只有当“学”对“写”有所滋养和助力的时候,才能够真正体会以学养书的重要性。何绍基有诗云:“从来书画贵士气,经史内蕴外乃滋。若非柱腹有万卷,求脱匠气焉能辞。”就是强调书法要有“学问文章之气”,亦即“士气”“书卷气”,这样才能摆脱匠俗之气,如黄庭坚论书所云“医俗惟在于学”。陆明君的书法研究和创作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其不仅在学术研究中成果丰厚,在书法史论、碑别字及金石学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有自身的研究领域与特色;而且在书法创作上也表现出突出的才能,其各体兼工,风格雅正,并具有个性与新意。在对古代经典作品的深度挖掘、技法的纯正与丰富、作品的书卷气息与人文内涵等方面,都显示出不懈的努力。他以理论为导向,在把握、塑建书法的格调上,体现出独具的见地与思考。所以曾翔评陆明君的书法曾说:“古人论画谓‘气韵非师’,好的学者书法也是如此,以文气为高,由积学而臻妙,非可与雕虫弄技者道。明君兄是书法家中的学者,学者中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是学养情怀的自然流露,兼碑帖之长而自成一种清雅、简古、萧散的个人面目,于当代中青年书家中,足称一时之选。”这是颇为允当之评。
陆明君书法作品
作为一名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书家,对书法史与书法理论的通悉,又使其书法求索的每一阶段都保持了客观冷静与有针对性地面对问题。而与一般的文人书家不同,其在重视与强调修养、格调中没有消解书写技术上的严格训练意识,恰恰相反,其对书法技巧有着高度要求与严苛的锤炼,在晋唐经典与宋贤笔意的追寻中所表现出的深度体察与思考,对各种构成元素及其所带来的变化的把握,书写情境与笔法的微妙性,以及手的敏感度的训练等,都是超乎寻常的。而对于艺术个性与风格的追求,亦有着清醒的认识,认为当代书法多为有风格而无品位,过分猎奇或求变,刻意做作,故主张追求艺术个性要在雅正的前提下顺其自然地变,其推崇平中寓奇、常中出新的艺术境界。这不仅体现了其书法史识,也反映出其书法的审美追求。
陆明君书法作品
一般来说,学者偏于理性,艺术家偏于感性,而陆明君于二者堪能兼胜,其《游艺于书:在感性与理性之间》一文,也说明了他在学术研究与书法创作上的心得感想。艺术创作离不开理论的引导与学问的滋养,而理论家不精谙创作也会蹈入隔靴搔痒,有抱负者都是不偏废的。陆明君既投情于临帖与创作,又能沉心于治学与研究,而其对书法创作与研究,都抱有一种游艺乐道的心态,正如其自己所说:“游艺乐道,是为艺者的一种境界。游艺,须是一种恬淡的心态与弃绝名利的修为;乐道,是事业追求的愉悦与自身生命意义与价值的体现。为艺者既要有一双感性的发现美、感受美的灼眼;又要有一颗理性的剖析美、经营美的慧心。”作为一名专业书法研究者,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把书法研究的相关理论认识和成果转移到书法创作中来,使得理论对于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仅如此,多涉博取,书法之外,在印学与国画方面的修养,也是颇可称道的。正如吕金成所云:“陆先生总会给人一些意外,如其虽极少治印,但印作颇具格韵。一是源于其深厚的古文字功底,而能从容于篆法布局,且考究精当。二是源于其精通印学,这从他部分印论文章中可得以认证其印识。故其偶操刀石而能直入化境,功夫皆在刀外也。”而对绘画的爱好以及书法与绘画的紧密性,也使他一直关注美术理论及创作动态,加之在美术研究所这一研究机构,所以也略涉及到了当代美术创作问题及对画家的评论。他为多名画家所写的评论,不仅具有艺术个性及价值的剖析,还涉及到具体的绘画技法及原理等,体现了其在美术学上的谙通。曾见陆明君有如下一段写意山水画题跋:“中国画的机枢在笔墨,而笔墨既具象可感,又抽象难以言明,非浅尝可解,唯在自我求索升华中体验与感悟。画之美,在内美,在真实物象之外之美,皆造于笔墨。故宾虹翁盛扬金石文字笔法,近代国画大师之用笔多造源于篆籀,即得古人沉实灵动之笔。笔墨之于画境,笔可出神,墨能生韵。笔在骨法用笔,点线之质,或苍厚润秀,或天然趣灵;墨在五色争辉,渗化生境,或深幽玄妙,或淡远虚渺。今人作画,多隔于笔墨,故流于制作,沦为工艺。而胸无学养,亦不能心造丘壑,故重复自我,多流于演绎符号特征。有技术无笔墨、有风格无品位、有造型无内涵,此乃症结所在。浮繁名利之世,何以守静笃?无孕育性灵之虚旷之心,焉能生画境?志者当思矣。”从此跋语中亦可略窥其画学修养。理论与创作的兼备及书画印的通融,是陆明君书法能超脱于俗格而颇具内涵与韵味的原委。
陆明君书法作品
陆明君的书法,取法广泛,以法帖及遗存墨迹为主,兼取碑版摩崖及先秦吉金文字,诸体兼善。而陆明君的书法无疑以行草书为代表,也是其平时书写最多的书体,其行草书以魏晋书法为主调,兼取唐代书法的精严与宋及后世书法的意趣,又有汉简的笔意,在雅正中求奇纵与放逸。其书法,古朴自然而不乏灵动,品读其书作,感觉既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其善于将古代经典法帖、手札中具有自我审美特征的部分进行演化和归纳,造出自家新样,体现出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其书法用笔精熟,率意而沉着痛快,讲究笔法、笔势,结体生动活泼、奇趣多姿,体现出一种师古能化的继承与创造能力。尤其是其行书有一种迥异于时风的韵致,在当代书法中具有鲜明的个性。正如李慧斌所评:“其行书气息醇和,沉实而灵动。不仅深谙魏晋笔法,而且又得北朝书法之沉着。其用笔,能够在魏晋萧散圆润笔法之外,加以北朝的方折与厚重,从而表现得力实气空,提按飞动,转折巧妙,疾涩得法,故能侧笔取妍以生奇,中锋质实而复正。在中锋与侧锋的交替与转换中,似正而奇,似奇而正。在结体和点画形态上,亦得古人‘大小’‘疏密’‘肥瘦’之旨趣。在章法表现上,既有传统之形式,又融合并借鉴新形式,从而达到视觉效果上耳目一新之感觉。”《论语》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此亦陆明君为人为学为艺之追求。
陆明君书法作品
欢迎订阅2017年《中国书法报》
1.邮局订阅: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邮发代号:1-237
每期定价:3.00元
全年定价:150.00元
2.邮购订阅:
邮购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书法报》社
邮编:100125
联系人:陈英嘉 朱化杰
联系电话:
010-64060749
010-65012624
银行汇款户名:《中国书法报》社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团结湖支行
账号:0200 2068 0900 0012 936
3.微店订阅:
点击下方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
欢迎订阅2017年《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书学》
《中国书法》已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1.邮局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书法》
邮发代号:2-879
每期定价50元
全年定价600元
《中国书法•书学》
邮发代号:2-908
每期定价50元
全年定价600元
2.邮购订阅:
邮购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书法》杂志社
邮编:100125
联系人:潘女士 张女士
联系电话:010-67322341
银行汇款户名:《中国书法》杂志社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王府井金街支行
账号:0200 0007 0901 4416 048
(分别订阅全年杂志免收邮费,单册订阅加收邮寄费8元/册)
1.搜索公众号“中国书法报”,添加我们。
2.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我们。
推荐·分享
欢迎您将我们的公众号推荐给朋友,将我们的内容发布到朋友圈。
联系电话
采编部:010-65389224
广告活动策划部:010-65064258
发行部:010-6406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