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9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李健基本上不出去应酬,每天除了工作,剩下的,就是陪家人,和老婆洗衣做饭。
来源 | 国馆(ID:guoguan5000)
01
你为什么回了家之后,
还要在楼下车里呆很久
很多人都看过知乎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开车回家后,都喜欢在车里呆一会儿,再上去。”
这个问题,引起了太多人共鸣。
如果你有车,你开车下班,回忆一下,你应该也有很多类似经历,把车开进车库,停好,不开车门,打开车窗,拿出一根烟,深吸一口,慢慢吐出来,然后,靠在车座上,发呆,什么也不想,烟雾缭绕。
人们痴迷于这一片刻。
爱酱写道:“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根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网友祈朔说,他以前也不懂,为什么爸爸把车开回家以后,会坐在车里发呆一会儿,还总是很不耐烦地催促他上去,非得自己霸占着整辆车,静静地呆着。
“直到自己学会了开车。有一次晚上自己开车回家,车停好熄火摇上窗子,突然就不想动了。这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很适合发呆。”
“就好像你打开车门,就是另一个世界,有很多需要思考需要面对的事情,打开车门就要面对。所以,不想打开。”
突然之间,他就懂得了他父亲。
想起作家大斯说的话:成年人的世界里,发呆,是给自己最美妙的归宿。
02
我和车呆在一起的时间,
比我老婆还久
作家毛南讲过一个故事。
他每天下班回家,开车,如果直线行驶,不用半个小时就能回家。但他走的是另外一条路线,每天绕远半个小时,因为那条路线,有很狭窄的海边小路。
路不宽,靠海,能吹到潮湿的海风,能听到海的声音。
他特别喜欢这条路,每天开车回家,到这条路上时,就挂一档,松开油门,让车慢慢慢慢地滑行,打开所有车窗,让海风穿过车内空间,穿过自己的脸颊。
有的时候,他会把车开进海滩那边适合停车的硬地。
车停好,车门全都打开,躺在车上,眯着眼,让风进来,让声音进来,让海浪进来。
他没有睡着,只是静静地躺着,静静地发呆。
“我非常享受这片刻发呆的状态。”
甚至周末,只要没有事情,他也会开车出去,去一个僻静无人的地方,在车里呆着发呆。
他每天和车呆在一起的时间,比他老婆还久。
“我给我的车,起了名字,我叫他安答,像一条狗的名字,我觉得他是我的宠物,很听话,能带我去任何地方,关上车门和车窗,就能帮我屏蔽掉任何不想听到的杂音,屏蔽掉整个世界。”
“只有我,只有车,只有我和车,以及一个完全可控的空间。”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英国做过一项调查
汽车租赁网站的调查发现:1/8 的英国男人给自己现在的爱车起了个昵称,1/5 表示以前有过给车起名字的行为;37%的人在车里没人的情况下与他们的汽车进行了对话;几乎1/3的车主认为,不同的车是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的。
20% 的人享受一个人待在车里的时间,甚至超过了跟自己的另一半一起的时间;而1/7的男司机表示曾经谎称要开车去哪里或者干脆以洗车为由,来逃避和家里人一起的时间。
无论是开车回家后呆在车上抽烟,还是总是喜欢开着车去僻静无人的地方发呆,其实都不是喜欢车,是喜欢灵魂归属于自己的片刻,是喜欢那个绝对可以掌控,与现实世界隔绝的空间。
03
每个人都需要第三空间
社会学里面有一个概念:“第三空间”
马克思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他是这样定义人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决定了这个人的性质。
每个人都生活在三种空间中。
第一空间,是熟人关系世界,你的父母,你的朋友,妻子、儿女,都是在这个世界中;
第二空间,是陌生人关系世界,与你擦肩而过的,网络上萍水相逢的网友,都是属于你陌生人关系世界。
第三空间,是与自己的关系,你最真实的自己,高尚灵魂,下流欲望,脆弱,恶劣,只要真实,都属于这个世界。
第一空间,第二空间,我们都有意识。第三空间,是人们疏忽的,也是能为缺失的心灵,带来圆满之处。
心理学家认为,三种空间,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补偿心灵。
第一空间带来的是亲密补偿。
斯坦福大学进行过一项心理学实验测试。
对于两位实验者,告诉他们一个相同程度的坏消息,其中一位实验者,允许和自己身边的朋友诉说,另外一位实验者,则不允许,只能自己承担。
实验结果显示,那位只能自己承担坏消息的实验者,更容易崩溃。
这也和我们的常识相符。
熟人关系社会,带来亲密补偿,你会被关心,被认可,被鼓励,被温暖,你的价值,通过熟人的行为,凸显出来。这是一种亲密补偿。
第二空间带来的是社交补偿。
人天然具有社交属性,这是因为,人类都会有一种群体认同。
有时候,群体认同是基于地域关系,例如湖南人、广东人,出了国,是中国人;
有时候,群体认同是基于某种价值观,例如佛教徒,例如自由主义者。
你和陌生人,通过一种非接触方式共同存在,并且互动,你的地域属性,信仰,都可以得到确认,并且,你可以在这个群体中,找到共鸣,即使,你并不认识他们。
这是第二空间带来的社交补偿。
第三空间带来的是自我补偿。
梭罗的《瓦尔登湖》中引用过亚里士多德一句话,写得很好:
“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事实上,人是一种兽性与灵性兼具的动物。
你会有一些想入非非的思绪,飘然无止,你觉得很美,但你无法和任何人交流,没有人可以真正懂得你;
你也会有一些不可为人道的叹息,甚至是下流想法,你说不出口,你无法表现在人前,例如,一位父亲,是不大可能在孩子家人的面前哭泣的。
这些,你只能自我消化。
人们之所以必然需要第三空间,是因为人是非常矛盾的生物:
你既希望一个人懂你,理解你,但你又恐惧一个人看透你。
在懂你与看透你中间,留下一片空间,是给你自己的,要你自己触摸,抚慰,理解。
这空间,便是人的第三空间,给你的是自我补偿。
唯有懂得自我补偿之人,才能真正圆满,与自己,与这个世界和解。
04
李健,你怎么活成了这样
我首先想到了李健。
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李健,你怎么活成了这样!”
作为一个44岁的中年男人,李健活得与众不同,既高冷,又接地气;既多情,又克制;有一大批女粉丝,专情于青梅竹马。
他是一个收获世界,又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人世间最高的美意,莫过于此。
怎么活成这样的?
李健基本上不出去应酬,每天除了工作,剩下的,就是陪家人,和老婆洗衣做饭。
红了之后,他有很多商演机会,会接一些,但也会拒绝大多数可以露脸的机会,家人对他来说,始终是最重要的。
很重要的一点是,李健每天都会保持独处的时间,就是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自己一个人待着,喝茶,或者发呆。
李健家里有一个专门的茶室,那是他开辟出来,专门给自己用的,除了喝茶,就用来发呆。
“我不会在这个时候去想工作,去思考什么未来,我就安静地待着,让心绪,好的,不好的,都流淌出来。”
茶室,是李健的第三空间。
汪涵也是娱乐圈少有的清流。
汪涵在长沙有一个位于24层楼高的书屋,远离繁华尘世,在红尘之上。
没有工作的时候,汪涵就会来这里,一个人,没有家庭,没有职场,没有社交,看书、喝茶、发呆。
这是一个完全由他主宰的世界,也是他的第三空间。
每一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第三空间,缺乏自我补偿的人,人性中的高尚与下流,得不到审视,得不到认真对待与尊重,你的高尚未必有人懂,你的下流未必可与人道。
这样的心灵,是缺了一块的。你自己不去聆听,不去审视,它就会一直有缺憾,你的人格,也决然无法变得完满。
没有第三空间的人,心灵一定有漏洞。
05
那些柔软的,
你愈加应该去关照
日本有一个很火的视频,《你的脆弱,理所应当》。
这个世界上,有人要你坚强,要你坚持,要你不能哭,要你咬着牙前进;但没人会关心你的脆弱,关心你的无能为力,关心你加班到深夜的心累,关心你失恋后在路边独自一人行走。
而这些脆弱、无能为力,才是你真正需要被关心的情绪。
马东曾做过一个演讲,关于丧。
丧的反面,是正,是充满能量,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更喜欢充满能量的人,正能量更受欢迎,也会让你在工作中更加出色。
“可是,丧的情绪,一样是人情绪的一部分呀。”
你会有丧的时候,我也有,每个人,总是会有丧的时候。
丧是一种很正当的情绪,悲伤、难过、郁闷、沉默,都是人们情绪中,普遍而正当的存在,但当你面对世界时,这些情绪,都不得不被隐藏起来。
人们之所以需要第三空间,就是需要一个绝对自己可以控制的空间,来熨烫这些负面的、不能显露于人前的情绪。通过自我补偿,去弥补心灵。
找到自我
第三空间,能让你真正找到自我,那个隐藏在人际关系之后的自我。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
我愿我行我素,不愿涂脂抹粉,招摇过市,我也不愿——我不愿生活在这个不安的、神经质的、忙乱的、琐细的世纪生活中,宁可或立或坐,沉思着,听任这世纪过去。
风平浪静,星空满夜时,灵魂才能会心底探出头来,跟你交谈,告诉你,你的哪些行为,违拗了本心。
而唯有此时,你才能真正关照,并且是只关照自己的内心。
与自己交谈,是一种奢侈品,这种奢侈品,唯有你给自己一个第三空间时,才能得到。
熨烫脆弱
第三空间,一定是一个可以让自己变得脆弱的空间。
这世界到处都叫你坚强,但一定有一个地方,能容纳你的脆弱。
不咬牙,不死撑,承认无能为力,放声大哭。
在这里,放弃不是一种失败,是成全自己的弱小,对,弱小,比强大,更值得自己关照。
你不急不躁,慢慢地等,等时间追赶上来。
熨烫脆弱,也是一种奢侈品,人们能面对自己的坚强,但极少人愿意承认,并抚慰内心的脆弱。
绝对安静
第三空间,也应该是一个绝对安静的空间。
这里安静的意义,不在于没有丝毫声音,而在于,你可以选择,选择只听自己喜欢的声音。
你可以选择一首儿时听过的歌,再幼稚也没关系,放出来,放到最大音,只能自己听到。
你甚至可以自己竭尽力气去吼叫,歌唱,唱得再烂也没有关系,你只唱给自己听。
这里的安静,是你只听自己想听的声音。
这里的安静,意味着真实,你完全用自己的喜怒哀乐主宰。
一个人如果能活得真实,哪怕只有片刻,也是活在一个令人羡慕的国度里。
接纳残缺
第三空间,也是一个你能接纳自己残缺的地方。
人们对自己最深层次的恐惧,来源于试图掩盖自己残缺的部分,而又时刻惴惴不安,害怕它终有一天会跳出来,令自己崩溃。
所有的苛求,都是在对自己犯罪。
但当你在任何建立关系的空间里,你永远无法表现真实的自己。
你面对妻子,不敢直白地说出自己的压力与愤怒,或者说,无能;你面对孩子,不能直白地说出自己的烦躁。
你应当需要一个空间,承认,并接纳自己的无能为力,接纳自己的情绪。
那些愈加柔软的、负面的心灵之侧,愈加需要你的关照,抚慰。
这不是要你拒绝世界,而是要你真正明白自己是一个人,需要自我舔舐。
用梭罗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 THE END —
☀本文选自国馆(ID:guoguan5000),最中国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本文原标题《李健,你怎么活成了这样》。灼见经授权发布。
◐◑《找到你》:姚晨、马伊琍“出事”?其实她们的苦,90%的妈妈都有
◐◑请回答1993:今天中国的很多答案,原来25年前就已经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