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雯的起点不可谓不高。
在她还是完全婴儿肥的时候就已经跟陈道明、巩俐搭戏了。虽然在《归来》中她的戏份不多,甚至还有些令人讨厌,但你能说一个小女孩演得不好吗?
只是她运气不是很好。
曾有段时间吧,至少在观众眼里,始终记不得这个女孩子,一方面来说,张慧雯并非没有机会,相反,那段时间她是有戏拍的,可能还是因为年纪小,角色轻,所以没有存在感。
至少在她百度百科上主演过的影视剧不少,且搭戏的腕儿也挺多。
她再一次发光的时候是大家意外地看到电影版的《使徒行者》里有这么个姑娘:她是张家辉和古天乐的“妹妹”,一个忠于职守的女保镖,傻萌但坚定,最后为了保护张家辉死在了反派手里。
角色简单、戏份不多、人物鲜明,作为本片中唯二的主要女性角色,你说不好她算不算女二号,但除了佘诗曼的闹腾,就属她的外冷内热最带感。
张慧雯是个“碰戏”的人
“碰戏”这个词是我发明的,有一类演员,演技、形象都没问题,水平发挥得也挑不出毛病,但就是容易让人忘记。偏偏这样的演员也没有财力买几条热搜,这就尴尬了。
我也挺认真地找过这类演员的问题,后来发现:
这样的演员纯靠“碰戏”,什么是“碰戏”呢?就是说正好撞倒一类角色,特别适合这种演员的风格,与其灵魂产生了共鸣,才能让他们丢掉剧本,演出一种浑然忘我,我即本我的状态。
张慧雯无疑就是这类演员。
这样的演员好就好在一旦触及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点”,瞬间能爆发出印象深刻的演技;坏就坏在除非幸运,否则演其他无感的角色基本上跟“躺平”没两样。网上介绍说张慧雯今年有一部电影《日不落酒店》、明年还有一部电视剧《欢乐颂3》,搭戏的也还都是比较不错的资源,电影我还没看过,也没见到有关张慧雯的通稿,电视剧是明年才有的看,不知道她会不会给人一次惊喜。
提升、提升、还是提升
曾有位表演系的导师说:“好的演员一定能准确把握住角色的内涵,也就是给这个角色设置一个标签,并升华角色的灵魂。一般的演员则完全按剧本的路数演,能做到台词一字不差。差的演员……不提也罢。”
因此客观地说,张慧雯属于第二类。
起码目前是。
长久以来外界、包括行业内都有一种不可明说的规矩:
新人、年轻人就该规矩地按照导演的要求和剧本的规范来演戏,让你说什么就说什么,让你演什么就演什么。只有大腕才配得坐在导演旁边讨论角色的内涵和主题的升华。
其实大错特错。
导演跟公司老板一样,他要处理的事情很多,除了角色以外,剧组里很多事都是他忙不过来的,而资方或出品人也是需要时常特殊照顾的。你因为导演是个什么?静坐苦思艺术造诣的导演不是不存在,而是稀缺货,或者早就改行了。
要知道,每次升华艺术并渴望交流的人是需要一次或几次思想碰撞的。这样的人需要的演员主动讨论,并接受彼此的改进。既逢贤而喜,也激烈交锋。
有不少大牌演员能让导演一次次请来合作,看中的可不是流量,而是“合得来”——
你找我,我跟你聊,你不错,我们能合作。
明暗之间,唯“努力”二字
所以有没有人想过:
任何一个能凭角色站立在银屏之上,观众心间的演员必然有一个伟大的特质——
敢于升华并敢于交流。
比如张慧雯在其他影视作品里的表演,交流是有的,升华还是欠缺。
在讨论艺术这个话题时,用“工、匠、师”三等归纳任何行业都适用。应该说张慧雯能搭配到的资源在她这个年龄段的女演员中算很不错的了,但终归还是要看她自己的想法:
做演员?做知名演员?做观众认可的知名演员?
这是三种不同的“生物”。
有时候起点高是运气,终点高是实力。中间这一段需要什么呢?
需要的是勇气。
颜值力:⭐⭐⭐⭐
国民度:⭐⭐⭐
发展性:⭐⭐⭐
演技水平:⭐⭐⭐⭐
商业价值:⭐⭐⭐
综合得分:68分(一颗星代表4分,满分100分)
一、有戏有资源;
二、改进空间大;
三、仍需再努力。
(本次鉴议由“霸道的小汤圆”、“咆哮小短腿”、“要很酷的周周”、“要奶茶不要啵啵”、“小韩有个大梦想”等六位大神议定。)
往期回顾:
◐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