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海清:活得漂亮的女人,不过是看透了人生这三件事

专访海清:活得漂亮的女人,不过是看透了人生这三件事

卡娃微卡 内地女星 2019-08-23 19:05:50 788

最近,聚焦孩子高考的电视剧《小欢喜》在朋友圈刷了屏。

不少人感慨,这部剧太真实了,透过荧幕都能深深感受到剧中父母对于“一考定终身”的焦虑。

我们或多或少,都能在这部剧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电视剧一开始,海清饰演的职场辣妈童文洁便因正上高三的儿子方一凡和同学打架被叫到了学校,气得她在回家路上忍不住对儿子开骂,一番教育之词堪称经典:

你不要叫我妈,我不是你妈!

你没错,我错了!

我为什么要生你,我吃饱了撑的,我就不该生你!

方一凡,我真的不明白,你脑子里天天在想什么?!

你说你,天天学习学习不灵,打架打架门清!

一暑假我给你报的补习班,原指望你好好学习能上去,结果断崖式下滑,你对得起我吗?!

你不是我儿子,你是我祖宗,明天早起我就烧柱香给你,每天烧柱香给你!

这套“骂”孩子的说辞,让很多观众纷纷表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

戏里的海清,被孩子升学,被职业女性家庭和事业难以兼顾的现实困境,被生活中各种矛盾和摩擦,苦苦折磨,焦虑不堪;

戏外的她,却对自己的人生,对孩子、家庭和事业看得通透,活得洒脱。

点击视频,观看卡娃对话海清

有一句话说:人生最坏的结局,不过是大器晚成。

相较于很多演员年少成名,海清的机遇来得稍晚一些。

自幼学习舞蹈,七岁第一次出演了电视剧,她便一下喜欢上了这种表演艺术。后来秉持着对演戏的热爱,海清通过努力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实际上,长相在表演系并不拔尖的她,在四处跑剧组投简历时,常常是没有回音或是直接被拒绝的,这让她备受打击。

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没戏拍,甚至产生过放弃这一行业的念头。还好,在这段日子里,她坚持了下来,学会了沉淀自己,一个人在家窝着,看碟,看书,看剧本,想方设法磨练自己的演技。

人生就是忍耐,不停的忍耐,不停的努力,等待机会降临的时候奋勇而上!

这是海清很喜欢的一句话,她也是这么做的。

事实证明,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从《玉观音》到《双面胶》再到《蜗居》,从无戏可拍到配角再到主演,直到30岁,海清终于凭借精湛的演技开始火起来。

后来的一部《媳妇的美好时代》,更是让海清奠定了国民地位。

然而,好的演员,总归是不满足的。

在采访中,海清也对我们说:

一部家庭伦理戏火了,后面一系列找我的剧本都是演“国民媳妇”的,我就回避了。

这几年如果我要从国民媳妇转型到国民妈妈,太顺风顺水了,有大把大把这样的剧本给我。

但是演员总是有不满足的,如果一直固定在某一个安全的区域里边去创作,这样的创作于我来说,也没有兴趣了。

一个活得通透的女人,深知自己想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海清不甘心身上现有的标签,她努力想跳出舒适圈。

于是,我们在《红海行动》中看到她饰演了一个蓬头垢面在滚烫的非洲沙漠里翻滚的战地女记者。

这部电影让她吃尽了苦头,大伤小伤不断,在一场爆发力极强的戏中,她直接拿拳头砸墙,导致了手腕骨裂。

但这一切她一点都不觉得苦,甚至很满足,因为这正是她想挑战的角色,是她能感受到快乐的事。

海清常说:我不是明星,我只是一个演员。

真正的演员,对表演是有恭敬心的。她深深明白,演员这条路,除了吃苦、努力、努力再坚持,几乎没有别的路可走。

对于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多年的海清来说,“红与不红”早已不是她的人生追求,各种非议对她来说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如今的她,更看重的是自己内心的渴望,和对自我价值的探索。

前段时间,First 电影节闭幕式上海清作为颁奖嘉宾的一番即兴发言引起了轩然大波。

她说:“我们是一群非常努力、热衷表演的女演员,我们在这个行业里一直在坚持,基本上没有傍大款,也没有靠父母,我们一直靠自己努力从小走到大。而且我们和你们一样,非常热爱电影。但说一句实话,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是被动的,市场、题材各种局限常常让我们远离一些优秀的作品,甚至从一开始就被隔离在外。”

一段话直言如今中年女演员没戏拍的困境,呼吁在座的年轻导演和制片能给她们更多的机会。

这段发言由于过于仓促,迅速在网上引起了热议,不少人质疑道:以海清如今的成就,剧本还不是大把大把的挑,这种行为难道不是在卖惨?

后来采访中,我们谈到这件让她备受非议的事,海清很坦然地说:

演员主要的任务就是塑造角色,完成作品。我就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题材、类型的、有深度的作品出现。

女性角色除了母亲以外,它还有其他的,有太多的可能性了。我觉得每一个女性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而不仅仅只局限在家庭里面。所以希望能有更宽泛的角色的类型和深度去探讨,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某一种需求上面。

海清缺乏的不是大把大把的剧本和资源,而是渴求女性角色上的真正意义的价值肯定。

四十岁,明明到了一个演员最成熟的状态,但对于中年女演员来说,适合的角色却越来越少,所有的女性角色似乎最终都只能局限于家庭,为家庭服务。

而这何尝不是如今社会的一个映衬。

一个妻子自己工作再忙再辛苦,也会有一个隐形规定,要把孩子和家里照顾好,甚至必要时应该为了家庭放弃工作,而丈夫出去工作却可以什么都不管,这似乎早已成为了社会的共识。

海清也曾被自己的母亲这样要求过。

她说的一番话我特别同意:

在一个家庭中我管好孩子照顾好家,是出于我对孩子和家的爱,而不应该是被要求,有时候,我们是可以面对一些不太公平的对待的时候,说,不。

女人这一生,最该看透的一件事便是,我们存在的意义,首先是我们自己,然后才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
人生的风景有很多,完全拘泥于家庭生活里,便丧失了对自我价值意义的追寻。
就像海清一样,当你完全做自己时,才能在一段婚姻中,在家庭里感受到快乐和意义。

说到家庭,海清却有着和她大大咧咧性格所不同的一面,她将演员身份和家庭身份分得很开。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对工作有着自己野心和追求的海清,在生活中却是个随遇而安的性格。

她很少把自己的小家放在荧幕前来讲,但谈到儿子时,却有着很浓烈的倾诉欲望。

《小欢喜》中的童文洁,一直没能学会如何和儿子相处,总是把成绩放在第一位却忽视了儿子的心理感受,而海清在生活中跟儿子的相处则更像是哥们。

有一期《向往的生活》,晚上海清给儿子打电话说晚安,却得知儿子还在写作业,她便让他赶紧去休息,甚至安慰他说“不做也没关系的”。

演多了虎妈的海清,在生活中却是一个“糊涂妈”,她很早就看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海清和儿子Danial有过这样一个对话:

Danial最开始想当一个宇航员,后来又想当一个天文学家,没过几天这些他通通都不想了。

有一天他很难过,他说:妈妈,你7岁的时候就知道你以后要做什么,要当一个演员,我现在还不知道我要做什么。

她看出了儿子的沮丧,便对Danial说:

每个人跟自己理想碰见的时间不一样,遇到的时间不一样。有的早一点,有的晚一些,只要这一路上你不放弃寻找,你就一定能跟它碰到。

海清明白,孩子不是她的唯一,她也不是孩子的唯一,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使命。她能做的便是提供自己所能提供的帮助就够了,而不是要求他们按照自己想法去过一生。

真正聪明的父母都懂得,我们只需站在孩子身后,看着他们向前走就好。

奥黛丽·赫本曾说:女人的美丽是跟着年龄成长的。
如今人到中年的海清,越来越觉得,人生,慢一点挺好。
“多留一点时间给自己,不想太忙,那么忙,心也会很忙吧。”
最怕一辈子赶路,一辈子都享受不到沿途的风景。

最美妙的人生大概就像海清这样:

明白内心所想,追寻内心所求,放手不属于自己的烦恼,学着与纷杂的世界握手言和,把自己活成最通透最性感的模样。

闻名不如“见面”,今天和大家见面的是海清,如果你也有想对她说的话,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