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关晓彤主演的新剧《凤囚凰》因为发型惊人,争议不小。她饰演的南北朝时期山阴公主,头发多得如同顶着个缝纫机,被观众简称为“缝纫机头”。
↑这么粗的发髻比头还大,怪不得顶不动趴桌上了。
↑转头怎么没有把旁边的人打飞呢?
↑这样还能顺滑地滚下来不科学,明明可以利用头发刹车……
↑近景镜头切到关晓彤这里时,头发往往拍不全。
缝纫机与这个发型一对比,竟然显得又瘦又精致……心疼演员的颈椎。
不止是发量超大,艺绽君(ID:bjvariety)还发现,此剧的发饰也都是庞然大物。
看起来发饰也得有个几斤重吧?艺绽君默默觉得像铁艺花架……
而本剧的“艺术总监”于正,面对观众的质疑,在微博发了一张释疑图——
一份满满考据的解释,读来有一丝骄傲,还有一点傲娇。原来魏晋南北朝时的古人发型,比现代人讲究多了!
灵蛇髻、飞天髻、十字髻……走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大街上欣赏美人们精心梳洗的发型,可比现在的梨花头半丸子头什么的有意思啦~
这时候,有小伙伴可能就要问了:这么厚重繁复的发型,得有多大的发量才能撑得起来呀?
答案是:用假发呗!
没错,魏晋女子经常使用假发增加发髻的高度,追求大、危、邪、偏、侧等妩媚的风姿。比如魏晋流行的“蔽髻”就是一种假髻,晋成公《蔽髻铭》曾作过专门叙述,其髻上镶有步摇簪、花钿、钗镊子等金饰,金饰越多身份越尊贵。
这是开挂的节奏啊!
其实,春秋时期假发就开始在中国盛行了,此后的朝代也多有使用。唐代元稹《追昔游》曾说:“义梳丛髻舞曹婆。”周昉《簪花仕女图》中梳高髻的唐朝妇女也有假发。
古人热衷于使用假发,连挖掘出的文物中都有假发的存在……对于以假发制成的发髻,古人也为它取了多种名称,较早的叫 “副贰 ” 。
↑ 1972年新疆吐鲁番如阿斯塔纳村古墓群出土木俑头部有各种式样的假发髻,发丝精细匀称。 此发髻是以麻布为衬里,把棕毛缠绕在麻布上,制成一个造型,再经过染色处理制作而成。
图片来源:@栖凤阁汉服
↑ 而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假发是用极细的黑色丝绒制成的。
图片来源:@niki-镜子
既然有假发存在,那么必然有人卖假发。一些穷苦百姓削发卖发,还有国外进贡头发。唐朝时期,朝鲜女性向中国进贡的头发最多。咸通十年,新罗进贡的头发有两种尺寸,一种是四尺五寸长的头发,价值五十两,一种是三尺五寸长的头发,价值三百两。
古人惜发如命,一般来说不是万不得已,谁会舍得卖掉自己的头发呢?
髡[kūn]刑,中国上古五刑之一,是一种将人头发胡须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罚,是一种耻辱刑。髡刑源于周,王族中犯宫刑者,以髡代宫,即断长发为短发,主要流行于中国古代夏商周到东汉。在古代,人们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这个刑罚对他们来说是残酷无比的。
看来,脱发的朋友们应该庆幸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头发不仅是比美的战场,更是事关身节的大事。
说完这些,你以为于正的新剧就把槽点变为闪光点了么?
可是机智的观众发现:
还原历史不假,剧中发量好像比原版大许多……
尽管发型“尊重历史”了,可是剧中的现代小楼和白衣飘飘的服饰跟历史都截然不同啊,还原历史光捡博人眼球的部分么?
↑ 对比一下剧中假发与文物里的假发,饱满度和膨胀度乘以二
↑ 这个现代小洋楼和极简几何装修风也是还原历史?
对此,观众有话说——
全球趣事大搜集:人家发型是迷你版,你是姜虎东版。
甜曦_苏梓萱:关键发型缝纫机也就算了,还特别假,像戴了个帽子一样 , 这就是你钻研出的美学吗?你的审美恕我不敢恭维
霖墨芜莱:尊重历史??!那就说假髻吧!你擅自加的发包是什么鬼?还有那些金饰插得也呵呵哒。再一个你要尊重历史对吧!清一色的送葬服是什么鬼影视服还想说尊重历史吗??!形制都不对,咱魏晋衣服很多彩的好吗?尊重历史你干嘛画个韩式小面妆啊?
半个废伦:你可得了吧,一千年之后,未来人挖到名侦探柯南漫画,是不是就可以说现在的女生头型都是小兰那样的了?
看来,试图以历史范儿的造型赢得尊重的《凤囚凰》,陷入了有点尴尬的境地:论还原度,服饰和场景都依旧违和感十足;论还原发型的效果,与观众的现代审美起了较大的冲突。
如果因为“缝纫机头”的发型吸引了观众大部分注意力,剧情和故事本身传达的内涵被忽略,怎么都不算一种成功吧?“还原历史”,不应该成为噱头。
-End-
你怎么看待关晓彤这组发型?
欢迎留言分享给艺绽君
本期作者、编辑:王广燕
订阅号:艺绽 · 微信号:bjvariety
至 臻 文 艺 · 绽 放 如 花 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部 诚意奉献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发布或推送的所有内容,除注明来源外,版权均属北京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机构或个人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或发表。违者将由北京日报社依法追究责任。
原创新媒体制作人员:王广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