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是河南大学杰出校友马可先生诞辰100周年。6月21日,纪念马可先生百年诞辰“人民音乐家——马可作品音乐会”在明伦校区大礼堂举行。校党委书记卢克平、副校长杨中华、校纪委书记杨朝阳、校工会主席沈洁霞等领导,以及近千名师生到场聆听。
马可先生的女儿马海莹女士致辞
马海莹表达了对马可先生的哀思,并鼓励年轻一代继承和发扬艺术家为人民、为国家服务奉献的精神。
沈洁霞致辞
沈洁霞在致辞中说,走进新时代,学习马可、纪念马可、宣传马可,就是要用马可精神来激励我们自己,用高雅的艺术来熏陶人,用先进的文化武装人,凝聚全民的力量,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民族管弦乐《陕北组曲》
气势恢宏的曲调,铿锵有力的旋律,生动表现出陕北军民的爱国精神。台下迅速被引燃的气氛是对表演者最好的回馈!
男声四重唱:《游击战歌》( 1937 )
热烈高亢的旋律,描摹出游击战士誓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坚强意志和保卫祖国的决心。对祖国的热爱,一直深深植根于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
歌舞:《南泥湾》(1943)
一首脍炙人口的《南泥湾》,优美的歌舞引人入胜,大生产运动热火朝天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男生无伴奏合唱:《黄河水手歌》( 1942/1962 )
浑厚的男声仿佛黄河之水雄壮浩荡,表达出黄河岸边的水手们豪放性格和在平水行船时的舒畅心情,令听者神清气爽。
秧歌剧:《夫妻识字》( 1944 )
活泼生动的歌剧表现出刘二夫妻二人互帮互学的场景,歌颂了解放后农民群众开展学文化运动的热烈场景。
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 1952 )
在安定的解放区,凯旋归来的小二黑冲破封建传统和守旧家长的阻挠,最终和小芹结为夫妻。他们追求婚姻自由,是那个时代年轻进步农民的代表。
女声表演唱:《公社的山啊公社的水》( 1964 )
马可先生深入农民群众,作品充满了生活色彩。女演员们手拿斗笠,金山银山都不换,唱出了当时群众对公社的热爱。
女中音独唱:《伽倻琴,你多少弦》( 1962 )
女声绵长,唱出了战争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无尽思念,从群众角度展现了战争对小家庭的影响。
民族歌剧:《白毛女》选场——《北风吹》《十里风雪》《扎红头绳》等(1945/1962)
演员生动地表演出杨白劳和喜儿大年夜里难得的幸福时光,和后半段悲惨的情节形成对比,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
民族歌剧:《白毛女》选段——《恨似高山仇似海》( 1945/1962 )
活泼可爱的喜儿受到迫害逃进深山,受尽煎熬的喜儿在终于晚发出了“我不死,我要报仇!”的呐喊。那声声泣血的呐喊控诉,让人为之动容。
男声表演唱:《打开大地的门窗》(1954 )
为了幸福的明天,为了祖国的富强,工人们努力工作,改造险恶的地形,打开大地的门窗,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添砖加瓦。
女高音独唱:《兴安岭栽上了浅水藕》( 1970 )
兴安岭下泉水流,红旗水库清幽幽,栽上了浅水藕,老家河南,却来到边疆,生根发芽开花,歌颂出边疆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女声二重唱:《节日的晚上》(1955)
男女一起欢歌,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洋溢的微笑。在这节日的晚上,欢呼声在耳边回荡,青年们尽情的跳啊尽情的唱。
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 1948 )
《河南大学校歌》( 1940 )
广大工人以其巨大的力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合唱团以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工人们的坚毅精神,现场气氛进入新的高潮。
马可(1918~1976),1935年至1937年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我国著名音乐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民族音乐研究,创作出了650余首(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在歌曲创作、歌剧创作、音乐理论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人民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当日下午,我校举行纪念河南大学校友马可百年诞辰座谈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带着对马可校友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在不负人民期待、不负时代召唤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本期文案:河大新媒
本期图片:河大新媒
本期编辑:河大新媒
请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