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不需要少女感

周迅不需要少女感

新周刊 内地女星 2022-09-18 18:36:28 140

她的天才需要另一个出口。


最近,路人缘一向极好的周公子,竟然因为“不食人间烟火”被骂上热搜了。
在《脱口秀大会》第五季的第一期,周迅和那英担任领笑员,并且拥有决定演员晋级的“生杀大权”。结果,面对描写普通人生活的段子,从租房、辍学、交电费,再到女性话题,周迅表现得一脸茫然,点评阶段难以输出一个完整的长句,几乎只能靠“嗯”“对”等语气词充数。

因为“不食人间烟火”,周迅被骂上热搜了。/综艺截图


这一表现立刻挑动了大家的神经。网友们批评她,“无法和普通人共情”“对社会议题冷漠无知”,也有人惊讶地表示,“周迅是被下了降头吗?反应这么慢?”

不过,也有人认为,周迅在“脱5”中表现出的差池就像“演员走错了片场”——一个再顶尖的女演员,出现在一档本不属于自己的脱口秀节目上,驾驭不了,完全在情理之中。

本质上,这些争议,来自于人们对周公子的期待与现实的错位——那么精灵的周公子,这回怎么就不“灵光”了呢?作为一流女演员,可以对普通人的生活缺乏洞察和反思吗?

作为一流女演员,可以对普通人的生活缺乏洞察和反思吗?/《世间有她》


岁静与敏锐,不可兼得
作为领笑员,周迅在脱口秀大会上不笑、愣住,有问题吗?
这个问题也许可以拆开说。早在去年《脱口秀大会》第四季播出前,李诞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的网络环境,可以用喜剧调侃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少了”。
在这一层面,面对网络流行词堆砌的烂梗+毫无洞察的拉家常式吐槽,周迅是完全有理由笑不出来的。不好笑就不捧场,总比假惺惺地尬笑真诚得多。

面对网络流行词堆砌的烂梗+毫无洞察的拉家常式吐槽,周迅是完全有理由笑不出来的。/综艺截图


但刺痛大家的,并非是周迅“不笑”,而是周迅的“迷茫”——面对那些普通人生活里的艰难,从读博、租房、挤地铁到平日里最常见的女性生存困境,周迅一脸懵懂。比如,听完骑手南瓜的辛酸故事后,周迅来了一句何不食肉糜的“鼓励”:“我觉得你要坚持一边送单,一边说脱口秀”。
反倒是对那些平平无奇的恋爱梗,周迅展现出了手舞足蹈的欢乐。结果是,因为她没有拍灯,几位大家公认的优秀选手,失去了晋级机会。
这才一下提醒了大家,原来笑话也是分圈层的。
周迅和普通人不是一个圈层,这一点本应无需讨论,但为什么大家还是会如此错愕?原因之一是,这些年,周迅在综艺里“下沉”了太久,以至于她被夸赞最多的词就是——接地气。

刺痛大家的,并非是周迅“不笑”,而是周迅的“迷茫”。

此前,周迅参加的几档慢综艺,反响和口碑都挺不错。无论是《向往的生活》,还是《忘不了餐厅》《很高兴认识你》,周迅都特别松弛,在田间地头的小路上哼唱,在蝉鸣、蛙声中散步骑车,或是在村舍里插花做饭,她甚至无需“参与”,就能直接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记得2020年夏天,周迅要参加义演,她头戴鸭舌帽、身穿普通T恤,走到路边的转角镜,打开手机摄像头就自自然然地唱起了《天涯歌女》。这一幕圈粉无数,大家都赞叹于她的自由随性,仿佛“在买菜的路上补做了老板的任务”,不用开美颜,懒得上全妆。
在这些综艺里,观众们一致觉得,周迅,就是和咱们一样的普通人。

观众们一致觉得,周迅,就是和咱们一样的普通人。/直播截图


周迅的气质很妙,一方面,你觉得她远离人间烟火;另一方面,她身上有一种治愈的、放松的气息,和乡野的花儿、和天上的云,随时随地都能连成一片,慢吞吞的她,不会给你任何的突兀感。
但是,这种接地气的前提却是“岁月静好”。对于一个四十多岁的成功女演员,岁月静好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名和利早已依傍在身,尤其身边还有那么多人爱着,当然是无忧亦无惧。
本质上,这些慢综艺看的是生活感,不需要处理信息,不需要反思评判。

慢吞吞的她,不会给你任何的突兀感。 /综艺海报

然而,离开了慢综艺的周迅,就很容易被看出“破绽”。在《乐夏》里,周迅被问及喜欢的乐队,她没答上几个,于是一度被网友质疑乐迷身份的真实性;听她现场没有信息量的乐评,让很多网友干着急,她不得不重申“自己从小语言表达能力就不好”。
但观众最后对周迅的表现还是买账的,因为观众逐渐了解到,她的语言能力并不妨碍她对音乐的感受力。听到福禄寿的《玉珍》、野孩子的《黄河谣》,她眼泪簌簌,听到很燃、很嗨的音乐,她会忘情地摇摆。

她的语言能力并不妨碍她对音乐的感受力。/综艺截图

这种共情能力,会让人联想到她在慢综艺里一系列戳人的表现,看望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周迅瞬间泪崩,她想象着一个人如何失去记忆而生活——我们相信,爱哭的她,是能轻而易举地进入普通人的生活的。
所以,在脱口秀大会上,我们很难接受,共情能力很强的“普通人”周迅,怎么一下子又和普通人的生活失联了?
但要知道,“共情”本身就极度依赖语境:对于人类共享的“苦痛”,如生老病死,七情六欲的折磨,周迅可以迅速地代入;可是另一方面,涉及不同圈层、性别的具体困境,作为“不闻窗外事”的她,明显却不太熟悉。
所以,当我们用“共情能力”去评判她的时候,已然失去了意义——因为人能共情的,终归是自己经历过的或者认知里的事物。

看望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周迅瞬间泪崩。/综艺截图

于是,矛盾来了——我们喜欢周迅身上的“岁月静好”,但同时又期待她在社会问题上有“机敏”(至少不那么木讷)的表达和反馈,但这两者真的是能够同时存在吗?
“精灵”不在人间
一言以蔽之,人们爱周迅,恰恰是因为她“不在人间”。
灵气、仙气、鬼气,这些用来形容周迅的词汇,都是超出肉眼凡胎的,并且共同指向了更纯粹的“天界”。进一步说,周迅身上有一种对抗时间侵蚀的东西,无论是容貌上她那张“未婚妻的脸”,还是人生态度里一往如既的天真。
几年前,周迅出了一本影像回忆录《自在人间》,引发了铺天盖地的赞誉。

周迅身上有一种对抗时间侵蚀的东西。/图书封面

朋友眼中的她,真诚、简单,自由也吊儿郎当,她好奇、渴求新鲜,对周遭的世界慷慨又热忱。脱了鞋,就和朋友们小酌起来;她骑在椅子上,笑得合不拢嘴。她是朋友口中的“人间精灵”。
无疑,这些都是成年世界里极为罕见的人格特质,但人们忽略了一点,她对真实的生活参与度不足。而在“不谙世事”的背后,很难有“洞悉人间”的成熟。
周迅在学校呆过的时间不长,中专毕业后就进入社会,没怎么上班,就被星探选中。李少红评价年轻时的周迅,她是靠演戏和恋爱去认识世界的。所以一开始,她认知社会的方法就是间接的。
其次,我们不能忽略周迅的好运气——她可能被朋友们保护得很好。
窦文涛在《圆桌派》里说过,周迅的脸有一种“欺骗性”,会天然地激发人们的保护欲。看见她小鹿一般纯净、没有邪念的脸,就连最精明、最具城府之人,都想要为她挡剑。

就连最精明、最具城府之人,都想要为她挡剑。/综艺截图

当然,被朋友被保护得好,不仅是运气,也是她的能力,只有极具人格魅力的人,才有机会呆在美好的玻璃罩里。只是,这也让她对生活缺少了很多直接的参与。
普通演员要在泥巴里摸爬滚打、要经历明枪暗箭、要知晓人间冷暖,才能出人头地。但被朋友们捧在手心里的周迅不用,如果周迅要应酬,会有人为她支招。因此她有不食人间烟火的权利。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就是“生活中的白痴”——不会搞WIFI,不会做菜,年轻的时候谈恋爱,就窝在屋子里吃泡面,她甚至不明白花盆底下的洞是干什么用的。
35岁的时候,她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当大人,我一直都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最理想是长到18岁”;直到《很高兴认识你》里,周迅还在惊讶其他嘉宾的“早熟”,她说自己,“也就是去年吧,才有点儿懂事儿”。

“也就是去年吧,才有点儿懂事儿。”/综艺截图

孩子气、少女感,永远是媒体、舆论最爱强调的女性特质。所以我们看到了“永远少女”的周迅、“永远少女”的王菲、“永远少女”的宁静。
然而,放在现实生活里,这种“孩子气”却是非常吊诡的。
记得十几年前的采访,周迅常说自己“脑子不够用”,什么数字、商业乱七八糟的,很烦。
两年前,周迅曾在节目上透露,自己从来不在淘宝上购物、从来不点外卖。这原本是一个现代人对前互联网时代生活方式的恋旧与坚持,令人钦佩,但周迅给出的理由却让人大跌眼镜——“不安全”,她说,担心会有一把刀捅入自己的家中。
那一刻,其实我们就能看见,一个生活在云端的女孩,对人间的恐惧想象,同时,这个想象中包含一种隐秘的圈层壁垒和偏见,一个底层工作的普通人,可能会对一位大明星产生威胁。

一个生活在云端的女孩,对人间的恐惧想象。/综艺截图

因此,这次脱口秀大会上,人们质疑周迅的“不食人间疾苦”其实早已存在了。在一个迷恋崇拜“孩子气””少女感”“松弛感”的时代,那些被pick的女明星,又怎么能体恤普通人的柴米油盐、生活疾苦、坎坷不公?
也许,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50岁的女演员,真的不需要“灵气”
那么,好演员需要对生活保持洞察和反思吗?
其实,周迅一直不是“反思型”的女演员。
40岁以前,她最擅长的角色,都是那种被生活剥夺之后、一无所有却仍有爱的女人。从《苏州河》开始,到《如果·爱》《李米的猜想》《夜宴》《画皮》,她一直是在爱情中发痴发癫的少女,这是她能量的来源,而这些角色都是周迅本人。

她最擅长的角色,都是那种被生活剥夺之后、一无所有却仍有爱的女人。/《夜宴》剧照

在《如果·爱》里,周迅所饰演的角色和男友蜗居在破旧的厂房,过着底层北漂的生活,那个时候,我相信她真诚的表演,来自于她年少时在北京闯荡的真实体验。
此外,周迅的“好”也在于她的空白,作为演员,她是可填充的。没有轮廓、没有线条,可以像孩子一样去相信,因为脑袋中没有塞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和观念,她可以用直觉去演戏。这是她“灵气”的来源。
但光靠灵气也有不足,周迅去驾驭角色,和巩俐、陈冲的路径是不同的,她缺乏扎实构建角色的“逻辑推演能力”。她曾经在《圆桌派》里袒露,自己没有读过太多书,脑海里缺少问题框架。
这个问题在周迅40岁之后的演艺生涯里,就被慢慢地暴露出来。

她曾经在《圆桌派》里袒露,自己没有读过太多书。/综艺截图

一方面,她已经远离“尘世”许久了,比如在《小敏家》,走入婆婆妈妈俗世生活的周迅,不再需要她的“灵气”——比起秦海璐演的母亲,她和生活的隔阂感,一目了然。也因此,在这些都市情感剧里,她没有太多可去创造的空间。
但另一方面,年龄并不允许她永远演“少女”,她的天才需要另一个出口。
某种程度上,周迅已经是幸运的——在同辈女演员中,她一直与“少女感”连接紧密,人气始终在线;反倒是那些早已在银幕上完成“人生递进”后的中年女演员,如郝蕾、海清、秦海璐,她们的热度却大不如前。
背后更大的问题是,在今天的内娱,我们很难在大银幕上看到一个女演员自然的成长轨迹,从少女到大妈之间,几乎没有一个自然的过渡。因此,四十之后,周迅能不能继续成长、与时俱进呢?

比起秦海璐演的母亲,她和生活的隔阂感,一目了然。/《小敏家》剧照

我们可以相信,如果有够好的剧本,她的脚是可以踩在地上的。
步入40岁那年,周迅演了《红高粱》,我们看到,她有能力“成为”一个母亲;近几年,她在陈建斌《第十一回》里表演的底层母亲,也足够让人惊喜,就拿一个捡筷子的小动作来说,就能说明她在表演上仍旧足够用心。

就拿一个捡筷子的小动作来说,就能说明她在表演上仍旧足够用心。/《第十一回》

只是,周迅需要的不再是大众口中的“灵”,也不是“仙”,不是“未经风霜”的遗世独立——这些评论本身,之于一个年近50岁的中年女人,本身就构成了一场巨大的“错位”。
她需要的是泥土、尘埃,是脱口秀大会里普通人的生活经验和观察。
接受人的“凡俗”,才是一个好演员下半程的开始。
 


作者 戈多

点击下方海报,阅读精彩文章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