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圣依竟然跟儿子不熟到这种程度?别等孩子不喜欢你的时候,才想起陪伴他

黄圣依竟然跟儿子不熟到这种程度?别等孩子不喜欢你的时候,才想起陪伴他

灼见 内地女星 2018-04-10 22:13:07 598

看了《妈妈是超人3》,被黄圣依家的豪宅闪瞎了眼。


之前还老嘲笑人家晋江文脑洞无下限,我错了,跪下!


把"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罚抄一百遍。


安迪带着小朋友来家里玩,就像在参观商场——

 


独立的游乐园,独立的滑雪场,独立的幼儿园……


没听错,是独立的幼儿园。



安迪奶奶说,

安迪喜欢出去玩,我们就给他修了一个游乐场;

他喜欢滑雪,我们就给他修了个滑雪场。

用扬子的话来说,"他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他的。"



83岁的霸道奶奶真是培养出了一个妥妥的mini霸道总裁:

现实版每天从100平米的大床上醒来,

饭从厨房端到餐桌上估计都已经凉了,得开着外卖电车送餐那种。


但"霸道总裁"的同时,

安迪又是个杰克苏版的"留守儿童"。

从3个月大就一直由奶奶带,父母不在身边。

当被问到"爸爸妈妈不陪你孤不孤单",安迪脱口而出"不孤单",

问他为什么,他说:"已经习惯了。"



评论里很多人说安迪"很懂事""很独立"。

但对一个五岁大的孩子来说,这种"懂事"真的是好事吗?

小孩子应该有小孩子的属性,

真正的健康独立是在爱的滋养下自然形成的,而不应该是被逼出来的。


听到孩子说"习惯了",黄圣依在抹眼泪。

也许是愧疚,也许是为了节目效果,

整个节目中,黄圣依一直在讨好,安迪一直在拒绝。

现在都流行说cp感,她和安迪之间就是完全没有"母子感"--

 


安迪在妈妈家就像在做客,

浑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散发着不自在和拒绝:

跟妈妈逛商场拒绝牵手,

拍大头照拒绝跟妈妈靠近。

 


从头到尾安迪说得最多的就是“不”——我不要,我不喜欢,我不想。

 


总之,"我不希望她陪着我"。

 


他说自己的妈妈是"黑洞妈妈",这种"黑洞感"在节目中也表露无遗:

1、黄圣依一上来就说错儿子的年龄,张口说7岁,算了一下才说5岁半。

 


2、满心期待儿子的到来,准备了一桌子零食,结果:


 

- 黄:你看都是你喜欢吃的。

- 安迪:哪个我喜欢吃的……

- 黄:啊?没有你喜欢吃的吗?


3、强行找话题


 

- 黄:今天好了,你不用上学了。

- 安迪:我喜欢上学。


4、安迪给妈妈选了一件绿色的衣服


 

- 黄:为什么给妈妈选这个颜色?

- 安迪:因为我不喜欢这个颜色。


满屏的疏离感,任谁看都觉得又尴尬,又心疼。

毕竟,爱这种东西是藏不住也装不出来的,尤其是对孩子来说。



在亲子关系中,爱与陪伴的重要性已经不用多说。很多家长的确很忙,没法自己带孩子或是随时待在孩子身边。但一段亲密的亲子关系,最关键的不是陪伴的"量",而是"质"。反观一下,你给孩子的陪伴是高质量的陪伴吗?


如何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Dr.魏在《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一书中,为宝爸宝妈给出了建议。


// 在孩子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你的回应不可或缺


宝宝生来就会向你表达,他的哭声、咿咿呀呀、表情和动作,都在跟你倾诉他的喜好和需要。对于他发出的信号,你同样用语言、表情或肢体语言等方式去回应。这种有来有往的过程,在孩子生命的早期,是形成他大脑回路的基础。


有的孩子哭闹时,父母会故意"晾着他",因为觉得"不能惯着孩子"--这其实是一种故意忽视。并不是说孩子哭了你就得赶紧哄,而是说,你要有回应。回应有多种多样:可以说话,可以拥抱,可以拉着他的手看着他,等等。


有时候,家长即使跟孩子待在一起,心思也没在他身上,或是没注意孩子的信号,这是不经意的忽视。在节目里,安迪从车上下来,喊了两次"哎呀我的手",但黄圣依貌似都忽略了这一信号,只是有点客套地问他"冷不冷啊,累不累啊"。 



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好的跟孩子亲近的机会,妈妈可以蹲下来仔细看一下,帮他吹一吹,揉一揉,让他知道你感受到了他的疼。安迪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高冷,他时时都在给妈妈发信号,但却没得到回应,所以只能进入省电模式。 


// 反馈要跟着孩子的节奏 


跟孩子的互动,要跟着孩子的节奏来。简单来说,就是跟着孩子走,让孩子带路。爸妈应该敏锐地捕捉孩子行为和语言背后的想法、感受,然后做出回应。


比如节目里黄圣依说"今天好了你不用上学",随即被安迪"我喜欢上学"打脸。其实这时候,有心的妈妈可以接着问:你为什么喜欢上学啊?你喜欢哪门课、哪个老师啊?有什么好朋友?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很好的回应切入点。


 

再比如安迪对早饭表示不满意,

妈妈的第一反应是"你告诉我哪里不满意?"

瞬间把气氛调为对抗状态。

安迪说喜欢小米粥,还说自己能喝五碗,

妈妈进一步带点儿赌气地对抗:"那你吃给我看。"

其实,这时候可以顺着孩子的方向,聊聊吃饭、喜欢吃什么的话题,也可以夸安迪"你长大了,是小男子汉了,好好吃饭个子要长得比爸爸还高了等等"。


 


可以看出,安迪是个沟通表达能力很强的孩子,只要你别把他的话头封死,跟着他的兴趣点走,就很有机会一路聊下去。


// 你的反馈要具体 


现在很多家长都流行对孩子说"你真棒"——

孩子吃了一大碗饭。你真棒!

孩子背出了一首唐诗。你真棒!

孩子说,妈妈快看我做的小花。你真棒!

……有的家长说"你真棒"的时候,甚至头都没抬,眼睛都没离开手机。

 


鼓励和肯定是没错,但"你真棒"这种泛泛的夸奖,并没有给孩子提供有效反馈。人大脑有一种学习机制:做出一定的行为,然后看它的结果是不是符合预期。如果不符合预期,就根据错误修正自己的策略和知识,学到新的东西。


比如孩子做了一个纸花,是一次创新的尝试,她希望得到妈妈的反馈,了解自己做的效果怎么样。如果你是一个认真陪伴的妈妈,该怎么回应孩子呢? 


你可以抱抱孩子,表示认可,然后具体地评价孩子的行为:"哇,你这朵花有五个瓣呢(具体到特征、颜色等),真有创意啊,你是怎么想到这样做的呢?"这样,既给了孩子正面的具体反馈,还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跟孩子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相关的大脑网络,都会得到强化。


 

总之,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大脑可塑性很强。神经系统有"用进废退"的特点,每一次使用,就让相关的神经元连接更牢固。丰富适宜的刺激,有利于塑造强大的神经网络。无论是在家,还是出门在外,你都可以利用现成的素材,给孩子提供体验的机会。鼓励孩子调用多种感官,全身心地去感受这个世界。


在孩子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你的回应不可或缺。根据孩子的需求,给孩子及时具体的反馈,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智力,培养一个聪明的孩子,更能收获一段亲密的亲子关系。




你认为在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什么?


灼见的赠书活动又来了

我们将从留言区选20位朋友送出

Dr. 魏的《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

欢迎踊跃留言。


—THE END—


 ☀ 本文摘自《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作者:魏坤琳,人称Dr.魏、“叨叨魏”,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运动控制学博士,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人脑的工作方式。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入选青年长江学者。《最强大脑》节目“科学判官”。教书研究之余,致力于脑与认知科学知识传播。自从两个女儿出生后,与一群科学家朋友共同发起了新型科学养育计划——爱贝睿未来脑计划。


MORE
灼见热文 

◐◑高晓松,你在杭州开的公益图书馆美哭我了!原来最高级的人生,是把做过的梦一个个实现!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红点奖是商业机构来骗中国人钱

◐◑人文清华独家访谈 | 阎学通:中美贸易冲突,中国如何出招(非常值得一读)

◐◑他是被中纪委清查出来的清官,父亲在安徽被称“青天”,祖父是党的创始人

◐◑清华教授怒批演艺界人士!俗到谷底的我们如何由俗变雅?

◐◑这位院士校长在毕业典礼上送了三句话给毕业生,句句醍醐灌顶!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