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知道你们最近都有个深深的困惑。
《欢乐颂》播完后,该看什么了呢?
来,社长提示下,紧随《欢乐颂》播出的是刘诗诗、郑凯主演的《那年青春我们正好》。
所以这是道送分题?去看《那年青春我们正好》?
不,社长从前方发回紧急报道,别看海报还行,但这很可能是道送命题,这剧有毒。
只要打开这部剧超出十分钟,再粗心的观众都能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一行行字“该产品超出保质期太久,如需食用,请慎重。”
没错,因为超出保质期,所以这里的学生是一群长得有些着急的学生。
对比充满了胶原蛋白的《最好的我们》,
要让我相信《那年青春我们正好》里的他们都是学生?那只有一种解释,他们都是老年大学出来的。
也有可能是大龄洗剪吹皇家学院?
群演年纪大点也是有道理,不然如何衬托出主演们的“那年青春那么年轻”。男一号郑凯笑起来的褶子跟《欢乐颂》里的奇点是同款的,
可在剧中,他才刚过16岁哦。
不过看到这“叛逆少年”男二后又忍不住想原谅16岁的褶子,毕竟这一脸沧桑的大叔,怎么看下面那场景都像是夫妻而不是母子。
这部“青春”剧像是打了催熟剂一样,苍老了十几岁,也就刘诗诗画风不一样依旧少女,勉强让人丢掉大脑来相信这里真的是校园戏。
也有人解释说,因为后面还有很长主演们长大成人后的故事,所以这部分校园戏才无可避免地显得有些苍老。
哦,就不能学学《何以笙箫默》,校园部分另请更有说服力的灵气演员?是认为他比钟汉良更有少年感?
大龄演员的出现让这部剧在校园部分显出喜剧式的失真感,而细节的不讲究更是加剧了这种失真带来的滑稽。
剧中男生清一色中山装款校服,女生是清新的水手服校服,这番弃现实中的校服于不顾,连艾利斯顿商学院都不敢像你这么大胆。
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背后永远是光溜的黑板,又或者偶尔写出几个大字凑数,
看到矜矜业业写着板书的《最好的我们》,两者还真像是学霸跟学渣之间的差距。
画面和细节没法细究,这部剧看上去难看的很像实力派,也不是真正的实力派,从现有的剧情来说,只能说散发着一股快要馊掉的烂剧味。
以打架为学业的差生男一对学霸女主一见钟情,
以打架为学业的差生男二对学霸女主一见钟情,
男主跟男主的哥们同时喜欢上女主,男二当面问男主是否喜欢女主,男主满口否认,
女主跟女主的闺蜜同时喜欢男主,女二当面问女主是否喜欢男主,女主摇头否认,
喜欢上女主的男主跟女二在一起了,喜欢着男主的女主跟男二在一起了。
于是,这四个人就像一套牌,不管打哪,洗洗又反反复复搅和到一块。这复古的剧情。。。
当韩剧都已经进化到花式撩妹时,男主的撩妹手法是一朵玫瑰约美人,女主答应他把玫瑰花变没了就答应跟他去看电影,紧接着男主撒了个劣质的谎,玫瑰花一扔就叫作“魔术”。
真好一个出神入化的魔术,看呆了。
但画面难看、细节失真、剧情复古并不是最可怕的。这部剧最致命的雷点在于——人设崩坏。
男主一面骗兄弟对女主没兴趣,一面偷偷跟女主约会,甚至当男二当面问他仍矢口否认。
女主一面骗闺蜜说把男主送的BB机还给他,一面偷偷留下了。
男主要打老师,身为老师女儿的女主依旧可以开心地跑出来跟男主聊天。
口口声声说要教好学生的老师可以为了前途让女儿去讨好身为处长儿子的男二,以至于女主抱怨自己是成了她发家致富的工具吗?
看了预告片的社长,贴心告诉大家接下来的剧情还会有男二家暴,
男二又家暴,
男二总是在家暴,
一个在《故事会》里看过八百遍的狗血不着边的故事已经浮现在社长眼前。
这部剧最好看的部分就是刘诗诗,算得上好看的也只有刘诗诗了。
我是不针对谁,我是指,除掉刘诗诗,其它的部分可能都是垃圾。
这几年打着“青春”二字的幌子消费丑化青春的电视电影太多了,有些狗血,有些贫血,有些矫情,有些滥情。讲真,社长并不是很在意这些妖魔鬼怪如何七十二变,反正作死是他们的,我什么也都不care。
但看到这些写着“青春”的故事中总喜欢一味地刻板妖魔化老师的形象,不是大呼小叫的泼妇话唠,就是痛心疾首面目可憎的教导主任。
这么一想,那部十几年前播出的《十八岁的天空》实在是太可爱了。
那些消费“青春”的青春片,什么时候可以停止用无限定地丑化老师来圈粉?
向着老师一拳头打过去就代表了青春中的挣脱和潇洒?
青春不羁,不等于青春无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