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马世芳
我想,这集节目是值得被历史记住的。
先别骂我自吹自擂,且听我细细道来:
罗大佑七月底发行新专辑《家III》以来,开了脸书帐号认真写了好多文字,亲自去中国「知乎」平台回答网友问题,上遍了所有能上的平面电视广播通告,堪称他出道以来最配合、最投入宣传的纪录。
他说,这年头做媒体不容易,和大家聊一聊,也顺便让自己熟悉更新一下现在的大环境气氛,和老朋友叙叙旧,也多认识些年轻人。
我1983年初看罗大佑演唱,1995年初次和他做采访,之后这些年,我又访过他很多次:出书、出专辑、组纵贯线、个人演唱会、电影原声带...... ,办过不只一次公开对谈,写了不知道几万字的文章,算得上是「罗大佑专业户」了。
我想,这次罗大佑来上节目,怎么样都得端出不一样的材料才对得起他,也才对得起我自己。
前年「民歌40年」要出版专书、整理史料,家母陶晓清找出许多旧录音带,逐一转成数位档,其中就包括好几场极为珍贵、从未曝光的1983年罗大佑演出实况。
另外,家母还有一卷1980年前后得自他本人的demo录音带,收录三首自弹自唱的歌:「歌」、「乡愁四韵」和「蒲公英」,我二十年前初听,自此珍若拱璧,也在多年前访他的时候放过。
有了这些珍稀材料,我想应该够厉害了。看到大佑拎着吉他上别人通告,我想他这阵子上通告状态显然够松够自在,当然就顺便请他也把那把老Martin带来,现场唱几首歌吧。这样,节目肯定更更厉害。
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来录音的前一天,新专辑企划统筹黄婷告诉我:几经联系,罗大佑终于找到了他早年送给资深广播人贺立时的一卷demo录音带:贺先生是音响发烧友,那卷带子珍藏将近四十年,状况奇佳,他亲手把它转成数位档交给大佑,大佑立刻交给黄婷,黄婷马上把那些歌都传给了我。
这卷录音带收录了足足十五首作品,大部分是大佑二十五岁左右在敦化南路住处用TEAC 3340盘带机录制的弹唱demo,也有他和朋友在丽风录音室试录的歌。一口气听完,不夸张地说,我认为这卷带子足以列入中文流行音乐最珍贵的史料。
这种等级的史料,竟能在初出土当下做全球首播,还能和歌者本人同时做专访,那个歌者竟是罗大佑......我做广播快三十年,好像就是为了等待这梦寐以求的时刻。
于是问题来了。我只有两个小时的节目时间,扣掉新闻和单元,剩下九十多分钟,要聊新专辑和演唱会,要放珍贵录音,还要听现场弹唱,怎么录得完?
左思右想,根本无解。于是我也不排曲目了,等大佑来了再说吧。总之聊到哪里,放到哪里就是了。
这集节目录完,我放了四首《家III》的歌,三首初次公开的1983年演唱实况,三首1979年的demo,两首早年录音室旧作(包括一个珍稀海外版),让大佑现场弹唱了四首歌(他说,来上你节目,就唱点不一样的吧),并且,聊得很深。
当然,那卷收了十五首歌的demo,我们只放了三首。我也还有珍贵的早年演出实况,来不及播。所以,我再接再厉,抢时间又和大佑多录了半集节目,到他非得离开赶下一个通告为止。
做广播这么多年,这是我第一次录得欲罢不能,得和来宾另开战场。
至于这段续集,之后还会安排时间播出,到时候会再公告周知。
所以,准备好你的收音机,听听这集足足跨越三十八年的节目吧,作为一个广播人,我想,这是我愿意引以为傲的一段记忆。
本文摘自马世芳博客“地下乡愁蓝调”
点击阅读原文
回顾《耳朵借我》马世芳专访罗大佑节目
为好内容付费
赞赏马世芳
假如你是认真的乐迷
这里有很多厉害的歌
附:节目中播出曲目
「1」诞生/ 青春舞曲(未发表实况录音,1983)*
「2」握手(《家III》,2017)
「3」亚细亚的孤儿(未发表实况录音,「牵着他」演唱会实况,1983)*
「4」家III(《家III》,2017)
「5」之乎者也(alternate take,《罗大佑作品选》,1982)
「6」鹿港小镇(未发表实况录音,1983)*
「7」鹿港小镇(《之乎者也》,1982)
「8」人生爱继续(《家III》,2017)
「9」歌(未发表demo,1979)*
「10」童年(未发表demo,1979)*
「11」原乡(一)(罗大佑广播现场弹唱)
「12」草螟弄鸡公(第一版,罗大佑广播现场弹唱)
「13」草螟弄鸡公(第二版,罗大佑广播现场弹唱)
「14」桃花过渡(罗大佑广播现场弹唱)
「15」青春舞曲(未发表demo,1979)*
「16」意难忘(翻唱美黛,罗大佑广播现场弹唱)
「17」致观音山(《家III》,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