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武•一家言]当李小龙遇上董英杰

[证武•一家言]当李小龙遇上董英杰

内地男星 2016-04-17 22:07:05 140

作者张文杰。本文系原创首发。


李小龙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咏春拳老师叶问。如果当时李小龙遇到的不是叶问,而是杨式太极拳的董英杰,那情况又将会是如何呢?由此我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李小龙自小身体瘦弱,当父亲的李海泉为使儿子身体强壮,便教其吴式太极拳。这是李小龙第一次接触软绵绵的太极拳,为此他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李小龙生性顽皮,经常与人街斗,虽然他实战经验丰富,但他所使用的却是似是而非的招数,在街斗中毫无作用。为此他苦苦寻求一位能真正带他进入实战打斗的武术大师。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董英杰太极健身院的院长董英杰。董英杰是杨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十虎将之一,以推手见长,曾打败过泰拳高手。就这样,怀着好奇和敬仰,李小龙被带到太极健身院。当李小龙走进院内,看到一群人正在慢悠悠打着太极拳,旁边一身蓝色长衫打扮的长者正在全神贯注的注视着。这个长者就是董英杰。

李小龙原来印象中的老师应是高大威武的白胡子老者,可眼前这位长者看上去却像个读书人。李小龙顿时开始怀疑起老师来了。董英杰似乎看出了李小龙的心思,他背着双手让李小龙随意向他进攻,如果打到他身上,算他输。李小龙心想,正好我试试他的功夫。想到这他手脚都用上去了,可不要说没打到董英杰,就连衣服都没碰到过。李小龙急了,像疯了一样扑上去,没完没了的缠上了董英杰。董英杰心中暗叫这孩子不肯服输,好样的。但这么倔强,得让他尝点滋味。想到这,就在李小龙一拳打向他小腹时,董英杰腹部微微一收,丹田稍一运作,他的肚子反弹出来硬生生的接了李小龙一拳。李小龙顿时感觉到手中有股强大的反弹力袭来,他立即被弹出倒退几步后坐在地上。这下李小龙彻底服了,开始跟董师学杨式太极拳。

董师先教李小龙站桩,并嘱咐李小龙开始练习要学会不用力,要全身放松软。经过一段时间的站桩,董师开始教李小龙太极拳。董师说“咱们每天不多学,只学一两个式子。学武术不能贪多,只是一味地求数量,动作掌握不完全,基本要领不准确,会影响后面所有的动作。我预计用三个月的时间教完这套拳。”

“什么时候才能练到您这般有功夫呢?”李小龙问。
“练拳要循序渐进,套路学完,姿势正确后,我们再进一步学习转动路线,理解太极的意义。再进一步,才学太极拳的劲、气,到了这一步,才只是初窥太极拳的门径。”
“那多久才可以接触到推手练习呢?”
“等你练了六个月后,就可以初步的推手练习了。用一年的时间练两人粘黏打圈,学掤、捋、挤、按四种方法,学化劲。一年后学习太极剑。如肯用功,再过上大约半年的时间,拳、剑、推手三样都可以掌握熟练,这样就算是达到了太极拳的一小乘。然后便可练习太极枪、学习推手以外各种手法,再苦练三年,拳、剑、枪的用法就可以掌握得很好。练到这个阶段,太极拳的健身和防身自卫功能便都可以发挥出来了。”

听完董师对太极拳训练方法的阐述,李小龙耐着性子练了一年的太极拳。可这一年里,他除了站桩就是练拳架,偶尔也练推手。他感到太极拳枯燥无趣,便离开了健身院。之后他在一次街斗中遇上了强劲的对手,他想到了太极拳,可是根本就用不上。结果李小龙被打败了。李小龙气得直骂太极拳无用。李小龙气呼呼的回到健身院,找到了董师。一见面就骂“什么狗屁太极拳!根本就不能打人!”董师听后,微微一笑,问李小龙“你怎么知道不能打人?你练几年了?你是按我说的在练吗?”

“我……”李小龙被问得哑口无言。
“只要你按着我教的去练,我保你六年后,街斗没人能打败你了”
“哼。信你一次。到时我再被打败了,我找你算总账!”李小龙暗自想。

李小龙刚开始气呼呼的练习,慢慢的他的心静下来了,他想我要好好学习,如果真如师父说得六年后能打败别人,那岂不是梦寐以求的事。从此,李小龙刻苦学习,寒暑不断,终于六年时间到了。李小龙为了验证董师的话,再次找到了六年前打败他的人。这回两人一交手,李小龙轻易就把对手的攻势给化解,最后彻底把对手给制服。接下来的几次的街斗,李小龙都没有输过,果真没有人能打败他了。李小龙一下子信心十足,更加刻苦的练习太极拳。

之后李小龙离港赴美,开始在美国的求学闯荡生涯。此时的他除了已经拥有深厚的太极拳功底外,他还精通拳击和中国的南北拳术。凭借此,李小龙不断和各国的搏击高手进行了交锋。在他与各位搏击高手的交往和切磋中,他不断研究、吸收和掌握他们所擅长的格斗技巧。他在学习各国搏击术中,也深感到中国武术的不足,他开始改革他的武学,特别是太极拳。为此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拳术——截拳道。

 

李小龙发现太极拳在实战中没有固定的格斗式,太极拳更强调双手放下的无极式。一个无极式可以演变成各种姿式和任意一种打法,且周身上下均能发力打击。但同时带来的缺点是,双手放下的无极式中,无意中两手出拳的路线变长,速度变慢。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更何况太极拳主张后发制人。想要后发先制,从物理学上说,路线要走捷径。李小龙在和各国搏击高手切磋时,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拳法速度要比别人的慢,缺乏对头部的有效防守。为此他以太极拳中手挥琵琶为原型,借鉴并吸收各国搏击术的优点,创造了截拳道的警戒式。

鉴于太极拳的攻击方法以拳和掌为主,腿法偏少。他借鉴并吸取了跆拳道、踢拳道、泰拳的腿法的优点,形成了截拳道中独特的李三脚;他以太极拳的拳法为基础,借鉴并吸收了拳击、泰拳、空手道的拳法的优点,形成了截拳道中的拳法;他借鉴了太极拳中的轻灵的步法,结合了剑道、拳击、跆拳道、合气道的步法,创造了截拳道灵活的步法;他借鉴合气道的摔擒技术和一对多、徒手对凶器的技术,形成了截拳道的自卫技击法。太极拳强调后发制人,在李小龙的截拳道上不但体现出这个特点,而且它更强调先发先制的技击打法。

李小龙改进了传统太极拳的繁琐而低效的训练方法,采用现代搏击系统科学的先进模式。他放弃了固有的套路,他认为套路是程序化、按部就班的死打法,已经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实战。他用更适合现代实战的双节棍和短棍,代替了太极拳中剑、刀、枪的传统兵器。太极拳训练双手的听劲,用皮肤感知对方的力量大小和变化的推手,做为截拳道的一种辅助练习方法被保留下来。

就这样,李小龙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借鉴并吸收各国搏击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截拳道就此形成。李小龙用他创造的截拳道接受了来自国内外武林高手的挑战,证明了截拳道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但李小龙终因训练劳累过度,承受压力过大,而英年早逝。

以上只是我对于李小龙跟随董英杰学练杨式太极拳的想象。但结果或许还是相同的,李小龙仍旧是英年早逝。李小龙处所的时代、环境、他的年龄、性格、学识,决定了他的命运。如果李小龙现在还健在的话,那应该是76岁的老人。那时他的截拳道肯定会更加的成熟和完善,他生前也多次表示接下来要研究太极拳,可惜他永远也没能研究成。如果李小龙研究太极拳的话,他可能会在他的截拳道里加入更多的柔性圆的元素。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技击特色或许能有所体现。同时他会注重练养结合,以站桩培养元气,内功以养生。


作者简介:张文杰,宁波市武术协会永年拳社会员、2013年宁波市武术锦标赛杨式传统太极拳年级组冠军。练过多种拳术,现致力于街头防身自卫术的学习和研究。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