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AL LOST
星期三的康帕内拉
成立于 2012 年的水曜日のカンパネラ(以下简称“水曜日”),三位成员深刻贯彻各司其职的信条。最受关注的女主唱 KOM_I 向来一人表演,是乐队的形象与名片 ;在日本乐坛以多重身份活跃多年的 Kenmochi Hidefumi(釼持英郁)担当词曲 ;剩余包括乐团经纪在内的一切事务则由 Dir.F(福永泰朋)包办。Kenmochi 与 Dir.F 二人乐于躲在幕后,让 KOM_I 充当乐队的外交官与发言人。于是印象中,许多人将 26 岁的女孩 KOM_I 与水曜日画上等号。
这无疑是相当聪明的一步。这个时代,青年追求“自我”的用力程度已经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KOM_I是其中突出的一员。
她的个性如此鲜明,以至于无法形容、无法类比,在流媒体算法猖獗的今天,你竟无法找出一位能精准对应水曜日的“相似艺人”。
KOM_I 本人体内蕴含足够的张力和表现力,让她从人群中脱颖而出。Dir.F 第一次见到 KOM_I 是在一场室内派对上,后者穿长裙骑山地车的样子让他印象深刻。于是 Dir.F 邀请当时痴迷自行车的她参加一次会议,她误以为去了就能“免费得到一辆电动自行车”。没承想会议后半截,画风突变为音乐研讨会。误打误撞,KOM_I被“骗”进乐队,也正是在那次会议上,她头一回见到了Kenmochi。
这之后,无论是水曜日还是KOM_I都开始一条道走到黑,一支组合能激荡出的最放肆的个性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正在为您播放的是
星期三的康帕内拉
你总能在水曜日的现场中找到各种挑战常规的细节,并被灌输一个庞大的世界观。这次北京的演出也不例外。
演出前,山谷里下起淅沥的小雨,一洗闷热的天气。在这克制的雨中,有什么无形的东西要撕破幕布,走到台前来了。这时,KOM_I 在一枚巨大的金茧中像初生的婴儿一样睁开双眼,头顶太阳光线一般向四处延伸的银色王冠,诞生于舞台。
这一切发生的时候,雨势渐渐由弱转强,好像要为舞台上的新生洗刷大地。
KOM_I 甩掉金色披风后,摇身一变,回到歌手的角色中去。或许是为了呼应和融入大雨,她在唱到第二首歌的时候索性踢掉脚下碍事的红鞋,光着脚丫,回归野性。
舞台下雨伞和雨衣过于鲜艳的色彩像 disco 球一般,将空气渲染出一种廉价的华丽感,打在脸上的雨滴消除了面孔与面孔间的差异。这很适合跳舞,这更适合 KOM_I 这个“从来记不住动作,全凭肢体引导自己”的即兴型舞者。
没有任何约束,没有任何思考,她能呼风唤雨,将“感觉”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和天空交换秘密的话语。
与自然对话,无疑是潜藏在人身体里的原始本能作祟。这种本能和自发性与水曜日对于舞台装置事先的精心设计形成鲜明的对比。每场演出,水曜日团队都在视觉呈现、概念设计和与观众互动的环节上动足脑筋。从以往的演出视频可以发现,KOM_I 经常跳下高台,混入人群,把一般意义上明确分隔演出者与观众的舞台界限打破,转而在人群中搭建一个临时的舞台,而每一次承担这个具有“自治”属性的舞台工具都不一样。
最普通的,比如梯子,她可以站在狭窄的梯子顶端,唱跳不落地演完一整首《ユ タ》;或者演到一半,突然跑下舞台,经过观众区域,跑向百米开外的白色卡车车顶上唱起歌来(SXSW 2016);她也曾在插满塑料模特 腿的酒桶里,像海蟹一样横行 ;还有段时间,一个透明大球成为“定番”, KOM_I 就在里面奔跑、翻滚,随便观众把自己抛举到任何地方。
由于种种限制,这次 KOM_I 没能进入观众区域。她反其道而行之,把表演留在台上,在最后一首《マルコ・ポーロ》时返回“初生”的设定。 KOM_I 操起一把剪刀,在风中一点点剪开球体外包裹的锡箔,沉默了满 场的金色大球,其面貌终于揭晓——所有人再熟悉不过的地球出现在眼前。 就在《Q》以为这个蓝绿白的大球会和观众来个亲密接触的时候,水曜日却意外地将球推回后台。这个没滚落的球就像搔不到的痒,只能等下次水曜日的演出再了结了。
不谈装置,不谈噱头,不谈 KOM_I 独特的舞台魅力,水曜日的歌本身就有魔力。
以神明和历史人物作为歌曲主题,这是其中最突出,也是最显而易见的一 点。“桃太郎”“阿拉丁”“一休さん”“小野妹子”“猪八戒”……这个名单足以填满一场水曜日演唱会的 setlist。
可是别忘了,水曜日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科普作家,这是一支电子团体。
tropical house 也好,future garage 也罢,说白了他们玩儿的是比四四拍构思更巧妙、更时髦的 EDM。再通俗一些,他们做的音乐在还没传到大众耳朵之前,一定会被比流行快那么一步的关键人物指定为“本季度流行”。
或许用欧美语境里的“curator”和“intermediary”来形容他们的粉丝群 时,体会更准确一些。歌曲需要激发听众的“共感”,不然就成了干巴巴的自言自语。无论是神话,还是历史,这些题材看似离现实很远,但水曜日擅长的就是“以古论今”。他们常常用谐音、比喻和联想把各式各样的人(或是神)与当代生活联系起来,脑洞大,画风亲切,唱起来朗朗上口。
以为“成吉思汗”(《チンギス・ハン》)讲的是草原英雄的故事,没想到开始推销“成吉思汗烤肉套餐”;以为要夸赞“奥黛丽·赫本”(《オードリー 》)的美貌,结果拱手奉上“小长假意大利旅游指南”;最绝的当属毕加索(《ピカソ》),这歌唱的不是画家毕加索,而是调情高手毕加索,在以后者的身份出现时,以三维角度观察物体的毕加索“以立体派的方式,从不同角度体察女人恋爱的心情”。
而 KOM_I 说过,写这首歌的时候,她正同时和三个男生约会。
所有出现的名人只是“人名”,只是一个契机 :原本严肃的事物被拉下神坛,转而成为当代年轻人生活的见证,这些生活和过去的距离被缩得那么短 :“谁都喜欢玩乐,历史人物也要过夜生活。”这是水曜日独特的幽默感,这些歌曲是他们对于这个嘈杂纷乱的世界作出的回应。
如今年轻人的注意力像金鱼的记忆一样只有三秒。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没点娱乐精神,可能很难过得开心。对于以艺术为终极追求的创作者来说,“娱乐”二字简直要了他们的命。
但水曜日给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KOM_I 在与《Q》对谈时这么说道 :“太认真的话,娱乐之神就会逃走。所以,我并没有特别刻意、认真地去做哪些事儿,但是每次做事时认真的那一瞬间会非常专注。从艺术上来看,边玩边做是最好的。”
话是这么说,想得到娱乐之神的青睐不能一点儿准备都没有。如何从无到有,将一个庞大的构思具体化 ;如何写词作曲,实现前卫与流行的平衡,这包括 Kenmochi 和 Dir.F 在内,整个水曜日团队的努力就显现出来。何况,KOM_I 背后的两位男人还得负责把嗨过头的她拉回来。只不过最终,KOM_I必须站在最前方,打出全局最关键的一记重拳。
当然,KOM_I 从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J-pop 歌手,不是任人“垂帘听政”,自己当提线木偶的角色,不然 Dir.F 也不会一眼被她的个性吸引。她身上溢出的迷人的混乱感来源于种种事物。比如,她不善记忆舞蹈动作,但因为从小学习芭蕾,至今也喜爱芭蕾,她控制肢体动作的能力如同常人运用母语说话,不假思索便能传递出信息。联想到她在庆应义塾大学念的专业是语言学,不由觉得奇妙。
此外,电影对她的艺术表达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很多歌曲都是看过电影之后创作的。”她说道,“电影里特别美的景色和画面,让我想用声音的形式表现出来。另外,这些画面还会影响我在歌词方面的表达。”从她为日光市放映会挑选的片子来看,KOM_I 绝对是一个 hardcore 的电影爱好者。像《メロス》这样场面宏大的 MV,光从视觉上就能征服观众了。不难想象,这类颇有大银幕风格的作品和 KOM_I 本人在电影上的审美密不可分。尽管对于音乐人来说,图像通常处于次要地位,但水曜日包括 MV 和现场 VJ 在内的图像表达,给了不那么听得进 EDM 的观众一个留意他们的理由。
但这并不意味着 KOM_I 在音乐上就是个含糊的人。
大貫妙子、椎名林檎、岡村靖幸、レキシ、レイ・ハラ カミ、Cornelius,KOM_I 喜爱这些在主流与异色间游走的日本艺术家,她自己或许终将成为其中的一员。因为“希望合作的乐队太多”,一时难以抉择,她竟给出了一很“KOM_I”的答案 :“我想和一支仅用歌唱与大鼓表演的非洲乐队合作。”
因此,无论胡闹还是认真,看似自发的行动背后都有支撑,这些支撑来源于 KOM_I 的兴趣爱好、所见所感,她以艺术的活法儿做着娱乐的事。这是KOM_I 的哲学。
采访最后,《Q》本想问一问顶着“庆应rapper”这个头衔,KOM_I 的大学生活对她如今的事业来说是否有影响,没想到听到这个问题时,她发出一阵爆笑 :“完全没有影响!”好吧,这就是今晚水曜日带给《Q》的最后一个惊喜。
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Q》杂志中文版六月刊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