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40年不凡发展历程 世界看到深圳之“特”

陈冰:40年不凡发展历程 世界看到深圳之“特”

直新闻 内地女星 2020-08-26 22:34:54 680

直新闻由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今天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世界如何看待深圳?如何理解深圳经济特区之“特”?

特约评论员 陈冰回顾深圳经济特区过去40年的历程,海外媒体和学术界早就予以高度关注,并且用不同的标签标注,用不同的视角加以研究。


从全球经济特区的视角看,英国《经济学人》曾有篇长篇述评,解说在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中,头号成功的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不仅实现了经济特区的所有期待和指标,而且发展成一个新兴大都会。


从城市建设角度看,设计大师库哈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密切关注深圳特区及珠三角地区的快速城市化进程,把深圳标签为“广普城市”,认为深圳的发展超越西方所有的城市模式,是一种变换身份的移民活动,精英与草根一同跳进一个旋涡、寻求各自理想的过程。不同的利益群体间不是生存空间的争夺,而是转化成了共同的跃进。


从经济发展或者说经济模式上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把深圳特区标签为“特许城市”,认为深圳之路是独一无二的,人力、资本、知识与观念的积聚和相互促进,构成了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内生动力,所以深圳每一次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发展的关口,都在向前冲刺。他认为深圳为从零开始建造新城市提供了答案,为美国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范式。深圳不只是崭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在于用比较先进的法治和管理方式,甚至可以采取与所属国家不同的体制机制。因为有深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对于深圳的解读,海外媒体和学术界的评价和研究几乎都是正面的,比如“硬件之都”“创客之都”“创新之都”“创业之都”等等,“世界工厂”都已经成了过去式。最近几天外媒的热点是,世界第一个5G全覆盖城市,“深圳创业板”将与港交所、深交所一道,成为大中华地区最活跃的金融市场,吸引众多科技初创企业在深港上市,也不再西望纽约。总体而言,海外对深圳特区之“特”的理解,似乎要比国内喜欢的历数“国内第一”,要宽泛得多。



直新闻:你在研究深圳发展史,那么你认为深圳为什么成功?


特约评论员 陈冰我想大家都不会忘记邓小平对深圳经验的总结。他说“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我一直在研究和观察深圳为什么在很多事情上,在很多关头“看得准”?看准了才能有效地突破。


我发现从深圳特区建立的具有“经济特区基本法”性质的文件《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到今年6月实施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都是主动对标先进,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比较国际先进的基础上,用法律法规的形式把改革策略确立下来,然后实施。


敢闯实际上是建立在深思熟虑基础上的,包括对风险的认识。这种过程算不上浪漫,但很管用。因为比照先进,脚踏实地,所以一些先进基因与现实问题往往能发生光合作用,滋生出新的办法解决难题。创业的自由和拓荒的勇气,是在一次次破壁之后才逐步积累起来的。因为知道“山外有山”,深圳人在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技术和先管理制度方面,是非常谦虚的。谦逊的心态和创造的活力相互作用,使得深圳人更善于在学习更为先进的知识、获得他山之石后,才更认真、更自信、更有魄力地去探索新事物。

另外一点是,就像深圳一位资深媒体人在千禧年来临时写的一首长诗中所歌咏的:深圳是“人民建造的新城”,深圳特区之所以快速发展,在40年内完成了拓荒时代、追赶时代和创新时代,就在于用改革开放的精神和勇气,调动起全社会的创造力,调动起跨国企业和各种市场要素,对特区的前途产生信心。


深圳的成功,是人民干出来的。



直新闻:深圳的发展与香港密切关联,如何看待今后深港合作的前景?


特约评论员 陈冰圳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创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香港的管理方式和投资是深圳的助燃器,包括我们刚讲的特区建立的“基本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都是在香港同胞的点拨下开始起草的。他们提醒,无法可依,无规可循,要人家来投资,谁敢来?道理就这么简单。法律起草了近一年,是反复比较香港市场经济实践和世界上较成功的经济特区法律基础上形成的,2000多字的法律草案修改了13稿。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深圳的诸多创举,都借鉴了香港经验。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加入WTO,深圳的许多政策和法律又以世界先进为镜,逐渐与香港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格局,2018年深圳GDP超过香港是引人注目的事。


总体而言,深港两地的主流是相互学习和借鉴,在金融、科技、教育、医疗等多方面形成优势互补。现在深港合作又到了一个关头,就是如何将深圳的高新科技企业与香港的金融输血密切整合,共同应对美国对香港及中国技术企业的打压。香港也要充分发挥背靠深圳及大湾区的优势,在强化国家认同和国家安全的同时,继续繁荣稳定。深港合作既是民族复兴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上了一道保险。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与港府唱反调的“变色龙”传染病专家丨香港一日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点“在看”才能收到即时推送哦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