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对于绯闻,似乎是绝缘的。
以至于很多更年轻的观众在电视上看到他的时候,一时间并不知道这个年轻人是谁。
但是对于自己饲养的动物,于波从小就恨不得跟它们融为一体。
1976年,于波出生在辽宁的沈阳。
那是一个喜欢动物的小男孩。
不过小的时候,人们的天性里似乎都喜欢动物。
所不一样的是,有的孩子能饲养,有的孩子的家长则不允许饲养。
幸运的是,于波小时候就遇见了能让他饲养动物的父母。
小时候,于波的家住在一排平房里。
他饲养的动物,每天就放在屋顶上。
有时候放学回家,远远地走在家外面的路上,他就能看到小伙伴在迎接自己了。
书包来不及放下,他就会冲到屋顶上去。
一排溜放着的笼子,笼门开着,有的在屋顶上停着歇脚,有的则在天上飞。
于波饲养的是,是一群鸽子。
他每天小心地侍弄着鸽子,给它们准备水和食物。
有时候,还要仔细地清理鸽子拉下来的粪便。
在他忙碌的时候,鸽子有时候就在一旁看着,嘴里发出舒服的咕噜声。
那种感觉让于波觉得非常美妙。
天黑的时候,他的鸽子会自动飞回来,然后回到它们的笼子里。
夏天的时候,笼子不收起来,晚上有时候笼子就放在屋顶。
夜空里漫天的繁星,仿佛就是鸽子的眼睛。
除非是有雨的时候,于波会手忙脚乱把鸽子收回屋子里。
因此每天傍晚吃饭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都在看动画片,
他却着急看中央台的天气预报。
有时候没来得及看,他还会爬上屋顶看看天。
“今天晚上会下雨吗?”
遇到天上没有星星的时候,于波也会在屋顶上问下面的父母。
有一次,放学后天上已经很黑了。
于波像着急回家收粮食的农民一般往家里跑。
乌云密布,眼看着就要下雨。
可等到冲上屋顶,有的鸽子在笼子里,有的鸽子还在外面,还有的鸽子没回来。
任凭他想尽一切办法,那些鸽子就是不进笼子。
他手忙脚乱地忙活了大半天,也未能把鸽子都招呼进笼子里。
“它们是不怕雨淋的。”父母后来告诉于波。
他看看自己的100只鸽子,心里才渐渐有所明白。
由于鸽子太多,有时候鸽子在外,回来的时候不免会把别人家的鸽子裹挟回来。
于波和他的鸽子呆的时间久了,看一眼就能发现哪只鸽子不是自己的。
这是天气暖和的时候,一旦到了冬天,鸽子都得搬到屋子里。
虽然很忙碌,但是于波做起这些事情来觉得非常开心。
有时候他甚至可以什么都不做,就在一旁,专心致志观察它们,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至于到了鸽子孵卵繁殖的时候,他更愿意精心伺候它们。
所以,当别的孩子们在街上跑着玩耍的时候,少年时期的于波却显得很安静。
耐心和责任感,都是在陪伴鸽子的过程中,一点点培养起来的。
20岁那年,北京的一个单位来沈阳招人了。
一打听人们才知道,原来是钓鱼台国宾馆来招聘工作人员。
要求必须是年轻人,外貌和综合素质都要一流。
彼时的于波,已经愈发帅气,高大的身姿和英俊的外表,谁见了都会忍不住多看一眼。
农村人的他,如果走进国宾馆里工作,大有一步登天之感。
在家人和亲友的劝说下,于波也参加了应聘和面试。
整个招聘的过程极其严格,从第一轮开始,
个人的综合素质以及家庭的情况,事无巨细,应聘中都要涉及到。
于波冲过了第一关,前面还有第二关。
一层层地筛选下来,他最终闯进了最后的一轮面试。
让家人感到欣慰的是,他最终通过了全部六轮的面试。
他原本是不想去的。
因为在于波的内心深处,有一个与自己出身有些不相符合的梦想。
他想要学习表演,而姐姐当时告诉他,北京有很多艺术院校。
就这样,于波离开了家乡,去北京工作了。
一开始,他的心里也充满好奇和憧憬。
毕竟,这是自己第一次远离家乡走出去,而且工作的地方既神秘又很特殊。
走进单位的那一刻,他仿佛刘姥姥第一次进入了大观园。
看看这里再看看那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单位很快宣布了严格的纪律,以及他们各自所要负责的工作。
于波在接下来的工作非常卖力。
不过随着新鲜感的渐渐褪去,他也明白了这份工作的真正内涵。
和其他服务类型的工作不无二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服务的对象是入住宾馆的各国政要。
而且在严格的纪律面前,他们每天的生活,都是按照军事化的标准在管理。
时间一长,于波感到了一种孤独和重复。
在外人看来,他在显赫的地方上班。
可于波自己内心的枯燥,也只有自己知道。
他觉得这种日复一日,每天都一样的生活很可怕。
于波不希望自己一直用这样的方式生活下去。
因此,他心里渐渐萌生出了其他的想法。
与此同时他也发现,其他一些同事的想法跟自己也差不多。
很多同事都在筹划着,再去学点什么,或者做点其他的工作。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于波发现身边的同事在备考北京电影学院。
在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于波也决定去试试。
于是在每天的工作之余,他也开始了自学的历程。
大学除了考试表演专业课程外,还要考试文化课。
于波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文化课程的学习上。
为了能顺利通过,他每天复习得非常卖力。
半夜里实在困得不行,就稍微眯上一会儿,而后再接着看书。
专业表演的考试,需要准备好表演的台词。
他没地方也没时间去练台词,只能等到同事们都睡下,他才悄悄去背台词。
虽然整个备考的过程很辛苦,但付出就能收获回报。
最终,于波顺利拿到了北影的录取通知书。
进入北影学习期间,于波就出演了自己的第一个角色,《萧十一郎》中的连城璧。
那时候的于波,即便舞台剧的表演经验都还很生涩。
对于真正的拍戏,一点也不了解。
不过即使如此,面对这次难得的机会,他还是去试戏了。
试戏过后,要不要让他出演,剧组里的人也犹豫了。
一方面,大家觉得他是一个生瓜蛋子,此前一点表演的基础也没有。
尤其是制片人,对他的表现非常不满意。
但是另一方面,这个年轻人的外形条件又非常不错,而且符合角色的定位。
商量之后,剧组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
于波便开始为第二次试戏做准备。
这一次的表现,至少打动了导演,导演拍板儿决定大胆用他。
不过制片方的心里还是疙疙瘩瘩的,不知道他进入剧组后的真实表现会怎么样。
正因为剧组里是这样的心态,无形中给于波也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让自己能更好的表现,在整个拍摄的过程中,他几乎钉在了剧组。
没有自己戏份的时候,他就在一旁看其他人的表演。
这是一个极好的学习过程,所以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对剧情和角色的研究上了。
但这样一来,反倒影响了他的生理节奏。
之前从未有过失眠的于波,开始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除了失眠之外,还出现了脱发的症状。
与他在剧组里一起住着的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演员都看不下去了。
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还帮着于波一起处理。
最终,他熬出了一场大病。
为了不影响剧组的拍摄,他让医生给自己用激素类的药物。
虽然他知道这种药的副作用很大,但还是义无反顾地用了。
“如果这一次我不能坚持下去,以后绝对不当演员,太痛苦了。”
生病期间,他对朋友说了这样一番话。
不过,努力总会有收获。
忙碌了四十多天后,他在剧组里的表现,终于获得了制片方的认可。
多年以后,于波回想起来,正是连城璧这个角色,交给了他该如何去演戏。
生涩而单纯的自己,正好碰上了一个内心和性格极为复杂和丰富的角色。
虽然在表现出来时,产生了一种苍白的错位,
不过观众把这一切都嫁接到了人物的身上。
这样一来,连城璧的可怜、可悲和无辜反倒交错在一起,营造出了一个十分讨喜的形象。
此后的于波,多次出演古装剧以及大侠的角色。
他说自己真正进入状态的角色,是武侠剧《水月洞天》里的童博。
于波坦言,《水月洞天》之前的几部剧,拍摄感觉就像一场场的噩梦。
不过这些经历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让他经历了演绎的成长过程。
而从《水月洞天》开始,他觉得自己仿佛突然开窍了一般。
既成熟又有了经验。
2004年,这部电视剧在台湾播出后,于波小有名气。
为此他还几次前去,和粉丝举行相聚活动。
此外,这部剧还打入了韩国市场,于波也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古装剧男明星。
制片方趁热打铁,之后推出了一系列续集,于波的演技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除了古装剧之外,之后的于波,也拍摄了一系列的现代情感剧。
只是,这类型的影视剧,都没有让于波延续之前的热度。
而他也逐渐销声匿迹,
时至今日,已经有很多人忘记了这位曾经的古装男星。
即使这样,出道至今的于波没有绯闻,也从来不炒作。
和其他一些为了名气上热搜的明星想必,他的清醒不知打了多少明星的脸。
事业发展之外,于波的生活还是那么的简单。
早年,他曾经饲养过一条名为大白熊的狗。
和小时候养鸽子一样,生活中他把自己的大白熊照顾得无微不至。
短短的半年多时间,他就将狗饲养到了90斤。
由于平日里忙碌的工作,他和自己的狗相处时间是不固定的。
但只要有时间,还是将其照顾得很好。
那时候他甚至想要把狗饲养到120斤。
看来,他喜欢动物的这种天性是改变不了了。
在拍摄电视剧《迅雷急先锋》时,
和于波最亲近的不是剧组里的演员,而是四条缉毒犬。
为了能够在剧中和它们配合默契,在开拍前两个月,于波就天天跟它们在一起了。
了解了狗子的习性,之后的拍摄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更好的状态。
拍戏的过程,就是于波找回自我的过程。
从最初的不懂和不适应,到最后完全爱上了剧组的生活。
每一部新剧拍完的时候,其他演员都走了,他却是留到最后的那一个。
因为一旦离开剧组,他不知道该去做些什么好。
于是实在闲暇的时候,他就开始抄写佛经。
有时候也独自一个人去做背包客,永远行走在路上。
他喜欢去东南亚,或许是这些地方的热带气质,给他这个北方人更多的温暖和炽热。
偶尔的时候,他也会跟同学以及圈子里的人相聚。
只不过坐在一起的时候,他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大家都在卖力地聊着别人,而不是聊自己的事情。
于是在浮躁和压抑之中,于波也一直试图在寻找宁静。
也因此,当年他的一众同学,闹纷争的闹纷争,闹绯闻的闹绯闻,
他周围则是什么都没有闹起来。
甚至于这么多年过去了,外界都不知道他的感情是怎样的。
于波曾经说过,我就是修自己的。
当年刚到北影的时候,老师得知他在国宾馆里工作过,
所以,再三要求他当班长。
可是于波并不想干,一连申请了三次,都被老师驳回了。
除此之外,每次排练的时候,老师一次又一次让他饰演主角。
或许正是在这一次次的磨砺中,于波的心才一点点的发生了变化。
学校和老师的定位,让于波找到了自己的未来。
对于表演,就像当年,他在家里的屋顶上,无微不至照看100鸽子一样。
于波,也有他自己的“呵护”方式。
文|二十二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