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朱雨辰恋情曝光:多少人的爱情,都藏着这个“第三者”

39岁朱雨辰恋情曝光:多少人的爱情,都藏着这个“第三者”

我是艾小羊 内地男星 2019-01-04 15:47:44 679

了解小羊本人最新动态

加小羊微信:aixiaoyangcc(不闲聊)


NO.1118


本文授权转载自

 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01

朱雨辰终于谈恋爱了!不过,他妈同意吗?

网传朱雨辰女友的朋友圈

这个《奋斗》里真诚义气的华子,汤唯的前男友,有段时间人气一直不温不火。没想到去年夏天却在《我家那小子》这档综艺节目里火了一把,有人直呼:“还好汤唯没嫁给他”。

这次的新恋情曝光,也有网友毫不留情地讽刺:“姑娘一路保重”“谁家姑娘这么倒霉啊!”......

微博网友评论

大家似乎都在为他的恋情操碎了心,为什么?因为朱雨辰的每段爱情,都存在同一个“第三者”。

尽管朱雨辰已经39岁,但当他想做导演想谈恋爱,都得经过妈妈的“批准”。他妈妈大言不惭地说:“我每段恋情都会干预”,结果显而易见,他与汤唯、姜妍的恋情都无疾而终。

父母,一个隐形的第三者。有人因为听妈妈的话,被迫与心爱的TA分手,有人因为他们的反对,另娶(或另嫁)他人。即使单身,父母一样不会放过你,帮你选择大学专业,选择工作,到最后选择伴侣,令人窒息。

而朱雨辰的遭遇,或许是大多数中国孩子都曾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他的妈妈,甚至是一些中国父母的缩影。

在朱妈妈看来,说自己是“贤妻良母”那是再骄傲不过的了:

每天凌晨 4 点起来帮儿子熬梨汁,坚持了十多年;

儿子在北京工作,她一个人搬到北京陪着;

每天都把食物塞满了儿子的冰箱,拍戏的日子都全程跟着......

按道理来说,被照顾得无微不至的朱雨辰,应该是个幸福的孩子。事实却是,他觉得“你会把我搞死”。因为,更匪夷所思的还在后头:

儿子发微博,她每条都抄在本子上;

儿子想动手做饭,她说:“多辛苦啊!”,她希望孩子忘记怎么做饭;

儿子不爱吃鸡毛菜,她说:“你看,为了你,我手都冻裂了”,朱雨辰不得已咽下去......

其实,朱雨辰不是没有反抗过:想要逃离妈妈的掌控,从上海跑到北京上学;毕业后,他选择留在北京。

但,妈妈总会使用苦肉计:回家时,他发现妈妈总是在哭“我怎么这么没出息,儿子就这么离开我”。他很难过,最后妈妈跟他去了北京。

8年前,朱妈妈说过:“我下决心,我要改”;

8年后,她对儿子近乎疯狂的控制,依旧没有改变,倒是非常自豪地说:“我没有自我,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儿子”。

而朱雨辰呢?反抗太痛苦,于是消极抵抗:为什么要接纳呢?你本来已经这么累了?没事,这是爱。

节目里,他在朋友走后深夜痛哭,睡在狗窝里,像个受伤后无助的孩子。

来自原生家庭的隔阂,让他无法摆脱“伟大付出”的妈妈,没办法狠心指责,却又无人能懂他的孤独。朱妈妈的做法无异于“我把自己都给了你,你怎么能不听我的?你这辈子该怎么活应该由我来决定。

身为子女的我们,其实也会有同样的困扰“无论那是不是我想要的,父母都想硬塞给我”。而大多数人,经历过多次反抗无效后只能自嘲:“别说吵架,连爸妈跟我讲话,我都想逃”。

你有没想过,为什么你能和朋友、同学、同事谈笑风生,偏偏无法说服强势的父母呢?

02

为什么你无法反抗父母?

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过一篇关于“过度教养(Overparenting)”的文章(原文为《The Case Against Over-Parenting》)。即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过度卷入孩子的生活,插手他们的人生。

想知道你受过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否健康?只需看两个指标:「回应」与「要求」

  • 回应指的是父母对孩子需求的接受;

  • 要求指的是父母对孩子成熟、独立的要求和控制。

如果父母能最大程度理解你做某件事的心理认同,同时不过度决定你的人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你,会拥有独立自信的人格、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高安全感。

而过度教养的父母,在回应与要求的天平上往往失衡:

过高的回应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生活的全部,但凡孩子需要的,不管他愿不愿意,只要他们觉得是好的,通通让你照单全收。

一旦孩子不在身边,他们像被抽离了灵魂不知所措,正如朱妈妈说的没有自我。

另一方面,他们也被称作“直升机父母”。

他们认为孩子要一直优秀,不接受任何反驳,于是你会看到他们给老师打电话理论“为什么评分是良而不是优?!” 优秀还不够,还要“正确”。

读书禁止谈恋爱,一旦发现你稍有不对,溜进你房间偷看日记,偷查手机聊天记录;

放学就应该回家做作业,趁你不注意时翻你的照片、朋友圈、消费记录......时刻监视你的举动。

某位我相识的,却一直活在 24 线的博主,去年鼓起勇气出柜。

父母听完五雷轰顶:“从小到大,我花了多少心思培养你。为了供你去加拿大读书,省吃俭用,还抵押房子贷款。你现在是怎么报答我们的?”

“我很感激你们的培养,但性取向这种事真的没办法。”

“什么叫没办法!我都能把你培养成名牌大学生,你只需要找份好工作,嫁个好老公,生儿育女,这才是你应该做的。”

她说:“有时候,我蛮后悔去留学。学费那么贵,我打工的钱连生活费都很勉强,只能向父母要,却经常被打苦情牌,按自己的意愿活着都像欠债似的。”

为什么有人说永远不要和父母讲道理?

因为他们嘴上喊着随你喜欢,行动上拿亲情的名义捆绑:是我给你的生命,我给你饭吃,所以你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我,好让我有面子。

03

过度教养的父母,总有一款适合你

武志红在《奇葩大会》里曾讲过一个故事:

当年,他还在《广州日报》写心理专栏,收到了一个女孩的邮件。女孩和男友恋爱 3 年,妈妈不同意他俩在一起。

三人见面后,武志红问:“你为什么反对女儿的爱情呢?”

妈妈的理由是:“我女儿长得很好看,那男孩配不上”,他立刻辩驳了:“你女儿最多只能说长得端正”。

后来,她妈妈又给出新理由:“我女儿本科学历,他只是大专”。其实,男孩的收入是女孩的三倍。于是,这个理由又不成立了。

突然,女孩的妈妈大声哭喊:“她之前说过,什么事情都会告诉我!”

原来,她在意的是女儿的“背叛”:瞒着父母偷偷恋爱了半年,被妈妈发现。最后,女孩与男友分手,远离妈妈,独自生活。

在中国,这样的父母并不少见。

为了培养出最优秀的孩子,高要求的“虎妈”“狼爸”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开始制定一系列标准:

考试成绩不能低于 98 分;下午 5 点前必须回家;即使成年后,依旧让孩子遵循日常的吃饭报备、出门报备、消费报备、朋友报备......他们往往不能接受孩子在任何事情上出错。

与高要求相反的,是低要求(即不让孩子独立承担责任),为了孩子更快成功,他们帮孩子扫清前路的障碍,却不希望他们承担失败的责任。

想让学校重视自己的孩子?那就隔三差五地给老师送礼物,希望老师“多关照”。他们不想让孩子受到任何伤害,就连失败都不想让他经历。

另一种“高低要求混合具备的父母”,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但又过分干涉,总觉得“你什么都做不好,我帮你选的是最好的”。

例如,帮孩子决定考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即使孩子考不上好学校,就托关系用钱把孩子送进学校,偏偏没有教孩子如何面对挫折。

过度教养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逃离”的症状,顿时感觉自己的控制欲被削弱,严重的安全感不足让他失控,正如武志红讲述的那位妈妈般歇斯底里。

04

反抗无效后的你,是否习得性无助?

“从我记事起,几乎所有重大决定都是父母做的。

我喜欢舞蹈,我妈说影响学习,擅自 cut 掉芭蕾课。我想读外语,我爸说金融有前途,偷偷把志愿给改了。我妈用小号关注我微博,看我每天发什么。

我们吵过,但每次到最后,他们说服我的都是那句‘我们是为你好,我们都经历过。’

翻着闺蜜的微博,我想起大一的时候,她想利用暑假到云南的客栈打工换宿,尝试和父母沟通。可是,无论她认为自己的思想有多正确,怎么据理力争,父母始终有一堵叫“为你好”的防火墙挡在了耳朵前。

我知道她不喜欢本专业,想着反正将来找其他方向的工作好了。大三实习,她如愿以偿,打电话和父母报喜,没想到被怼回:“为什么不找金融专业的?你找不到我就托你郭叔叔帮忙。”她恨不得把电话直接挂掉。

毕业季,大家都忙着找工作,她开始被逼考公务员,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家复习。吃完饭一家人窝在沙发看电视,无论看什么,他们总能把话题往公务员上扯。这种轰炸式的耳濡目染持续半年,她选择妥协,因为只想耳根清净。

她说,每次吵架过后,就进入冷战,过几天又如往常一样问“今天复习了吗?”“快把工作给辞了,安心考试吧” ,一切没有任何改变。

其实,当父母无视孩子的诉求、或以“你懂什么,我都是为你好”等教养方式回应孩子时,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症状便发生在我们身上,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曼提出的概念。

当他们经历多次失败和挫折,还是无法获得成功时,便产生一种“无论我怎么做,都没办法成功”的消极心理,甚至有人会把失败归咎于自身的智力与能力,自我评价逐渐降低。

正如朱雨辰的无法逃脱,他在妈妈面前有种无力感,只能减少彼此的交流,采取消极的态度。

习得性无助的患者,通常觉得自己的改变对结果毫无帮助。

例如,像我的闺蜜一样,出现“恨不得把电话挂掉”;

多次反抗无效后,觉得父母一定会坚持老一辈的一套而不抱期待;

一旦结果与自己所想的失望画面相符合,产生强烈的无助感......

“如果沟通有用的话,我真的很想告诉他们,我从未快乐地活过”,这是她去年最后更新的一条微博。

05

怎样说服强势的父母?

怎样和父母沟通?

这就像在问“怎样解决婆媳关系”的万年难题一样。我并不能给你一劳永逸的建议,但或许我们可以改变以前的对话模式。

  • 中国是一个重亲情和联结,但缺乏界限感的社会。要想摆脱控制欲强的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坚定地分清边界,即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选择买单。明确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

大多数父母操心的点在于,他们觉得你还是个孩子。所以,日常生活中,你要承担起一个成年人的责任,要让父母觉得你自己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是可靠的。

  • 同样,请父母不要侵犯孩子的界限。你可以唠叨孩子怎么还不结婚,但请不要干涉,让们自主决定,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给予足够的私人空间。

沟通时,父母学会尊重孩子,不要以“我吃过的盐比你走的路还多”等言论凌驾于孩子之上,时代不同了,他需要属于自己的时代经历。

当孩子长大成人,父母应该要学会放手,想想龙应台说的那句:“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就是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孩子总要有自己的生活,他们不是你的私人物品,而是让他成为他想要的样子。当你不在了的时候,孩子还能很好地照顾自己,完成人生的下半场。

我想起纪伯伦一段经典的话: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希望朱雨辰这次能好好享受属于自己的恋爱,不受妈妈的任何干预,也愿你与父母终将和解。

作者:壹心理创作者 | 碗仔。有心事,看壹心理。2000万年轻人的心理进化部落,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 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END·

推荐:蔡康永:我劝你冷淡一点,做个温暖的人太累了

上文:这个遗落凡间的仙女居然已经60岁了!一辈子不生孩子却活成传奇

团购:定制款||一条纯色羊绒围巾,hold住整个冬天

▼点击图片进入团购

国人疯抢的新西兰羊毛被,1床抵3床!

商务联系:清小唱。微信号:qingchangxiaoyang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改版以后,羊粉表示容易看漏更新,建议大家按下方提示,把我们加成星标公众号,以后就能快速找到小羊啦〜

给我们星标的,会越来越富、越来越美,爱你们 ❤

因为微信改版,你可能会错过之前的推送,查看我的完整文章列表,请戳原文链接↓↓↓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