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反正是我

李宇春:反正是我

人物 内地女星 2025-08-22 18:14:57 12


李宇春的身上,似乎系着一个时代。直到如今,依然有人在不停地翻看她一路走来的故事,乃至过去的影像。最早的歌迷已经从少年到青年,或者从青年到中年,经历着生活的磨砺,也经历着时间带来的变化。但大家在李宇春身上找到一些恒定的东西:这位当年「一票一票投出来的偶像」,身上有大家的青春记忆,也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回忆:蓬勃的、旺盛的、充满期待的,「经济上行」的美感。有歌迷说:「她不是流星,而是照亮时代的恒星。」





文|几何
编辑|金匝




皇后的勋章


时间改变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

 

这个9月,李宇春2025年的个人演唱会就要启动了,首站成都,名为「皇后与梦想」。成都是她的故乡,《皇后与梦想》是她第一张专辑的名字。出道20年,李宇春决定回到最初的起点,也是在回应曾经的自己。


图源微博@李宇春疯狂工作室

 

在工作室发布的短片里,20年间的舞台画面陆续闪过,妆造在变,舞美在变,但李宇春始终目光坚定。其中一段黑白画面中,她站在舞台中间,说:「我想我是骄傲的,因为我并没有因为你在21岁创造的那些东西停下自己的脚步,我是无憾的,我也是无愧的,坚持最初的梦想,我和你一样。」

 

视频底下,歌迷评论:「21岁,青涩自信;41岁,明媚自如。好像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又好像时间从未真正来过,只留下李宇春在音乐中的模样。」确实,20年过去,李宇春依然是那个李宇春,但同时,在时间的加持下,皇后有了新的勋章,梦想也有了新的质地。

 

近两年,大家越来越多地看到李宇春在公共空间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个夏天,一首《冬泳》上线,硬朗的音色,平实的表达,歌里写着:我拼命呼吸/生与死/我都会游到底/我终会逃离/村落贯予我那些注定/注定被蹂躏遗忘的命运……听完,大家发现,这其实是李宇春隔着漫长时空,写给许多女性的回信。

 

上一个夏天,脱口秀演员Echo在节目中讲述了二姐的故事,那个14岁的女孩,在种种压迫之下决定出走,离开了大山,也离开了那个重男轻女的家。后来Echo在社交媒体上写,那天,她和大姐一起帮二姐收拾行李,除了一些衣物、一双运动鞋,还有一张她最爱的专辑,《皇后与梦想》。

 

当时,二姐的故事触动了很多人,包括那张专辑的创作者本人李宇春。同事问李宇春,要不要转发微博或者留言加油,她「思考再三,还是没有选择这么做,因为一句加油或许太过容易,并不足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一年之后,她以歌手的方式回应了这一切,把《冬泳》送给所有二姐、所有女孩。

 

「『冬泳』是一种隐喻,是人生中面对命运与沉默的一次抵达。每个女性的生命中都有一条河,可能是冷的、沉重的、漫长的,可能游得过去,可能游不过去,但真正让我们成为自己的,是那次跃入。」李宇春写道。

 

表达,不仅以音乐的形式。今年,李宇春以脱口秀为触点写了歌,同时也拿出了自己的脱口秀首秀。一个歌手,站在一个自己并不太擅长的、以「说」为主的舞台上,还是被强烈的表达欲推动着,以幽默的方式,讲了不少心里话:关于谣言的攻击,关于舆论的刻板印象与偏见……比如,「裙子呢,是一种围在腰部,没有裤腿的服装,不是人的第二性征,无论一个人穿不穿裙子,都不值得上热搜。」

 

这样的表达从前也有过,为导演李玉的电影《下一个台风》演唱主题曲《Hey你没错》时,她唱:「可以短发,可以干杯 ,可以约会,可以晚归,可以穿漂亮的裙子,走无人的街。」那首鼓励女性自由、勇敢、不被规训的歌,因为是李宇春演唱,而显得更具说服力。

 

很多年里,裙子,几乎是个围着李宇春打转的词汇。起初,她不喜欢穿裙子,永远一身裤装现身。有人说,女孩应该穿裙子;有歌迷说,期待她穿裙子的样子;甚至有记者跑去拿这个问题问她,但得到的回应都是简单的一句:「不会,我不舒服。」

 

几年前,《智族Life》杂志邀请李宇春做了一期访谈,名为《身为女性,我们常被问到什么?》,当时,媒体邀请了不同年龄和职业的女性,请她们列出一个自己常被问到的问题,并询问李宇春的看法。其中一个女孩说:我今年20岁,经常有人说你是个女的,为什么不穿裙子?李宇春在回答时忍不住苦笑:「那不就是我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吗?我从成长开始就会被不停地问这个问题啊。可是最奇葩的是,我现在穿了裙子,也有很多人会问。」

 

2012年,李宇春为自己的演唱会设计了音乐剧的概念,服装风格是偏宫廷式的。当时,她邀请了自己认识的法国殿堂级设计师高缇耶合作,为了舞台效果,她几乎是颠覆式地,穿上了一件白纱裙。

 

曾经那句「女孩怎么不穿裙子」的疑问又变成了「不穿裙子的女孩如今为什么又穿裙子了」。对李宇春自己来说,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却被公众反复关注。

 

简单的一件裙子背后,是流传多年的刻板印象。而李宇春天然地反抗着这种荒谬,不是为反抗而反抗,只是遵从自己的规则:女孩没有应该与不该,女孩想怎样就怎样。

 

前些年的夏天,李宇春为《乘风破浪的姐姐》演唱了自己作词的《无价之姐》,那天,演出衣服是一件西服里面配着抹胸,还有一双黑色蕾丝袜,她戴着夸张眼镜和蓝色假发,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图源微博@李宇春疯狂工作室

 

李宇春在接受《人物》采访时曾聊起,接到「浪姐」邀请时,「从来就没想过要写一个大家定义的属于女团的歌,那样的歌可能有固定的一种模式,比较积极、甜蜜,或者是怎么样。我想象的,就是写给所有女性,虽然舞台上有30个女性,30个样本,但更多的,是她们背后的各行各业的女性。」在她看来,所谓无价,就是生命中最看重的东西,「我想得很简单,每一个女性都是自己的无价之宝,她的梦想,她的天赋,我认为都是独一无二的。」

 

那年在澳门的跨年秀,李宇春把这首歌作为了2020年的收尾。那一年发生了太多事,每个人都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无价,李宇春想,那一刻,《无价之姐》已经不仅仅是一首写给女性的歌,而是永恒地标记着无价的爱与勇气。

 

这一切举动背后,不仅是李宇春外形上的多元,更是精神上的自由。可以穿裙子,也可以穿西装;可以赞美,也可以反抗;可以欣赏艺术,也可以创造和改变世界。

 

这样的多元和自由,贯穿了李宇春的成长。从2005到2025,一晃她已出道20年。时代偶像的成长轨迹恰好映射了中国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20年,李宇春的「小我」逐渐演化为「大我」,她在看见具体的人、看见人的处境;那些被她鼓舞的人,也在通过她看到女性的很多种可能性。

 

最近,李宇春携手OLAY拍摄了一支新的短片,在聚光灯下、架子鼓前,她和这20年里每一次站上舞台时一样,自信从容:「灯光重要吗?重要也不重要,尽情享受的是我。节奏越快越好吗?快也好,慢也好,掌控节奏的都是我。舞台只在高处吗?换个位置,人生的主角还是我。年龄是人生的刻度吗?不过是个数字,多少岁我都鲜活。任角度变化,我依然是我,反正是我。」


  


why me

 

如今大家看到的李宇春,坚决、笃定,但其实一路走来,她也有过犹豫和困扰,有过反问自己「why me」的时刻。

 

回望「命运齿轮」的转动时刻,几乎要追溯回学生时代。大三那年,李宇春报名了《超级女声》,那时还没有人知道「选秀」是什么,更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无非是许多喜欢唱歌的女孩,寻找一个走上舞台的入场券;但到2005年夏天结束的时候,人人都在谈论「李宇春」的名字——这个留着短发、特立独行的女孩,获得了《超级女声》全国总冠军。

 

几乎是史无前例的,中国观众拥有机会,用投票来决定明星的诞生。《超级女声》在千禧年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狂热,李宇春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走在大街上,偶遇的清洁工也能喊出她的名字。


 图源网络


李宇春成为一个标签,一个符号,被外界赋予了太多意义。来自公众的、媒体的疑问,铺天盖地地卷了过来:为什么是李宇春?在那样的环境之下,她也难免自问:为什么是我?于是,2006年,自己做演唱会品牌时,她决定将之命名为「why me?」——一种疑问,也是一种属于21岁的倔强,「我会告诉你为什么是我」。

 

和质疑一起席卷而来的,还有各种攻击。李宇春成为网络暴力的第一代受害者。自出道以来,因为干练、短发的中性形象,针对她的调侃、抹黑与侮辱持续了很长时间。

 

但即使是被黑得最惨的时候,她也没有要求公司去处理那些信息,只是说,「反正那个人又不是我」。包括她本人,都曾以为自己是不在乎的,后来才想清楚,所谓的不在乎是个假象。「我完全就是用了一个硬壳把自己给包裹起来,身边的人也走不近我,我也不愿意走近他们。」

 

封闭的状态持续了很久。2015年,李宇春离开待了10年的天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也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自己的绝对的主人,她开始尝试打开自己。

 

「开拓疆域」便是在那一年前后启动的。

 

李宇春觉得自己离生活太远了,要寻找工作之外的爱好,于是,她自己装修房子,学着做菜。腿受伤后,行动不便,她捡起了多年没碰的吉他。每解锁一个新技能,她就离过去那个封闭的人更远了一点。

 

她研究起摄影,上网自学。她计划拍一组肖像,人选是朴树、周迅、张亚东。同签过太合麦田,李宇春与朴树都是内向的人。拍他那次,朴树正处于闭关阶段,她去他家里。半天下来,两人都不怎么说话,就是坐在房间里一首一首地听歌。

 

她对艺术产生了兴趣。不只是对纯粹的美的欣赏,她在里面看到了旺盛的生命力,看到奔涌鲜活的感受。她认为那正是她所缺少的。她需要一种新的刺激。

 

与父母的关系,也重新亲密起来。她经常给他们打视频电话,做了菜会拍图片发给他们看,去年还带着一家人去了非洲。几年前,她介绍父母接受《人物》杂志的采访,这在以前是绝无可能的事。采访结束,她给父亲发了个红包,「老李,这是打给你的出场费。」打开一看,一块钱。

 

这种「开拓疆域」,让她变得更加鲜活,也更加有力。于是,有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李宇春。

 

所以,即便淋过大雨,走过夜路,李宇春也从未否认过以往经历的意义。有人问,她会不会羡慕新时代的流量小生,不必走她走过的路,迅速得到主流的推崇与业界前辈的呵护。但李宇春觉得,她羡慕那样的幸运,但也同时珍视自己身上的一切——包括那种在捆绑中迸发出的新的力量。

 

一晃就是20年。出道以来,李宇春拿出了十余张专辑,创造了无数个舞台。歌迷们被她的作品打动,也被她身上的力量打动,互相鼓舞着,一路走下来。

 

今年,她被问及最多的,就是如何庆祝这样一个重要节点。在大家眼里,应当有一个节日,一次纪念,或是一种庆典。但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宇春说,她拒绝了一些节目邀请,也不想拍纪录片,「发一张专辑就够了」,「我也在借这个机会,不停地挖掘自己和感知最新的我,我在关注些什么,在想些什么。」

 

一路走来,积蓄了越来越多的力量,也越来越坚定地成为自己,到了该结绳记事的日子,她希望能回到音乐本身。李宇春始终忠于李宇春。

 

也是因此,李宇春的身上,似乎系着一个时代。直到如今,依然有人在不停地翻看她一路走来的故事,乃至过去的影像。最早的歌迷已经从少年到青年,或者从青年到中年,经历着生活的磨砺,也经历着时间带来的变化。但大家在李宇春身上找到一些恒定的东西:这位当年「一票一票投出来的偶像」,身上有大家的青春记忆,也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回忆:蓬勃的、旺盛的、充满期待的,「经济上行」的美感。有歌迷说:「她不是流星,而是照亮时代的恒星。」

 

这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和时间的积淀,也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李宇春,让她身上具备了一种可以穿越时代、穿越周期的美。李宇春的价值观,决定了她对代言的选择,也吸引着相同气质的合作伙伴。最近,她成为OLAY全新品牌代言人。为什么是李宇春?为什么是OLAY?一切仿佛水到渠成,类似于「why me」的疑问再也没有出现。

 


和李宇春一样,OLAY也穿越了三十多年的风雨,陪着选择它的人一路走来。从1989年正式进入中国,陪伴一代又一代女性成长,到2003年OLAY首款抗老面霜推出,用那一抹红定义了抗老面霜的模样,再到如今全新第五代超红瓶的出现,一代一代升级,用更紧致的下颌线,记录了中国女性不断抬头的历史。

 

漫长的时间里,超红瓶给女孩们带来了很多惊喜。在中国,能穿越20年周期长红不衰的单品屈指可数,但它始终站在聚光灯下,一边看向女性,关注女性的精神需求;一边引领女性,让女性更好地成为自己。同时,它又凭借审美的启迪留在了舞台中间,无论是对代言人的选择,还是对时间的诠释,都在反复展现着女性应有的力量:不为年龄而焦虑,而是拿出最好的状态,迎接时间的礼物。

 

一个步履不停的歌手,在时光的淬炼下成为舞台上的皇后;一款不停迭代的产品,在岁月的打磨中成为护肤界的明珠。各自走过漫漫长路后,如今,她们在顶峰相遇了,身披着黄金年代的光辉,共同陪伴中国女性以同样的自由与底气,向未来走去。

 


 

Anyway,it’s me

 

20年后,无论是李宇春还是OLAY,「反正是我」早已成为一种标识,也是一种内核。对李宇春来说,这是一种在娱乐圈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内心力量,对OLAY而言,这是一种在护肤界舍我其谁、不断超越的品质追求。

 

「反正是我」背后,OLAY始终在寻找气质相似的代言人。这要从20年前,OLAY与张曼玉的双向奔赴说起。

 

和李宇春一样,张曼玉的身上,同样寄托着许多人的青春和回忆,她本人,也始终在以自己的方式,呈现着女性自由生长的力量。


 

最近,很多人的社交媒体正在被张曼玉「刷屏」,她宣布入驻社交平台,一条1分28秒的视频,让她很快涨了近百万的粉丝,不是客套的寒暄,也并非简单的口播,切换了二三十种穿搭与场景,让大家看到了她最真实的生活切面。

 

「timing(时机)是很个人的,当你自己觉得是个好的moment(契机)的时候,就是个对的时机。」随后,出租车上的、街道旁的、电梯里的、家中的、停车场里的、羽毛球馆的张曼玉在屏幕里闪过,「生命是一座花园」,她邀请大家「来坐坐」。

 

在「花园」游览后很容易发现,在张曼玉身上,「反正是我」的力量一直都在。

 

生活中的张曼玉,依然保持着拍电影时的那股劲儿,松弛、自由,我行我素。导演贾樟柯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她的文章,称她是「不知道从哪里来,瞬间之后又消失」的女人,他翻杂志看她的报道,记者写自己在蓬皮杜偶遇张曼玉的经历,说她素颜,外表不加修饰,骑自行车在人群中自由穿行。这是张曼玉自己最舒适的状态,「我希望拥有粗糙但强大的力量,胜过虚伪的美丽」。

 

两年前,张曼玉曾与OLAY拍过一支短片,其中,她同样提到了「时机」:「每一个人都不一样,只有她自己知道哪一个timing(时机)是最好的。」岁月的礼物,是教会女性爱自己,并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也让张曼玉拥有了一种独特的美,而美的背后,是「反正是我」的精神内涵。

 

OLAY x 张曼玉品牌大片《一直是她》


这也是OLAY选择的代言人的共同点,她们无一例外,都是内核强大、知行合一、「我」本位的女性,她们在各自的领域讲述「反正是我」的故事。

 

OLAY遇到演员袁泉时,她已经有了无数代表作。对她来说,「反正是我」是一种不被外界喧嚣和年龄焦虑裹挟的自由。30岁时,她欣喜于「没有20岁的紧张、青涩,也不用再去演喜怒哀乐都在脸上的小姑娘角色」;40岁时,她欣喜于「喜欢自己这张有阅历的脸,因为契诃夫的很多话剧都要40岁以后才能演」;如今,她依然自在且从容,每天投入生活,积攒力量,为「下一个角色」做好准备。

 

OLAY遇到运动员孙颖莎时,她也早就成为众人知晓的少年新星。对她来说,「反正是我」是一种承担责任、不负期望的敢打敢拼。2000年出生的她,24岁时就拿到了连续100周世界排名第一的成绩。无数的奖牌与荣光,也伴随着喧嚣与议论,都未曾干扰她的状态,一次一次的训练,一场一场的比赛,把身体和精神都调整到最好状态,人们看到的永远是那个充满自信与力量的孙颖莎。



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的女性,带着同样的梦想和期待与OLAY相遇,她们关注「本我」,也关注「大我」,专业、强大、知行合一,在各自的领域里闪闪发光,同样也接受着时间的馈赠,在新的时代展现一种新的底气——凭借强大的专业能力,穿越周期,成为自己,从why me,变为Anyway it’s me——女性在任何时刻、场景,以任何身份、角度,成为任何样子。

 

OLAY也一样,步履不停地走来,也将步履坚定地走下去。而当这些柔软但坚定的女性代言人与一个柔软但坚定的品牌相遇,化学反应正在发生,她们用各自的故事共同讲述着同样的主题:希望每一个女性都成为她自己。

 

而这件事,将会和OLAY对女性和科学的热爱一样,从过去,到未来,在漫长时光里,永恒发生着。图片





点击图片购买《人物写作课》,限时8折↓↓↓

图片






亲爱的读者们,不星标《人物》公众号,不仅会收不到我们的最新推送,还会看不到我们精心挑选的封面大图星标《人物》,不错过每一个精彩故事。希望我们像以前一样,日日相伴。


图片
图片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