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艺术家张国立,给人的感觉多是正统、严肃,文艺范儿。
但《幸福三重奏2》一开播,很多人发现都被他给“骗了”!
生活中的他不仅平易近人,爱碎碎念,简直还是彩虹屁一级选手。
出去买个榨菜秒建张氏夸夸群,和村民聊一路。
来到超市,一位大叔当面夸他“纪晓岚演得够棒的”!
他反夸大叔:“年轻的时候,肯定是村里的第一帅哥!”
遇到路边摆摊儿的李大姐羡慕他年轻,而老百姓都黑。
他继续彩虹屁:
“你不黑,你白,年轻时候肯定一朵花……”
真的是又接地气又没架子,唠嗑起来有趣极了。
因为反差萌,网友戏称他为“社交达人”,妥妥的宝藏大爷。
但比起他的随和和善谈,木棉姐姐更关注的却是他的人品。
节目里因架不住村民的热情,他的袋子里被塞满了当地瓜果特产。
他坚持要给钱,但村民不愿意收,只好事后以节目组之名先垫上。
都说,细节见人品,小事见人心。
张国立之所以长红那么多年,被誉为“德艺双馨”,不是不无道理的。
不管是为人还是处事,他的高情商和圆润的态度,太让人舒服了!
张国立一向以情商高出名,特别是这两年以主持人的身份。
从《国家宝藏》到《演员的诞生》,人们见识到他不凡的说话艺术。
并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流量老生”,被赞为“一个被演戏耽误的主持人!”
这也难怪,大家只知道他是影帝级别的演员。
却鲜有人知,他还是专业度十级的主持人。
不仅拥有超高的情商和文化素养,还有超强控场能力,能镇得住全场。
《国家宝藏》中,他承担辅助主持人的角色。
妙语连珠,娓娓道来,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儒雅风范。
《演员的诞生》中,他犹如定海神针。
接难接的话茬,替失态者圆场,为弱者解释,从不咄咄逼人。
一期节目中,谭松韵、马可的那场戏不忍直视,被导师噎到无话可说。
当台下嘘声一片,作为主持人的张国立,站出来帮他们圆场:
“从演员这个角度来讲,他们都很年轻,但是他们听到的赞美声太多,才忘记了真正演戏应该是什么样。
三言两语,巧妙化解了尴尬、争议与不妥。
郑昊被批评是“戏霸”,他也机智为其解围:
“我觉得,这么一段戏,就用‘戏霸’安在一个舞台表演的演员身上,稍微言重了一点。”
见不得别人难堪,他只能将伤人的针尖磨得圆润一点,让人心里稍感安慰。
台上他化干戈为玉帛,周到体贴照顾到每一个人。
生活中,为人处事都极有涵养与态度。
朋友一个电话,就会去帮忙;片场饭盒留下污渍,会蹲下来自己擦干净;和谁都笑脸相迎,非常好说话……
知乎网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金鸡百花奖的颁奖典礼上,遇到了进后台准备的老戏骨。
自己兴奋地向他招了招手,并轻声喊了他的名字。
“他听见后停了下来,向我们鞠了个躬,然后继续往前走,到楼梯口等待上台。
第一反应是自己愣住了,接着严肃脸回了他一个大鞠躬。”
这个老戏骨,便是张国立。
平和、敦厚,是他的人生底色。
懂他的人,说他聪明知世故。
而不懂他的人,认为只是做人圆滑而已。
张国立说:
“我是在人际关系的长河中被磨圆了的石头。
我一般不会让人为难,也不会让对方觉得不舒服,我为人的价值观念就是这样的。”
他处世的哲学,源于坎坷的经历。
他曾是个铁路工人,16岁时每天要扛着风枪开山洞、打隧道,枯燥的生活让他立志改变生活。
机缘巧合,几年后他被选入铁路文工团当报幕员。
之后,又被调入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成了话剧演员。
在剧团他很聪明,知道怎么样能让上级开心,什么样的事,自己能做和不能做。
前前后后他演了一些戏,但都没能出头。
当年和葛优、粱天一起拍《顽主》,其他人都红了,只有他无人问津。
为了生计,他转行拍广告、做配音演员,做音乐导演……
当年屠洪刚《霸王别姬》,董文华的《春天的故事》的导演都是他,堪称中国大陆第一个MV导演。
他真正走红,是在41岁的时候。
1994年,《宰相刘罗锅》横空出世,让张国立名声大噪。
看准了古装片的商机和铁三角效应,他连续主演了《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和《铁齿铜牙纪晓岚》,成为家喻户晓的演员。
《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中,有他做导演的,自己当制片人的,开了演员自导自演又制片的先河。
从无名到走红,其中艰辛并非寥寥几句话可概括。
其中有个小插曲。
1982年2月,中国组织第五次南极科学考察。
为了拍摄《长城向南延伸》,张国立也在队伍之中。
“在南极那四个月,我把这辈子罪全受完了,几次都到了崩溃的边缘,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抬头看看五星红旗。”
因风雪大,破冰难度高,作为爆破队长的他,几次徘徊在死亡边缘。
“爆破开始,我下命令:点火!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
直到第十个,爆破成功,他居然没被冰块砸到。
科考队顺利到达南极,张国立被记了二等功。
当看到五星红旗在南极大陆升起,他瞬间泪流满面。
这是他第一次把演员当副业,也对表演有了新的思考。
生死都遭遇过了,什么事他也想得开,看得淡。
那些不平凡的经历,练就了他的生存智慧。
近些年,张国立很“勤奋”。
用他的话说:
“我感觉什么都放不下,演戏也想演,导戏也想导,真人秀也在尝试,这是我的贪婪。”
他毫不介意袒露自己的“欲望”。
拍戏来就是拼命三郎,认为自己先天条件不好,走到现在全靠勤奋。
在拍摄《1942》时,他已经年近60岁。
为了演好逃难的地主,他一天不吃饭只喝水,整个脸浮肿,才找到感觉。
他甚至为了人物的真实感,整整瘦了24斤。
他的敬业,是业内出了名。
日常有个日记本,计划会细化到每个小时。
以前拍戏时,张铁林和王刚和他商量,找个地方放松一下。
但一坐下来,他就开始拿起剧本谈工作。
张铁林爱用钱挤兑他:“这么大年纪,这么爱钱,赚多少才够啊?”
张国立听完也不生气,呵呵一笑道:
“还真不是为了钱,自己闲不住,不拍戏浑身不舒服。”
他真的不爱钱吗?
那倒不是,只是生财有道,做人讲究原则和厚道。
这些年,他做生意也毫不含糊。
自己开公司、当老板,当投资人,混的风生水起。
看到有发展潜力的新人导演,会投资。
比如宁浩,当年觉得他的片子有商机。
便投资了《疯狂的赛车》,没想到赚的盆满钵满。
但觉得没什么赚钱空间的电影,就算是好友也不会投钱。
朋友笑他小气,但也不会生气,因为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做人做事,心里自有一杆秤,不会让任何人不舒服。
有人说他精明、圆滑,却也比谁都要人情练达。
之前,他客串好友于谦的电影《老师·好》,不愿收片酬。
于谦过意不去,包了红包,他死活不肯收。
走的时候,于谦把钱从窗户里扔了进去。
车子开到门口,张国立又把钱从窗里扔了出来。
这已成了趣事,在圈子里流传。
很少有人知道,张国立常年都坚持做公益。
不仅在贫困地方建希望小学,每次发生天灾,都是第一位发起慈善的明星。
爱钱有道,他又不过分爱钱。
人生已过六十余载,看尽浮华的他说:
“不论从金钱还是社会地位,我都已经超负荷了,我一个铁路工人,到今天完全够本了。”
这便是张国立的通透之处。
真正聪明有情商的人,不是简单的精明。
而是外表圆润懂世故,内心方正不圆滑。
他便是后者,凡事都讲究与人为善,和若春风。
但也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心中自有尺度。
活了半辈子,他已经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