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你别复活了

王蓉,你别复活了

费加罗夫人 内地女星 2025-04-11 12:30:36 17



在《乘风2025》第一次公演的舞台上,从千禧年乐坛走出的姐姐王蓉,带来了唱跳曲目《免我蹉跎苦》。


“免我蹉跎苦,不能专挑我一个人欺负……”


作为初代“电音舞娘”,唱跳于她而言不过家常便饭,没想到这一次,饭碗却被掀翻了。


实力舞台被剪得支离破碎,排练时同组的成员针锋相对,当这句极具讽刺性的歌词从王蓉嘴里唱出,网友们狠狠共情了。


还没来得及感叹不公,猝不及防地,她就因为队友表现不佳而“连坐”——王蓉,被淘汰了。


至此,首轮公演最大的意难平诞生,宛如“地狱笑话”般完成闭环。


网友们,怒了。




图片


在热度来临之后


在登上《乘风2025》以前,王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身上背负的都是骂名。


打开她的微博,随意翻阅若干年前的评论区,不加修饰的字眼穿透屏幕,直直地扎进眼睛里。


“真吓人”“不正常”“好丑”“辣眼睛”……


“浪姐”初舞台后,王蓉的口碑却翻天逆转。


初舞台上全开麦唱跳,哪怕镜头被剪得稀碎,王蓉依旧用不到两分钟的时长,掀起全网回忆杀。在初舞台唱跳的《哎呀》,在短视频平台单日使用量暴涨470%。


      

还不等网友细细回味,王蓉就被她等了6年的舞台,淘汰了。


苦于资本操纵人心已久的网友不再买账,央视也连发数条有关王蓉的视频并置顶,全网捞人:复活王蓉!


上一次王蓉拥有如此热度,还是因为发布了一首被喷为“网络神曲”的《小鸡小鸡》,恶评如潮。



浪潮涌来,浪潮退去。接下来,王蓉还会以怎样的方式出圈?又将收到何种评价?无人知晓。


最有可能的是,王蓉还是那个王蓉,观众还是那批观众,这场声势浩大的“全民营救”能否持续,完全取决于下一秒人们对她的理解。


或许王蓉,根本不用“复活”。

          

被羡慕的第一名

          

1978年,极度鲜明又十分微妙。改革开放奔流而来,流经普通人的生活,留下悠长的余味。这一年年底,一个小女孩出生在山西太原,赶上了“好时候”。


王蓉童年照


父母为小女孩取名“王菲”,并非受到何种影响——那时候,未来的天后王菲刚满9岁,籍籍无名,无人知晓她将在2年后加入央视银河少儿艺术团,4年后首登电视荧幕,从此一帆风顺,轰轰烈烈。


有时候,这种无由的契合最接近命运的本质,却又有着截然不同的走向。


未来从王靖雯改回本名的王菲,有个女高音歌唱家的母亲,未来更名为王蓉的“王菲”,同样生于演艺世家。父亲在话剧团工作,擅长扮演各种正面角色。母亲天生有副好嗓子,以演唱民歌在当地小有名气。


拉小提琴的王蓉


和所有生在艺术之家的孩子一样,王蓉从小耳濡目染,学小提琴、钢琴、舞蹈……唯一不一样的是,她并非被动地延续一种文艺人生,而是主动展露出过人的才华。


爱唱歌的母亲每日练声,天籁般的嗓音是王蓉童年最美妙的背景乐。收音机里旋律传来,一些曲调悄悄留在了她的心里。


两岁半时,她就能完整唱出《洪湖水浪打浪》的副歌部分,还会即兴“创作”一些小调。六岁时,她跟随父亲参演了话剧《威尼斯商人》,饰演一名为王子拉起披风的小随从。


王蓉演出话剧《威尼斯商人》


从观众席走上舞台,不大的剧场,短短几步却很漫长。王蓉一步一步走上那条从人群迈向聚光灯下的路,她抬头望向舞台,就好像被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再也移不开目光。


欢呼声中,剧本早已写好。在大多数人仍是天真烂漫的年纪,有的人已风风火火地决定了一生。


学生时代的王蓉


高中毕业后,王蓉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与李湘、胡可、张腾岳等成了同学。其中,要数李湘和王蓉关系最好。讲话直来直去的两人,成了最够义气的好姐妹。


“辣妹子”李湘笑容甜美、为人豪爽,特别喜欢唱歌。在考入播音系以前,她一门心思要读音乐学校,专业考试都已经过了线。但最后,她还是听了妈妈的话,改以当一名主持人为目标,冥冥之中走上了一条最适合她的道路。


不过,每每看到王蓉在宿舍里抱着吉他唱歌练声,痴迷地琢磨一段旋律,李湘还是很羡慕。那时的王蓉,除了音乐,专业课也没落下,始终名列前茅,就连体育都能打一百分。


学生时代的王蓉


但她最耀眼的还是音乐。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蓉被同学起哄推上了台,一开口全场惊艳。自此,每一次校园歌手大赛,王蓉都毫无悬念地拿下第一名,这引起了刘天礼教授的注意,他在后台叫住王蓉,称赞道,这孩子气息、咬字、节奏各方面都特别好。


没过多久,王蓉便成为知名吉他大师刘天礼的关门弟子。

       

1998年的乐章,在王菲、那英携手合唱的《相约九八》中拉开了序幕。也是那一年,名为“王菲”的王蓉,临近毕业,以四年综合成绩总评第一的成绩,拿到了班里唯一的留京名额,进入北京音乐台担任主持人。



彼时,同窗的未来尚未明晰。


一心想留在北京的李湘,在父母的劝说下极不情愿地回到长沙,进入了在她看来“整天放猪饲料广告”的湖南卫视。胡可进入了凤凰卫视电影台担任主持人,很快就觉得难以胜任,痛苦煎熬。欧阳夏丹去了上海电视台,负责装订人事档案。张腾岳接棒了一档收视率一度为0的节目,一干就是21年。这档节目就是后来给一代人留下深刻记忆的《走近科学》,当然,这是后话。 


校歌合唱《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


只有王蓉,无比明确未来要走的路。她放弃毕业就拥有的极高起点。孤注一掷地决定:从主播台“裸辞”,专心搞音乐。

      

年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歌曲排行榜》上,在王菲那英的《相约九八》、孙楠《不见不散》等歌曲的夹缝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伊菲”用一首原创歌曲《云不知道雨知道》入选了当年的年度十大金曲。



伊菲就是王蓉,而王蓉不只是伊菲。


15岁时,王蓉第一次听到一首英文流行歌,曲风与民歌小调大不相同,独特的律动一下子击中了她,令她震惊又着迷。彼时的她不会想到,35岁那年自己将创作出一首中式英文“神曲”,一经发布全网轰动,却从此跌落神坛,毁誉参半。

          

爆红的,消失了

          

一首歌的突围如同昙花一现,王蓉并没有一炮而红。


从主播台离开后的几年时间,她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就和搭档老猫三天两头在酒吧里驻唱,偶尔给别人写歌挣钱,也曾做过销售。除此之外,所有时间都用在积累作品上。


王蓉和搭档老猫(刘原龙)


键盘被敲得破损都舍不得换,一创作起来王蓉就什么苦都忘了,“音乐就这点好,你一唱起来你也就忘了(艰难)。一个小破键盘我能玩好几十首歌,写出来。”

          

她将作品录成小样做成磁带,到处发,“见到一个人发一个”。听说有人能带到香港,王蓉不管真假,跟干批发似地塞过去一堆磁带,反复叮嘱道:“你不管能给谁,逮人就送。” 

         

发着发着,还真遇见了贵人。

    


李进,一名曾发掘梅艳芳的香港金牌经纪人,听到王蓉的demo后感叹道:“这是来自北京的声音。”此时的香港,对以王菲为代表的嗓音十分青睐。为此,他亲自飞到北京,签下了王蓉。


为了将原名和天后王菲区分开来,李进找来相士替她改名。小说中的“黄蓉”聪明伶俐,武功高强,对方希望她在乐坛同样有好成绩,粤语黄同王谐音。“王菲”改以“王蓉”为艺名出道,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音乐征程。

          

从那些在小房间里没日没夜地反复敲击、琢磨的近百首作品中,王蓉精心选出10首,于2003年收录成首张个人专辑《非想非想想》。



凭借这张专辑,王蓉一举夺得两项新人金奖。


可惜,她依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甚至因为粤语“王蓉”和“黄蓉”的发音一样,出席颁奖典礼时,王蓉座位上的名签经常写着“黄蓉”,就连很多歌迷也分不清歌手的名姓。


出席最多的小型演唱上,王蓉的名字出现时,观众都一脸茫然,礼貌性鼓掌,和遇到大牌歌手的兴奋迥然不同。


次年,王蓉将被错叫的尴尬,以“声明启示”的方式,写进第二张专辑《我不是黄蓉》,同名主打歌《我不是黄蓉》横空出世。

        

“我不是黄蓉,

我不会武功,

我只要靖哥哥,

完美的爱情。” 

              

不会武功的王蓉,一击命中了年轻人的心。


《我不是黄蓉》MV


那是2004年,正值华语乐坛“神仙打架”。


周杰伦为宣传专辑《七里香》,在侯佩岑主持的节目上低着头青涩地笑;刚出道的林俊杰,拿到了最想要的金曲奖最佳新人奖,彻底打消了回新加坡读书的念头;蔡依林凭借《爱情三十六计》成功打开了内地市场;王心凌一曲《爱你》,为18年后“甜心教主”的翻红奠定胜局……


而王蓉在他们之中杀出重围,专辑销量一度名列前三。



大街小巷、商场公园、电视电台……到处都放着“我不是黄蓉,我不会武功”。


王蓉,真正被人记住了。


主流之外,乘着彩铃业务兴起的东风,《我不是黄蓉》长期占据彩铃下载榜前3,创下1.2亿下载量,给王蓉带来的年收入超630万。由此,她不仅成为彩铃下载量最高的女歌手之一,更名列中国艺人福布斯财富榜第43位,当年的收入比刘亦菲和黄晓明都高。


流量的滋味一旦尝过,便很难忘记。


嗅到爆曲路数的王蓉,2005年在第三张原创专辑《多爱》继续推出一系列快歌,从触及真心的《爸爸妈妈》到可爱欢快的《哎呀》《水煮鱼》等歌曲,无不成为许多人的青春记忆。


她将“学习雷锋好榜样”编入rap,志得意满:“我想如果(这首歌)也能够像周杰伦的《蜗牛》一样入选‘爱国主义推荐歌曲’倒是当之无愧的。”


《我学雷锋好榜样》MV


风头正盛的她,还出了一个小插曲。


当时,正值初代网红芙蓉姐姐以“扮丑”爆火于网络之际,王蓉看不惯这种博眼球的行为,便将制作人作词的《芙蓉姐夫》私下谱曲做成小样,没想到一夜间被做成flash形式,红遍全网,盗版者更是将歌收录在王蓉的专辑中,没有任何授权就在各大唱片店里销售。歌曲虽大火了一把,但明星下场diss网红的作派也令王蓉口碑尽失,被网友追着骂。


王蓉并没有把这首歌收进专辑的打算,她清楚自己的音乐梦想和定位,“《芙蓉姐夫》这类歌并不是我想要的”。可是当讨伐之声越来越大,一向大大咧咧的王蓉不再继续解释,淡淡回应道:“我已经被骂惯了,无所谓。” 


很快,便没人再骂她,因为,没人再记得她了。


随着公司突发变动,经纪人李进被架空,王蓉筹备的第四张专辑意外流产,在巅峰时期被雪藏,不再出席一切活动……这一停滞,四五年过去了。


娱乐圈的高光往往只在一瞬,错过便很难翻身。


王蓉,查无此人了。


从“唱作才女”到“神曲天后”          


再出现时,王蓉仿佛搭上了一趟电音快车。


从电音舞曲《要抱抱》开始,她进入了从与国际厂牌合作到成为独立音乐人的转变,终于一个人掌握了所有话语权。


从此,命运好像在不经意间拐了个弯,从“金曲才女”脱轨到“神曲天后”,一路疾驰。


《要抱抱》MV


2012年,一首《江南Style》火遍全球,看着人人被魔性旋律洗脑,随处可见有人在跳鸟叔那标志性的“骑马舞”,王蓉有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有时候人压力大,就需要一个简单的释放。这个世界就是需要这样的声音,那为什么不能是我?” 


深谙网络流量密码的她说干就干。一年后,一首名为《好乐DAY》的神曲在网上炸开了锅。


糖果色的奇艳服饰,群魔乱舞般侵入眼球的舞蹈,洗脑式重复的中式英语,造成了病毒式的传播。


《好乐DAY》MV


一首《好乐DAY》不够,一首《坏姐姐》还不够,很快,王蓉再放出奇歌《小鸡小鸡》,彻底引燃了大众对她的争议。

          

“小鸡小鸡小鸡小鸡小鸡小鸡

咕咕day

母鸡母鸡母鸡母鸡母鸡母鸡

咕咕day

公鸡公鸡公鸡公鸡

喔喔 喔喔喔……”  

        

将几句中式英文简单重复,混合着各种动物的叫声,魔性旋律超级洗脑,舞蹈动作妖娆,一切都自带话题。


发布第一天,播放量就达 600 万次,在 YOUTUBE 网站上更以每日 100 万点击量的速度飙升,创下2亿播放量,连《时代周刊》都将它与《江南Style》《狐狸叫》一起列为“世界第三大神曲”。有人疯狂追捧,觉得新奇好玩;也有人厌弃吐槽,直指其低俗、博眼球。


当巨大的成功又一次降临,她就索性玩到底。疯狂的创意好像没有尽头,她陆续写出诸如《抖抖傲》《鲨鱼鲨鱼》《红烧肉》之类更多的神曲。

  

《小鸡小鸡》MV


王蓉,彻底高开“疯”走了。


那几年,她不是没有写过别的歌,大多无人问津。在此之前,最惨的时候她的公司账上连6000块钱都没有,底下十几个人嗷嗷待哺,直到《小鸡小鸡》的出现扭转了一切。


这是她最赚钱的一首歌。


拿到钱后,王蓉终于保住了公司,购买了新的设备,可以继续做自己想做的,“神曲是被大众认可的另一个代名词,任何创造性的东西势必会面对争议,这是我一直想要去追求的东西。” 



或许,娱乐时代,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界限本没有那么明显。她依旧坦荡荡:想转型就搞创作,整了容就大方说,没钱了就抓流量,活下来再谈理想,唱功舞蹈还不错,被恶评也继续乐。

最重要的是,从她手中出来无论金曲还是神曲,都在各自的地盘内响当当的。


神曲也是歌,王蓉摊牌了:要做“神曲”,要做更多的“神曲”。

          

复不复活?不重要了

          

后来,青春时代听过王蓉的人,重新涌入她的微博评论区。


有人支持赞美,有人苦口婆心,有人怀念从前,有人嘲讽唾弃,有人拿出在她小县城酒桌旁商演的照片惋惜不已,也有人相信她还是那个王蓉。

        

或许,王蓉还是那个王蓉。


47岁的当下,在狂舞的海风中,王蓉全开麦唱跳《我不是黄蓉》+《哎呀》,无惧的笑容足以抵挡一切风沙。耳返被大风吹到失灵3回,好几次她都差点被吹得往旁边走,但她很享受:“这不就是乘风破浪的声音吗?”



没人能看出这高光的背后,是离录制前不到一天,临时被喊去救场,连夜做音乐、妆造、舞蹈,甚至高音被切、镜头被剪,仍然在背景板里兢兢业业,最终呈现出对得起世纪初音乐人的舞台。 


一公从训练室到公演,王蓉都是组内腰下得最好、舞姿最标准、歌喉最亮眼的,当然,也是镜头最少的一个。网友调侃,节目组生怕多给她一秒完整镜头,让观众看到她到底有多好。


就是这样一位掀起全网回忆杀的实力姐姐,后却因为节目的种种操作,加上队友的不够努力而被“连坐”,垫底淘汰了。


一起被淘汰的,还有这档节目的底线。



用心的表演被剪得支离破碎,努力练习的身影也只能沦为流量艺人的背景板,镜头总爱对着舞台之外的角落,看女人们斗个你死我活,最终沦为被推崇或是群嘲的对象,类似的剧情早已司空见惯。


前有李晟凭一首《当》斩获断层第一后,镜头却稀少到引发热议;后有吴宣仪组的舞台观众都在喊好看,却遭遇评分倒数,现场集体大喊“黑幕”;还有被淘汰的何泓姗发文,硬刚节目组颠倒黑白,将污水泼在自己身上……


暗流汹涌,何以乘风?



把不公包装成励志,把暗箱操作包装为成长空间,这不是观众想看的。需要复活的不是王蓉们,而是这个舞台的初衷。

女性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乘风破浪,为所有认真却不被看见的女性而来。真可惜,节目组忘了这本来有多美。


不过,面对几乎一边倒的支持,王蓉充满感谢,却不借风拉踩任何。对于这个她等了6年才来却又轻易将她推开的舞台,她登上时拼尽全力,离开便毫不在意。


而那些年听过仙乐、又哀叹神曲的我们,也已经步入自己的人生,任时间来来去去,仍旧会为不公的际遇抗争,依然会为这位世纪初音乐人的舞台生命力而热血沸腾。



风浪被甩在身后,王蓉活得比会武功的黄蓉更洒脱。


她不愿钻进枷锁,不怕评价好恶,她想要的自由在这个时代竟如此简单:玩儿,就是玩儿。以玩儿的心态面对好坏,对被写好的人生叛逆到底,勇于出发去征服新的风浪。来到世界这个舞台上走一遭,她就一定要踩出回声。

王蓉,早已不只是那个王蓉了。


复不复活什么的,也没那么重要了。王蓉大手一挥,表示姐早已往前走了:“有机会就复活,没机会就报名《乘风2026》。” 


也许,下一首神曲又要来了。


图片


监制 / 费加罗夫人
微博 / @费加罗夫人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 

图片


图片戳戳“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夫人玩呀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