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来自陈陌和远方(ID:last35min)。
6月在美国待了三周,不出门的时候,就窝在宾馆看网飞(Netflix),在可乐2刀一瓶的地方,十几刀可以看一个月的剧,真是我在当地性价比最高的一笔消费。
《纸牌屋》第五季看完后,又找到曾经看过部分的《格蕾丝与弗兰基》,温故追新。
当年初看这故事时,心怀猎奇。几年之后,多谢岁月做功,窝在离剧集背景圣地亚哥不远的加州旅馆里,突然就能和剧中人共起情来。
两对70岁的老夫妇,突然有一天齐齐婚姻破裂。两位丈夫受够了漫长的地下情,决定出柜,要与真爱度余生。
奥斯卡影后简·方达扮演的格蕾丝,标准美国中产,长期相敬如宾的婚姻将她变得面孔如冰,听闻丈夫和挚友出柜,冰山剧震,几十年积攒的怨憎悉数浮出冰层。
另一夫妇弗兰基和菲尔,在开口谈离婚前都情感甚笃。弗兰基是波西米亚式文艺老年,菲尔当了她多年的现实保护伞。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弗兰基在丈夫想离场时,都没有听见他移开椅子时的动静。
即便情感消磨尽,婚姻还是一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社会契约。彼此相伴年头越久,生活越是紧密交错。某天一睁眼,得从老屋里搬出去,计划了半辈子的养老计划全作废,这种老来家变在国内能死一屋子人。
但美国人心大,要把核爆废土扭成春暖花开。两位离异老妇人,被迫成为同居室友,面朝大海对瓦解的生活进行灾后重建。
每一集剧情都是从两位女人鸡毛蒜皮的争执里开始,饮食、交际、衣着等等,冲撞无处不在,但又逐渐一一接纳,在这种关系的建立里,她们慢慢修复自己的价值感。
故事非常琐碎也非常精巧。对老年生活的展现也打破人们原本的偏狭想象。
国产影视剧里的老人往往都没有自己的生活,完全围着儿女转。
韩国给老人安排了一部夕阳红故事《我爱你》,让两对老人在人生晚秋天里相爱,但没让他们彼此温暖多久,又被硬生生地拆成凄美悲剧。
德国有部电影《巴黎晚秋》,丧偶的摩根先生遇到芭蕾女孩宝琳,在她身上找到久违的生活激情,但故事收尾时,宝琳突然又和他儿子相爱。
小说《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中的前乌克兰机械工程师晚景更是凄清,女儿们敷衍跋扈,年轻后妻对他生吞活剥,他只好撰写一本关于乌克兰拖拉机的书,那些枯燥的知识与回忆是他唯一的生活余烬。
给老年人撑腰的,只有山田洋次的《家族之苦》,让受够丈夫的老太太去学习写作,为余年找到光辉。
这些创作者的想象,正是社会对老年生活单调理解的倒影。除了呼吸吃饭,老年人还有被尊重、与人相爱、创建事业、开拓爱好和享受性的需求吗?
《格蕾丝与弗兰基》答:当然。
她们画画、去酸奶冰淇淋店玩闹、和对与不对的人恋爱、和性格迥异的人成为生活的依靠,去银行贷款办一个专为老年人生产“哔~”产品的公司,考虑和恋人搬到另一个州。
这部剧在国内无甚名气,但创作阵容很扎实。编剧和导演中有导过《女子监狱》的安德鲁·麦卡锡、写过《老友记》的玛尔塔·考夫曼,演员表从简·方达拉到马丁·辛,第三季还请来朱迪·丹奇演一位金光闪闪的配角。
他们技巧高超,把琐屑讲得饱满发光,阐述的价值观更是让人击节称叹:年轻人,不要把哀婉和敷衍塞给老年人,他们不需要同情,他们是与你一样的鲜活完整的人。你虽然年轻,却未必能比她们生活得更快乐更丰富更通透。
三季故事里,最打动我的是朱迪·丹奇来的那集,那集的剧情是个成人童话。
朱迪·丹奇云游四海过了大半生,被确诊癌症复发。她拒绝在药石里残喘,损失掉最后的愉悦和尊严。于是她回到故居,请来半生的朋友,开场盛大派对,她要在欢乐余韵里走到生命的终点。
当朱迪·丹奇站在院子当中,与友人们一一拥抱告别,当不能接受非自然死亡的简·方达最终泪流满面帮老友守住尊严,这些老人真酷啊。对死亡的恐惧,对观念的固守,都能跨过,通透和坚强胜过许多年轻人。
剧中有句台词:圣地亚哥的天空永远蔚蓝。
但我去圣地亚哥的那天,却是阴天。我们把车停在码头,在城里兜兜转转,把太平洋的凉风喝了个饱。码头上有人跑步、街道上有人遛着狗去买咖啡、公园里有小女孩 骑着滑板,有一对男孩在唱着民谣。拉霍亚海滩的海豹和海狮懒懒洋洋。当地的人开玩笑:小心开车,别一不留神就到了墨西哥。
六月的加州随处可见蓝色的花树和穿着毛衣凉鞋的女孩。站在那,你只会一遍遍的感念生活真好。
从那天开始,我决心早睡早起,多吃蔬菜,先努力活到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