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的“最后之作”,隐藏了他最激烈的政治宣言

宫崎骏的“最后之作”,隐藏了他最激烈的政治宣言

慧新公社 日韩男星 2025-02-23 21:00:19 30
图片
作者简介:
恰东风,支持劳工与性别平等


图片

宫崎骏的动画《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在国内上映。
这部作品被许多观众评价为并不是那么好理解。通过现实、梦境和异世界的复杂意象所搭建起来的作品本身确实暗含着不同层面的隐喻。虽然这也是我们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惯见的一种表达方式,但这一次用近50分钟时长来细致刻画主人公所处的现实世界,并且在不同意象和符号之间似乎不能形成通畅的联动,隐喻略显晦涩,甚至有些支离破碎,却是比较罕见的。
本文尝试提供一些解读的入口。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一篇完整的影像分析,而是一个观看笔记,旨在为更多观众提供理解的坐标参考。

一、牧真人眼中的日本

正如男主角真人家中的庄园格局所呈现的那样,人所居住的宅邸与通往异世界大门的塔被一个池塘所隔开,这也在暗示现实世界与异世界之间互为镜像的关系。因而,了解牧真人及其家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将是我们打开本片多重隐喻的钥匙。
影片直接点明了当时的日本开战已有3年。
创作者之所以选取牧真人这样一位家庭优渥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除了比较贴合宫崎骏本人的亲身经历,应该也和影片主要把批判矛头对准日本上流精英阶层有关。
我们在影片中可以看到那是一个具有森严等级制并且贫富悬殊的社会体制。
牧真人的父亲作为一个军事工业的工厂主,依靠贩卖军队使用的杀人武器而得以积累了财富和特权。而面对日本本土被军事轰炸的局面,他们也有能力举家迁往真人的母系家族所遗留下来的山间庄园,躲过战火。他用车接送真人上下学,并通过为学校捐款来谋取孩子在学校的特权。为了承袭来自妻子久子家族(一个自明治时代以来就掌握着知识和权力的富有家族)的利益,在妻子去世后,他也很快迎娶了久子的妹妹。在平民处于物资匮乏的生活中时,真人一家甚至能通过特殊渠道获得各类市面上已经难以买到的生活物资——例如肉罐头和香烟。在真人的眼中,父亲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个极不光彩的形象。
图片
也正由于真人顶着这么一个贵族“少爷”的光环,他在上学第一天就遭到来自乡下同学的侮辱。但最终导致他被殴打的关键原因还在于他在学校所享有的特权:影片所塑造的学校教育体制在战争当中已经处于半瘫痪的状态,教学荒废,乡间学校的学生们必须参加“增肥增产”的义务农业劳动——粮食都被国家收上去用来打仗了,普通民众只能饿着肚子,一边在各种机制中被动员进行更多生产。而真人则不需要进行这样的劳动。一方面,从东京来的孩子当然没有田间经验;但另一方面,这暗示父亲已经和学校打了招呼,使他免除了这项义务。
我们注意影片在处理真人被殴打时的画面——这是一个大远景,我们只能看到被推倒在地的真人,和从田间围上来群情激愤的同学。观众不能听到他们的争吵。如果我们不能出于自己的道德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补充,那么我们将不能理解接下去发生的十分重要的一组画面。
那就是真人的自残。实际上这暗示一个拥有特权的少年在被揭穿后所产生的愧疚感和对特权身份的否定。自残所导致的伤口也使得他可以逃避面对现实的不堪。对于那个年纪来说,没有直面阶级身份所带来的错误的勇气和能力,是很正常的。直到今天,个体也尤其难以应对社会结构性不公所带来的普遍创伤。
从这一点来说,真人成长的催动力产生在影片非常初始的阶段,远在进入异世界之前。学校争吵和自残使得他很早就去面对优渥生活与良心谴责之间的矛盾。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矛盾的揭发并不必然导向真人的成长。在此之后,父亲和母亲所分别代表的不同启示对真人展开了争夺。
父亲所代表的解决方案恰恰来自当时的日本主流社会,即强者压榨弱者,利用暴力来维持统治。父亲与当时街头涌动的军队所代表的战争体制是一体的。这也是真人身穿海军服、制作弓箭来应对苍鹭的效仿对象。
图片
通过将飞机挡风罩呈现为棺木,宫崎骏完成了对过去飞行器迷恋的自我批判
母亲虽已经在战火中去世。但母亲的启示仍然通过书本传递给了真人——《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宫崎骏年少时所阅读的作品。该书通过一个成人和少年的书信对话来达成沟通——这是一种平等沟通以进行知识交换的相处方式。这个启示直接促成了真人决定去寻找出走的夏子(母亲的妹妹,自己的继母)。给予真人这种启示的还有异世界里的雾子,我们在后面会提到。值得注意的是,真正指导真人成长的都是女性。
在此后的影片中,两种不同的启示一直在与不同角色的关系中对真人进行着拉扯。我们可以有更多细节的分析,但在此无需一一点明。

二、异世界三层结构对《神曲》的反写

接下来我们进入到隐喻的部分。一些观众认为很难理解异世界的设定,一方面可能确实是由于我们对二战期间的日本本土状况感到陌生,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宫崎骏有意将异世界与但丁的《神曲》进行了对写。因而,动画的很多设定可能在对照《神曲》写作的基础上才可以被更好地解释。
图片
首先要提及由塔进入的异世界三层结构。在塔的入口写着引自《神曲·地狱之门》的那句话:“fecemi la divina potestate.”(神圣力量创造了我)。这里暗示真人和老人雾子即将经过苍鹭的引导进入到冥界——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在《神曲》中,但丁经已故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引导游历了地狱和炼狱,又经贝娅特丽斯引导进入天堂。而影片则让苍鹭带着真人来到鹈鹕和雾子所在的海以及鹦鹉所在的塔,又由火美带着真人来到大叔公所在的创世之地。这里无疑形成了对写。但从关键的设定来看,影片却对《神曲》的三层结构几乎形成了反写,从而产生了极大的讽刺感。

图片

维吉尔在神曲中原本象征着古典时代的理智和哲学(这也是欧洲文艺复兴者后来想要复兴的精神来源)。但苍鹭却被塑造为一个善于说谎、不可信任的形象,在影片中成为欲望和矛盾的化身。这里形成了第一处反写。(苍鹭与少年的关系也确实值得探究:真人如何与矛盾相处,结伴而行,决定了他是否真的可以获得成长。此外,苍鹭喙上的洞与真人头上的疤痕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隐秘关系——只有通过确认和否定才能处理矛盾。)

图片

而出现了鹈鹕、哇啦哇啦和雾子的海,则是地狱的反写。神曲中地狱是一个惩罚罪人的地方,这些人由于不理智而走向邪恶,必须接受永远的刑罚,不得升入天堂。但在影片的海中,亡灵们反而是在接受着救赎。这里也成为转生的地方。不但如此,这里的亡灵主要由弱者组成。戴着农夫帽的饿鬼象征那些从事生产却不得食的劳动者(日本近现代史上确实发生了多次米荒)。成为年轻人的雾子则是捕食者和分配者。即便是鹈鹕也是由于被欺骗和饥饿而不得不残害其他底层民众——苍鹭所赞扬的“高尚的鹈鹕”,是那些进行自我忏悔的人。
图片
而在神曲中的炼狱山,人们经过悔过,洗净恶就可以升入天堂。影片中的鹦鹉塔也确实是一个上升的构造,但象征着军事独裁统治者和其军国主义狂热支持者的鹦鹉却并不是通过忏悔上升,而是试图通过武力夺权来实现上升的。鹦鹉国王进入到影片中大叔公所在的创世界也并不是为了寻求一个美好的世界,而是寻求个人成为世界的主宰者。当鹦鹉们在前往创世界的途中经过花果繁盛之地时,这里似乎是神曲中描写的伊甸园。但讽刺的是,最先进入伊甸园的恰恰是制造战争罪行的鹦鹉——这里伊甸园似乎被赋予了二战中受侵略和殖民的各个地区的意涵。
图片
鹦鹉塔的上升结构
图片
鹦鹉经过伊甸园
即便是创世界和大叔公也并不是真正的天国和上帝。正如影片所说,创造世界所用的石头本身是邪恶的,被污染的。大叔公也并不是那个祂,而是现实存在过的统治者和秩序奠基者。他并非无所不能,能力来源于天外飞石,也面临着旧秩序的崩塌。最终也恰恰是他经历了存在的灭失,即便是鹦鹉也得以回到现实世界以另一种方式存在。最关键的是,他的后裔(真人)实际上拒绝了天国的救赎,而是选择返回动荡的人间。
综上,整个异世界的三层结构基于对《神曲》的反写,并且在实际上被宫崎骏以一种社会统治的阶级结构形式非常明确地转写出来。真正的罪人(最高统治者和军官)并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躲在最高处,享受最好的生活。无辜的和可以被宽恕的人(底层劳动者)却承受了苦难和代价,接受刑罚。受苦不是由于有罪,而是由于被压迫。这确实是用左翼思想对一部西方文艺复兴经典所进行的颠覆——从影片的另一层政治隐喻来看,这种反写似乎也表露出对开启西方思想现代性的理性启蒙这一精神实践的质疑。我们知道,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中心,恰恰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但丁为之揭开序幕的那个现代性秩序——以科学、理性、进步等为普遍价值的启蒙精神,究竟会导向什么呢?在宫崎骏看来,这些都可以导向暴力。而这种质疑无疑也根植于以西方为师的日本现代化道路的失败上的。这是我们下面要说到的。

三、对日本近现代史的恶政隐

我们最终来到本土政治隐喻的部分。

图片

影片对一些关键性的隐喻其实给出了直白的明示。例如异世界的鹦鹉无疑是军国主义者的象征。创世者——大叔公作为遭到黑船事件(天外飞石的隐喻)刺激而推动了明治维新的日本近现代秩序构造者(天皇只是参与者之一)。这已经被很多解读提及。
其它一些异世界角色相对费解。但同但丁把自己所处时代的政治角色放入作品一样,宫崎骏也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只是并没有如但丁那样点名道姓——影片的篇幅也不可能容许他这样做。例如由真人去世的母亲所转化而成的火美,如果联想到她大概的生卒年,以及去世前已经重病缠身的健康状况,确实可以将她视为推动了日本大正民主化的自由民权力量的隐喻。
这里需要先极为简短地说明日本从明治、大正到昭和三个时期的本土政治势力。明治天皇与维新派贵族废除幕府统治,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现代民族国家秩序逐渐建立起来,而主张君主和国家一体的“国体论”也开始出现,这一点为我们所熟知。这一时期也开启了以西方为师的技术革新的转变。
而后继位的大正天皇在位时间(1912-1926)只有短短的14年而已,但大正时期所确立起来的议会政党政治体制一般被认为存活到了1940年代初。在大正德谟克拉西期间,由于天皇羸弱,民权兴起具有了空间。于是在明治所奠基的立宪体制下所逐渐形成的文官政党与掌控军部的地方藩阀势力(长州藩和萨摩藩的军官)进行斗争,获得了短暂的胜利。在短短十几年里,发生了反对藩阀垄断政治、扩大平民选举权的护宪运动,诞生了第一任由平民担任首相(原敬)的内阁,并兴起了大规模工人和农民运动。所谓“国体论”也产生了松动,甚至遭到进步知识分子的抨击。但大正民主仍然被军部夺权、日本滑入军国主义道路所终结。这里最终的标志性事件是1940年右翼首相近卫文麾成立大政翼赞会,并解散所有政党,试图效仿当时的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实现“一国一党”的目标。

图片
很巧,大政翼赞会的标志也有一只鸟
在影片中,火美遭受鹦鹉的镇压和囚禁,可以视为进步派知识阶层逐渐被军国主义者所清理的一个隐喻。而鹦鹉吃人并分食,则隐喻现实中军国主义者(也包括受到军部支持的一些民间右翼暴力团体如血盟团)通过刺杀、暴力政变等方式来实现政权的更迭。虽然火美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在情感上得到了宫崎骏的肯定,但并不是全盘接受。火美通过向天空发射火焰来驱逐鹈鹕,但仍然无法避免误伤哇啦哇啦,似乎表达了宫崎骏的态度:任何一种暴力都不能避免对无辜者的伤害。而历史上即便是较为进步的立宪派内阁政府,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仍然无法避免对底层民造成损伤。(实际上,早有日本学者批评“大正民主”的统称容易让人忽略该时期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发展以及与昭和时期的联系,也容易忽略这种“民主”同时意味着该时期对无政府主义团体、共产党等左翼政党的镇压和非法化。而宫崎骏的隐喻空间似乎并不能容纳这些矛盾之处。
图片
图片
但对国体论的批判确实很好地在这部作品中呈现出来。两种不同势力围绕国体论(核心是天皇与国家、人民的关系)的争议以一个具体场景被暗示。日本将公元3世纪到公元592年的历史称为古坟时代,是由于这一时期的统治者喜好营造大型坟墓——比如推古天皇时期的石舞台古坟。在这个时代的末期,统治者借助律令逐渐建立其中央权力。因而影片中夏子所处产房背后的石墓,应当是皇道的象征。
图片
石舞台古坟(这种古坟也被称为“支石墓”)
产房帷幕上所织绣的图案是一只闪着金光的鸟在水边,则似乎暗指第一代神武天皇的建国传说:一只突然出现的金鵄帮助天皇的军队战胜了敌人。这里可能也在揭示二战期间军队中皇道思想的来源:军队最高统帅是天皇,军人为天皇的荣誉而作战。
图片

图片

产房里所悬挂的纸很明显来源于日本神道教中用于神坛祭祀的御幣。这些被串在连绳上随风吹动的御幣不仅蒙住了夏子和真人的眼睛和嘴,而且像尸布一样将他们紧紧裹住。这里是在抨击自明治时期将神道国教化、与尊崇皇道合一的统治政策(“国家神道”)。而待产的夏子(战日本的隐喻)即将要作为祭品被献给石塔的主人。当火美试图请求石塔背后的统治者允许自己将夏子带走时,她立刻遭到了来自石塔主人的惩罚。影片在暗示,所谓天皇至上的国体论与直接将日本引入战争的军国主义者是共生的。因而,当真人进入产房,火美试图与石墓的神明进行对抗时,他们就触犯了鹦鹉的禁忌。而大叔公所建立的明治体制:皇道、神道思想贯彻于国家、民族和军队等现代性秩序的各个方面当中,使得民众丧失权力,并成为战争的代价。这里的表达其实是非常激烈的,在宫崎骏以往的作品里也从未有过。

图片

可以在神道教的神坛摆设上发现与影片中一致的御幣
图片

四、希望与矛盾

在一系列激烈的批判和警示以外,影片也寄寓了宫崎骏本人的一些希望。
例如异世界中的雾子就被赋予了诸多反思现代性的品质。真人在现实世界中原本是一个不从事劳动、享有特权的寄生者,但通过雾子(在现实世界中是一位女仆)的教育,他学会了与人合作劳动。同时,雾子作为异世界第一层中的存在,她的工作实际上是重新分配食物。需要注意的是,雾子所从事的基本是手工劳动,而非介入工业机器的劳动。当经过沉没的大型船只时,她表示那些“不过都是幻象”,这里再次点明了宫崎骏对技术拜物教的反感(这一主题贯穿于他的作品序列,典例如《幽灵公主》)。因而对于宫崎骏来说,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进行劳动安排和物质分配,而不是技术进步。
图片
图片
对雾子另一些重要的身份交代同样是通过符号显现出来的。例如雾子的穿着是苏式头巾、日式和服与现代阔腿裤的结合,一方面便于行动,另一方面暗示她所受到的多方面影响。而住处墙壁上挂着的连衣裙可能在暗示她和真人一样出身于特权阶层(可能是日本华族),但后来放弃了自己的身份。船上的黑红斜纹旗则几乎明示了她的政治观念——她是一个无政府社会主义者(呼应了《红猪》)。在宫崎骏看来,这些不同的理念可以很好地兼容在一起,而不是简单地拼贴,尽管也会有矛盾的地方。如果我们熟悉他的过往作品,会更好地理解这一点。但这里不再赘述。
而对于真人来说,当他拒绝接替大叔公的工作用石头重新构建一个世界,也就意味着他彻底拒绝了作为精英阶层运用权力自上而下构造世界秩序、替大多数民众做决定的那种知识实践方式。这最终反映了宫崎骏本人的政治趣味。
图片
再一次,矛盾的是,宫崎骏大概很想向观众传递大灾难即将到来,而人类很可能重蹈覆辙的忧虑。这确实不是空穴来风。当今的世界在长达十余年中已经陷入到不断累积的危机之中。如果将宫崎骏视为一个目睹了二战经过并遭受创伤的老人,不少人应该更能够理解他在这部“最后之作”中急于向人们预警的心境。一味地排斥集体叙事,并不会使得统治结构自行崩塌,还可能会使得人们失去应对灾难的能力。但作为一个他所属时代的知识体系构建者(大叔公的一员),他已经意识到自己不得不放手。他没有能力解答这个世界的问题,只能留下遗言。
最后还是以希望作结。在影片中,真人所阅读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扉页上印着米勒的《播种者》。实际上,这本书书名的直译应该是“你们想怎样活下去”(感谢朋友的指点)。我们面临的也许不光是个体的选择,也是整整一代人的选择。而影片里的母亲似乎在说,即便灾难已经到来,我们仍然需要交朋友,走下去,去播撒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只是,留给我们的时间确实不多了。
图片


图片

相关阅读

图片

哪吒2| 阿诺拉| 好东西|劳工现实主义(上)|劳工现实主义(下)|红毯先生|瞬息全宇宙第一炉香|喜福会青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海角七号白色方块海边的曼彻斯特隐藏人物无尽寒夜攻壳机动队让娜·迪尔曼美女与野兽隐藏摄像机功夫瑜伽蛮荒故事乘风破浪西游伏魔篇尊严殖民地天空之眼刺客聂隐娘驴得水海洋奇缘穆赫兰道欢乐颂白鹿原蜘蛛女之吻冷酷祭奠钢琴教师寄生虫小丑沙漠之花反基督者女性瘾者驴得水心之全蚀


图片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