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这个古惑仔你认识吗?韩国BigBang乐队队长权志龙,那么上周他在北京,于是我们家一周搞得鸡犬不宁,又是发布会又是车展各种折腾。妈妈总是操透了心。小学的时候她追李宇春,我有点焦虑,你懂的;后来进了初中,她开始追Taylor Swift,把我高兴坏了,正好学英语啊,于是拼命支持她各种买买买。高中,她开始爱BigBang,于是我又陷入了焦虑,直到有一天,我的同事给我讲了一个她的同班同学的例子,让我豁然开朗。
家长是赋能的工作
这个姑娘叫K,上学时成绩很一般,没有什么志向,天天回家喜欢织毛衣。中学毕业后上了一个本地的大学,找了一个男朋友,也是天天打游戏,不问未来。
K有一个身份她的同学都知道,就是她是学友迷,很多很多年的张学友粉丝。K大学毕业后,和男朋友一起呆在省城C,K找了一份留学相关的中介的工作,也是打打杂而已没有什么成就感。
K毕业工作后,就开始省钱出席所有的张学友演唱会,张学友去哪里她就去哪里。那么她的工资肯定是不够差旅的,K的妈妈知道张学友对女儿来说有多么重要,所以常常会给她凑点钱。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她持之以恒地追星,有一天张学友开始恍惚对她这张脸有点印象了。又过了一阵子,有一次演唱会之后歌迷见面,张学友就跟她攀谈起来。听她说起自己的工作,张学友就真诚地回应了一句话,哦,你也可以出去看看。
这简简单单一句话“你也可以出去看看”似乎改变了K的人生状态。她跟男朋友分手,开始学英语,利用单位的一些工具研究如何申请去美国留学,而且,真的成功了。
去了美国之后,她依然坚持追星,有条件就出席演唱会,继续给偶像汇报自己的进展。美国的学业结束后,你猜猜她做了什么决策?!
她去香港找了一份金融类的工作。之后,近水楼台,她越来越多开始晒“今天又遇到了学友哥哥,一起来张自拍吧!”,现在有足够的钱可以继续看张学友演唱会。又过了几年,张学友不仅记住了她的名字,而且经常见面会打个招呼聊聊天。后来,她已经跟偶像做了好朋友,正巧她的生日是学友女儿的生日,所以他的偶像还记住了她的生日。这个阶段,K的生活状态非常积极,还经常在公司拿奖。
那么我同事的故事,就结束于一次C城的生日聚会,张学友亲自打过来的祝贺生日的电话。K的朋友坐在她身边,感慨,天呢这真的是张学友吗,人生未免太难以置信!
听完这个故事,你佩服的人是谁呢?反正我最佩服的就是K的妈妈了。许多年支持,宽容,信任女儿。不过这是不够的,K的成长路径的关键,是她在追星的过程中,获得了对自己的信心,和对付出就有回报的真切感受。有了自信和成就感,孩子们自己会对自己提要求,定目标,并且努力奋斗和生活下去。家长所需要的,就是创造机会,然后耐心等待。
千万不要小看任何一件,孩子用高能量积极认真做的事情,因为那可能就是他的希望所在。可能你不认可这件事的价值,但是你需要保护他的信心和希望。或许,那些高高站在舞台上的明星,他们在人生的特定阶段,以别人无法替代的方式,给你的孩子憧憬和希望,扮演了你这个家长本来应该做的赋能和筑梦的工作。所以我此时此刻,依然非常感谢权志龙。
焦虑背后的原因
这年头是家长人人都焦虑,尤其是妈妈。有没有问过自己,焦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觉得焦虑主要两大原因造成,一是能力不足,二是关注过头。
我们驾驶和工作,都要学习要文凭证书,但是为人父母,并没有人给我们上学和考试的呢。谁又能说你肯定具备了充分的抚养孩子的条件呢?可能你有本能的爱,但是却不具备其他的技能呢?可能新时期对父母的要求,本来就有新变化新挑战,而你还停留在自己父母的那个时代,以为吃饱穿暖就足够了呢?能力不够呢其实很简单,好好学习,多沟通交流,寻找高人指点。除了爱的本能之外,父母必须具备的,心理学知识,沟通能力,和鼓励激励孩子的才华,都是可以后天习得的。
跟能力相关的,还有可能是自信不够的关系。有一次在家庭教育专家黄微老师的初中家长群里,有个妈妈很焦虑地问了个非京籍孩子不能高考也不想回河北怎么办的问题。黄老师一言点醒,只要你去想办法,一定能够解决。于此同时不约而同地,群里三个家长发了三条关于非京籍学生在北京上学和考试的路径信息帖。所以说,自信是积极解决问题的前提,对孩子对我们父母都是一样。
关注过头怎么破?很多妈妈,把孩子当作实现自我的重要部分,这个压力实在太大。尤其是全职了很多年,孩子就是生活的全部。爱需要智慧,需要分寸,爱过猛,用尽过头,对不起,就捏碎了。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空间去探索自我,需要自己犯错自己总结规律,需要自由去尝试独立。你的关注无非是一种限制和压力。
无边的压力天空
今天的社会,竞争更加激烈,而我们的父母,常常期望孩子能做出,他们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口口声声我那时候怎样怎样,你现在多么幸福物质条件多么好,所以你当然应该做到。其实这套理论完全没有逻辑。谁说了物质条件好就一定要成绩好的呢。如果我是孩子,我会反过来问你,谁让你创造了这么安逸的环境,让我失去了改变命运的动力呢?
你要求孩子的,自己能做到么?我们让孩子一回家就学习,自己能一回家就做家务或者读书么?我们让孩子规律作息,制定计划,请问你自己做计划和日程表了么?还有我们让孩子做奥数题上常青藤,请问如果是你,就一定能做到的么?
如果你承担了家族的压力,那么就更加杯具了。有一个北京妈妈,孩子考试一不好,她第一反应首先想到的就是无法向婆家交代。知识分子的婆婆平时言语温和有礼,她也并没有意识要保护孩子或者去反抗。有一次收到婆婆的邮件,说现在孙女成绩不好,更不能出国,要留在身边高考考个二本三本,将来好许配一个,贫苦的外地高智商孙女婿,这样“家族下一代才有复兴的可能”。她看到这封邮件才突然醒悟,她和孩子承担了家族多么不切实际的期望,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
你有没有试过养花但是在过程中一直给花株施压的呢?
中学生的孩子象一个弹簧,你压得越重,他们反弹的力量越大,弄不好就弹飞了或者压坏了。他们对你的压力和焦虑也是非常敏感的。
在一个不平衡的扭曲的环境中,他们会自己寻找出路,他们会逃避,他们也会把兴趣转移到学习外的其他地方,所有能给他们解压的地方。
不论你承担了什么压力,想要激励孩子,首先要放下焦虑,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要给孩子信心。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制定目标,让孩子看到付出可以带来成果,需要给他们赋能而不是打压。
感谢您欢迎您关注 “零零后出国党”
每天为您分享原创的留学、教育和生涯规划信息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