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纯:我一直很勇敢

马思纯:我一直很勇敢

iDestStudio 内地女星 2024-04-08 11:57:35 54



人既是孤岛,也是群岛。马思纯曾借着“李衣锦”,在微博上留下如此感言。比起外界对她的种种揣测和评价,她自有一种恒定的坚持。过去那些确凿无疑的种种经历,如今成为了令她可以继续扬帆起航的风,她适应着外面瞬息万变的世界,变化得越发地笃定,平静,感受着内心深处的回响。






摄影师隋建博(Jumbo Tsui)对这位与他同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师姐马思纯,一直保留着相当深刻的印象。他们初识于微博,从互关好友渐渐发展到现实生活里的朋友,“我印象最深的,是从我们认识到现在,她总是下意识地喊我‘师弟’,好像从来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改变。”
 
这则从旁人口中吐露的小事,成为了采访的引子。“十八九岁时认识的人,那时结交下的情谊和现在结交的可能会有所不同,那时会更纯粹一些。无论他现在是什么样的身份,或者是我又发生了多大的改变,职业的变化,年纪的变化,但只要每次再见到,我觉得大家还是过往的那种相处方式,那我觉得,这么称呼就挺好……”对她而言,这个称呼带着记忆的分量,过去的时光和情感,并没有因为过去而消逝,她通过这个简单又常见的称呼将那段时光和感受作为记忆保存方式。


有些事,她会选择将其保留,并让它和那时候的感受在记忆中发酵,但有些事她会选择以另一种方式“归还”——还给时间本身。她内心的冷静底色掌控着这种抉择,在选择项之间不断切换着自己的决定。比如这两年,她决定尽可能减少“自我反省”的时刻,“我现在学会的是要放下。放下过去,放下与我无关的一切。”
 
近几年,她养成了一种全新的日常仪式感:在一天结束之前,入睡前的一到两个小时里,她希望保持独处的状态,腾出时间和内心的空间留给自己,“要和清醒的自己再好好待一会儿。因为那是我自己一个人最轻松、最清醒的时刻。”她觉得自己好像是抽离了出来,得以好好感知内心的重量,将这一日的内心深处感受和学习经验的延续融合在一起,用“另一个自己”去注视和感受自己的状态,进而可以变成某种力量,可以冷静地面对事情的发生。如果正好是在组里,那这宝贵的两小时的时光就会拿来为第二日的戏份做功课,“比如再想想,这场戏我该怎么演会比较好。在这段独处的时间里,我的脑子往往会忽然冒出很多想法,然后做更多的规划……”她说,“我觉得自己慢慢地已经变成了一个喜欢做规划,也喜欢为未来做很多准备的人了。”
 

在讲述这一细微的内在改变时,她提到了过去。任何一样微不可见的“改变”都绝非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量变缓缓靠近了质变。过去的经验把她这些微不足道却在日积月累中最终掀起巨变的努力变得弥足珍贵。过去的时间里,她走过了那个转折点,渐渐地,无论是对待工作、朋友相处、独自处理重要的事情,理性的程度与对事物把控的能力的深化,让她也为自己感到惊讶,更多的则是惊喜——如果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种类似于经验值累加的成长是一种“进化”。
 
不过,她并非是孤立地“进化”的。佐证这一论点的是她本人借着《烟火人家》中的角色“李衣锦”,在微博上留下的一句话:“能做自己的岛,也有群岛可相依”。“这可能是我期待人活着的理想状态,你自己可以是一个很独立的岛屿,外表上看似没什么依靠,但在海平面下,也许会与其它岛屿有所连接。这些是情感连接,包括你的社会关系,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这些东西不那么显像。但也意味着,当遇到困难时,你既可以独自面对风吹雨打,与人产生碰撞,但是当你脆弱,渴望爱和需要爱的时候,自己仍然是有所可依的。”
 
事实上,这番回答中隐藏着一层不易为人所觉察的主次关系,群岛构成的前提是要自身先成为“孤岛”,孤岛并非是孤独和无助,而是独立,这代表人首先要先接纳自身的状态,了解自己的处境,才能够与他人构建连结。一个人活在世上,一边寻求着独立自强,一边又与他人的关系逐渐变得十分密切,孤岛也就渐渐形成了群岛——这便是马思纯在这两年中对自我接纳的日常感知。“以前我对自己关注得有点少,这两年,我想要学会先关注自己,想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正视自己,接纳自己,更要相信自己。”
 

尽管并未言明“要的是什么”,自称“并非无欲无求”的马思纯,相较过去,她鼓足了勇气,也卸下了重担,像是重新踏上了探索人生的道路,并且要从当下对自我感知的力量中移交出一部分用来慰藉那段过往过度自省的时光。“以前,我可能会比较逃避,对很多理应再争取一下的机会,总会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会觉得‘这也没什么’。但现在不会了,我想要为自己渴望的事情作出更多的努力,再争取看看。比如说,如果我有特别喜欢的剧和角色,我也会和团队的同事商量,‘我特别想接这个角色,那我们看看可以再怎么努力、争取下’。我现在想的就是,我要好好演戏,尽可能地多接自己喜欢的角色,有困难,那我就付出比过去更多的坚持,去攻克它。”
 

 



人在坚持不懈的做事过程中会慢慢察觉自己的改变。数年如一日地做同一件事,也会逐渐清晰自己对自身和世界感知的边界在哪里。每一次的认知都是对自己进行再一次的认知,即便是对未来的预测有限,但马思纯也在试着看清自己的方向。
 
今年热播的电视剧《烟火人家》中有一段李衣锦与母亲争执的片段。常年被母亲处处管教,因而谨小慎微、无法自由过活的李衣锦,与母亲爆发了一场直剜内心的剧烈争吵,字字扎心,情绪真实得打动了大部分观众,与她共情。当然,打动观众的前提,要先打动自己。她在角色里放入了足够的用心和真诚,但并非毫无保留地、不管不顾,而是有的放矢。如今的她早已学会为自己真实的人生与角色之间划出了一道边界,要凭这薄薄的屏障,让自己免于过度入戏的伤害。


“我以前可能会把自己的部分带入得过多,然后自己很难走出来。但现在对我来说,演戏就是演戏,我会更纯粹地从角色的视角,思考她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情绪。当然,她肯定也会有我自己内心的东西投注在里面,那是一个加持,只是这样……”她说着,“我以前好像特别享受那种沉浸在戏里,或者说沉浸在一种由角色引导的真实感受。但现在该宣泄的时候就宣泄出来吧,该表演的时候就放在戏里,戏演完的一瞬间,我就应该回到现实生活当中,回到那个阳光又灿烂的自己。”
 
十年,总被视为极其有纪念意义的节点。十年,可以见证时代的更迭,社会的变迁,还有人的蜕变。她在十年前的电影《左耳》里饰演过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黎吧啦,那个在故事里敢爱敢恨,凭着一腔孤勇为爱执着,也为爱变得卑微的女孩,仰着一张青春无敌的脸,陪伴了许多人青涩又充满追忆的青春期,有人在网上还翻出了当年百度对马思纯的标签,“有一种青春叫做黎吧啦”。如今,黎吧啦的再现,又有着与这个时代相符的记忆点,她被寄托了这一时代年轻人的不安与幻想,以及渴望自由不羁的愿望。当“黎吧啦的仿妆”频频出现在搜索栏,她又开始见证新的十年,以及新的一批人的青春期。当然,黎吧啦也很有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继续被人提起,只要一直有人记得。
 

黎吧啦被记了这么久,让马思纯也感到十分意外。《左耳》是她被大众熟知的契机,那像是个时间记忆点,锚定了她在大众心目中的最初印象,也寄托了他们对青春的怀恋。关于外界对黎吧啦的喜爱,马思纯也曾好奇地问过身边不少喜欢黎吧啦的朋友,他们给出的答案相似,大多都想要活成黎吧啦那般洒脱又勇敢的样子,“就像是《七月与安生》里那样,七月总想要活成安生的样子。
 
如今再回头看黎吧啦,或者说借此角色再回头看当初的自己,许多体验早已不可追。时间有着其特定的速度,而记忆又像是天生的剪辑手,能保留在脑海里的特征最明显的片段,“她(黎吧啦)是在我那个年龄段和演员阶段最美好的记忆了。即便是现在的我,回去再演她,也许在表演方法上会有所进步,可能会更成熟一些,但黎吧啦的青涩与那时候的我是息息相关的,那个年纪所感知的世界与当下的我感知的也完全不同了,所以最好的安排都在那时遇到了。”


她感谢所有人对黎吧啦的记得。但是对演员而言,职业生涯中注定会和许多个风格迥异、命运多变的人物产生连接,并以后者的身份在不同的故事中短暂但密切地活过一阵。对马思纯来说,以前是,未来也会如此。她在尝试更多角色的可能性,渴望另一个人的生命在进入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希望她们的喜怒哀乐和人生故事被更多人看到,因为每一个角色都被她注入了心血和精力。
 
“我很希望自己还能再演一个角色,可以超越大家心目中对黎吧啦的喜爱。黎吧啦是非常有魅力的女孩。她对我来说,有加持的作用,她也赋予了我很多魅力。我希望自己可以再创作出一个精彩的角色,然后被大家记得。”
 

 



最近半年,马思纯拿到了潜水证。
 
这是意外收获。她对潜水产生热情,初衷是公益,为了保护珊瑚和海洋生物,潜入海平面以下,去捡拾被人类随意丢弃的海洋垃圾。她曾经看过一部海洋科普纪录片,旁白冷静严谨地介绍着海底不同深度对应的环境和生物的状态。微光照亮下,镜头牵引着观众的视线不断向下,仿佛在进入一个永无止境且暗无天日的无底洞,持续冒险,一种因未知和黑暗而产生的难以言说的恐惧,令屏幕外的观众,包括她,胆战心惊。
 

但等她正式下海后,这份恐惧倏地烟消云散,被海洋的温柔和包容所击碎,海洋大方地向她献上勃勃生机的多样生命轨迹。在那个不依靠声音交流的海底世界,她听到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声音,看到了各种各样以往在陆地上从未仔细端详过的风景。“很多我从来没有见过的鱼的颜色,珊瑚的色泽。你看到的、感受到的,只有你和海水,仿佛自己与天和地,相融在了一起。那种感觉很奇妙,我真的很喜欢。”
 
寻觅与掌握人生的方向,和潜水之于她的感受有着相似之处。人总是容易对未来忧心忡忡,所谓的明确的目的地更接近于伪命题,方向也好,目的也罢,是需要一个人独自徒步走了很久,才会在心中隐隐出现雏形,发源自一个人的内在、本真的自我探索里。而行走和探索本身就是在不断地和自我内心的焦虑、不安、恐惧抗衡,当意识到自己要什么时,就意味着也能够击碎这些屏障,更加稳固地前行。马思纯有着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她允许外界的东西进入自己的视野,将自己的心打开,吸收它们,然后将它们消化成认知深处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不过是引子,是线索,它们塑造的是自我的基底,是让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根本。
 

“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老话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得到的不光是知识,是让人豁然开朗的道理。你会渐渐明白,人有多么渺小,另一方面又会觉得人的一生如此短暂,理应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创造意义。”
 
没有任何一段时光是被荒废的,只是积累缓行。过去两年,学习爱自己,成为了马思纯最重要的人生方向。如今看来,成效卓著。最大的进步,就是她逐渐成为了热情探索世界,为自身提供养分和动力的探索者和积累者。她感到自己生活在真实中,通过观察和感受生活细节,学会获得力量。即便是独自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她的内心也是充盈的。她会全方位地调动了自己的心理功能,去和那些思辨的、逻辑的、感性的东西产生共鸣,“我开始越来越好奇这个世界,即便是呆在房间里,我也会想着要探索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她乐在其中。


在这段宝贵的休息时光里,她迈向了更辽阔的远方,观看了很多音乐节,将身体交给律动,将心情交给音乐;她看了很多场足球赛,为球场上有目的、有野心、有激情的厮杀感到酣畅淋漓;她欣赏了很多部电影,体验他人层出不穷的鲜活人生……这一些闪着碎光的记忆片段充盈了她的日常,也丰满了内心。她开始能够迅速地把握着它们,并令它们浮现出真实的模样,给予自己的力量,产生新的自我。
 
“过去我所接触的这些,让我的内心比过去要丰富很多,我觉得内心的丰盈是自信最大的源泉。”她说。



如今的她正在以一种循序渐进也坚定不移的方式,持续地检验着自己,从一处情景走向了另一处情景,不断地重新锚定自己的前行方向。今年2月,她在微博上展示了一张从未发布过的照片,照片中是两年前的她。彼时,她正因病情服用药物的关系,体态丰满,与如今的她判若两人。文案处,她写道:“我直视那个自己了。在这一瞬间,两年前的我与现在的我和解了。”这是一张本不打算公示的照片,马思纯曾犹豫过。那一天,工作人员提议她应粉丝的要求,做一期健康减肥的视频,在向她索要对比照片时,她在手机里翻到了这张照片,但起初她不打算给出。


“因为实在有点太……”她笑道。此事原本可能无疾而终,但过了几天,正好是在除夕夜,她再次翻到了这张照片,忽然内心触动,“如果我没有办法接受以前的自己,那我要如何向前,变得更好?无论过去的我是什么样子,或者曾做过什么后悔的事情,但人总要正视、接受过去发生的一切,因为那是一个和自己和解的方式。”于是,她还是决定向大家公开,因为那是她自己给自己的一个交代。


“那你觉得现在的自己是一个勇敢的人吗?”
“我一直都是个勇敢的人。”她回答得毫不犹豫。

 

















节选自《iDest MAGAZINE》2024春季
封面故事 马思纯:我一直很勇敢

摄影: Ye Fei
造型: SueLynne
采访/撰文: 徐小喵
发型: 贺志国
化妆: 王璐
制片: 好然
平面设计: Gee
时装助手: 康康、闪闪
化妆助手: 韩袆、桓桓
场地: 予我空间
灯光/器材: 上德大象

出品: iDest Studio




@iDestMagazine2024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