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伟和吴亦凡要拍新片了,叫《欧洲攻略》。自媒体上,除了粉丝,绝大部分自认对电影残存一点认知的观众第一反应就是:烂片。有伟仔影迷直接表示:人心不古,他(指伟仔)已经开始"下海"了,这种老帅哥+小鲜肉的模式不就是拍给女人看的荧幕AV?不是下海是什么?其实这种都算是理智的,更有网友就直接抛过来一句:烂片,因为有吴亦凡。
"吴亦凡"成为了触动网友"烂片神经"的直接导火索,回国发展至今,吴亦凡拍摄了9部电影作品,已经上映的主演作品《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赢了票房输了口碑,开启了吴亦凡里程碑式的"口碑毒药"生涯。
《老炮儿》风评再好,观众记住的还是吴亦凡、李易峰的稚嫩演技,仿佛他们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带动票房吸引粉丝经济,更是为了衬托前辈,巩固"偶像没有演技"的大众固有印象。《美人鱼》亦是相同,"鲜肉"这把剑,正反两面,都被精明的投资人用到极致。因为有吴亦凡,所以衬托得周星驰更加周星驰,而他的身上只不过被刺上了几个明晃晃的烫金大字:"商业价值"。
"吴亦凡们"是文艺癌的死敌,文艺癌患者秉承着:【偶像都不能是好演员 比我好看的都是小白脸】这样的精神信条在豆瓣知乎大行其道,在他们眼里,只有黄轩这样的从籍籍无名到"一片成名天下知"的,经历过低谷"文艺青年"才有资格站在【演员】的光环下享受名气的沐浴和观众膜拜的洗礼。文艺癌患者们对爆红的偶像有着莫名的憎恶,他们可以用长篇大论讨论着"是信仰还是死亡"的虚伪命题,但对人气偶像的演技问题却是出了名的武断决绝,总结起来就是:"头可断,蛋可碎,偶像当演员就是罪"。
从《有一个地方》到《老炮儿》,吴亦凡从一个面瘫而且不知所云的大提琴手,摇身一变变成了跋扈嚣张的富二代小飞,演技上面不吹不黑,顶多是从30分变成50分,照样还是不及格,但是却有提高大家也是有目共睹。歌手出道转型做演员,"唱而优则演"是演艺圈亘古不变的定律,作为没受过专业训练的歌手,有些固定的可以从经验中或者学校里获取的表演方面的知识他是没有的,所以每部电影对吴亦凡来讲都像是一张由完全陌生的知识所组成的卷子,第一次答难免落花流水,第二次答可能也差强人意,但是长时间高密度的努力练习之后,结果还会是第一次的30分吗?
大提琴手,问题少年,神话人物,顽劣不堪的富二代,DJ,模范学生,这些都是吴亦凡已经演过的角色,虽然这些角色大都逃不过外形帅酷内心苍白的主角魔咒,但如今的行业风气就是,没什么人还在乎电影本身的艺术创作,电影只是庞大的赚钱机器的代名词,只要能保证票房,粉丝喜欢你演智商无敌的高富帅你就得聪明过爱因斯坦有钱过王思聪,脸上还连个痦子都不能有,这个行业靠粉丝吃饭,许多心酸无奈不是一个人能左右的。
他在试戏的时候也演过先用左手握住右手,从头到脚机械性地抽搐了一番的帕金森病人;也化身过戴着两根大金链,前呼后拥去餐馆,伸手猛捶茶几:"怎么还不上菜!"的黑社会老大,可惜谁会去找他演些角色呢?吴亦凡曾经表示他很喜欢周星驰的电影"他的喜剧永远透着一种悲,最好的喜剧是以悲剧为内核的,最好的喜剧演员也往往比较悲情,他的作品和许多夸张的闹剧不一样,永远包含着一种有笑有泪的情怀。"如果能在台上有笑有泪,谁会去选择当个面瘫,做耍帅这种照镜子就能做的无聊事儿?
曾经开过这样一个玩笑,我说他的演技跟我们的脸一样平凡,或许有人是天生的演员,但毕竟希斯莱杰和汤姆汉克斯都只有一个;他和你我一样,要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要走一条坎坷崎岖的平凡之路。相对于做时尚和出唱片,没什么人在意的他的演技,却被他用磐石之心,时时镂刻。他在能改变的范围内,尽量挑战不一样的角色类型,比如《西游伏妖》的唐僧,你能想象一个偶像剃了头发去演一个啰里啰嗦的和尚吗?
他或许是金石,或许是朽木,但当你还沉醉在夜空的星辰璀璨难以自拔的时候,吴亦凡已经抄好行囊,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向有着灼灼日光的黎明了。
跟着他自己的节奏,向梦想一步步靠近。
至于什么节奏这件事,点击【阅读原文】来感受咯~
长按上方二维码一键关注 优酷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