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锵锵匠 来源 | 锵锵匠(ID:QiangQiang_Jiang)
前段时间,《后来的我们》频频登上热搜,朋友圈里弥漫着淡淡的哀伤。
前不久,第一次做导演的奶茶刘若英在微博上发长文记录自己和周迅的友情故事,并po出两人20年来的合影,感慨:
“這20年,我們從懵懵懂懂變成了另一種懵懵懂懂。”
原来,在电影背后,还有一段刘若英和周迅的故事。原来,“后来”的故事里,不只有爱情,还有陪伴了我们整个青春的友情。
01
20年前,刘若英和周迅因为拍《人间四月天》相识,那年,周迅24岁,刘若英28岁。
这个徐志摩的爱情故事里,周迅扮演淡漠深情的林徽因,刘若英则是苦守爱情的张幼仪。
戏里爱上同一个男人的她们,戏外成了好友。
刘若英说过,她和周迅一样,都是为了演好角色把自己伤得很深的女演员。
周迅则说,演《人间四月天》,“改变了我的性格”。她给刘若英写信:“我好想你,我看到天就想你”,这样文艺气息十足的调调,真的很周迅,也很刘若英。
2015年,刘若英开演唱会。
她把舞台布置成一张大大的床,被子里,周迅、汤唯、桂纶镁一个个意外现身,四个人穿着最随性的睡衣,把舞台变成了闺房,唱起那首《我要你好好的》。
她们真的是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赴这场好友的约会,那首歌,未必唱得有多完美,但却是唱给最好的朋友听的,最美的心声。
去年,周迅拍《如懿传》,大戏,要拍八个月,刘若英趁休假的时间从台湾跑去横店,探周迅的班。两个人在拍戏的间隙爬山、吃面、看电影,一起待了整整21天。
不像两个大明星,倒像是两个好不容易凑在一起的小女孩。
刘若英说:认识19年,有些东西可以一直不变,真好。
02
不变的友情背后,其实是两个女人各自成长的漫漫岁月。
能够成为好友的人,就算看上去互补不同,骨子里也都有同样的品格气质。
就像刘若英和周迅。
她们都是在爱情路上磕磕绊绊、流泪流血的人。
刘若英对陈升的苦恋,还有那期《桃色蛋白质》,至今是多少女粉丝心头的泪痣。她无数次在演唱会上唱着歌,流着泪,眼泪里的故事被千万次解读,却始终没人给她真正的慰藉。
直到七年前,奶茶通过个人网站发布婚讯:“是的,我结婚了。收到大家的祝福。谢谢大家的关心。”
简单明了,却很笃定。
那一年,她41岁。
那个一次次唱着《为爱痴狂》流泪、那个曾在演唱会上哽咽着说“我可能,真的嫁不出去了”的女孩,拥有了她最渴望的人生。
从此她的微博上,少了冷清自持,多了自在惬意,二人世界、三口之家,45岁做了妈妈的奶茶,有了那么多人间烟火气。
周迅也是个为爱可以舍了命的女人。
好友陈坤曾评价她“一池清潭水,两眼跨忘川。”
她对于爱情的态度,从不遮掩。从贾宏声到朴树,从李亚鹏到李大齐,她的每一段恋情都那么轰轰烈烈,带着一腔奋勇,不顾一切。她曾经因为爱情失声痛哭,曾经那么笃定地告诉全世界“非大齐不嫁”。
直到2014年,她在微博上云淡风轻地亮出一张与男友的合影:
“请大家多多关照”。
直到那一年,她穿着简洁的婚纱在一场公益晚会上举行了婚礼。
爱情故事里藏着的是一个人的人生故事。
周迅和刘若英有很相似的地方,她们都是外表看上去很冷,心里却火热,也都是那种活得有点轴的姑娘。
这种轴,是一种真。
所以,48岁的刘若英,44岁的周迅,依然活得像个少女,皱纹带不走的天真,是岁月的馈赠,更是天性使然。
其实爱情也好,事业也好,人生也好,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锁新的体验,用自己的节奏去挑战和重新打磨。而彼此,永远是站在不远处默默看着你的朋友,当你需要,我就会出现。
正因为此,她们做了20年的朋友,不需要在媒体面前秀友情,远非那些塑料姐妹花可比。
03
这世间的友情,有千万种面貌。
比如高晓松和朴树。
高晓松曾有四五个月没活干,最惨时去找朴树借钱,朴树是出了名的闷葫芦,高晓松要借15万,朴树的回话就两个字:账号。
高晓松笑说后来朴树也过了气,跟自己又是俩字:还钱。
有些人就是这样,他从没遮遮掩掩地跟你说过漂亮话,却能在你最难的时候,没有一丝犹豫地伸手帮你,这样的人,是值得的朋友。
比如刘嘉玲和王菲。
刘嘉玲被问如果朋友来家里打麻将,一定要放炮的时候会放给谁?
嘉玲说是王菲。
“因为她一定要赢,她说,可以说她不懂唱歌,但不可以说她不懂打牌。其实她牌技很差的,我要哄她。”
这就是朋友,肯在你介意的事情上用心思,哪怕只是一场麻将,也想好好保护你的介意。
这样的友情,没那么女神,却很暖。
04
记得有人说过,其实友情比爱情更挑剔,因为没有一纸婚约的捆绑,友情说散就散,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历久弥坚。
M是我读书时最要好的朋友,大学毕业后,她为那个谈了五年异地恋的男友只身去往上海,然而最终还是分手收场,因为情伤,M辞职去澳洲呆了两年,那时候,她的QQ签名经常是“不知道被子里的自己是不是还活着”。
担心她,我每天算好时差陪她整夜聊天,经常聊到天亮捧着笔记本电脑就睡着了。这么聊着聊着,她回了国,在北京找了份工,日子渐渐安稳下来。
再后来,我也因为工作关系来到北京,她却被公司派去驻外,临走那晚,我俩吃完饭还舍不得分手,一起找了家小酒馆,喝了一夜的酒,说了一夜的话,又哭又笑。
她走后不久,我在工作中因为别人的失误而受到牵连,被团队伙伴中伤和孤立,就请了假回老家散心。清楚记得那天傍晚,跟我妈散步回家,发现门口站着一个人,竟是M。
她说没什么事,就是出差路过这边,觉得不放心,来看我一眼。我们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聊了会儿天,她说明天要走,坐上出租车匆匆忙忙离开了。
其实她只来过我老家一次,我没法想象她是怎样连夜从北京跑到这里,又是怎么找到了我家的小区,她分明是一个开车出了三环都会迷路的人。
此后我们一直分隔两地,各自投身生活的洪流,一刻都不敢松懈地往前奔。她和朋友创业,起起伏伏,成了有资格登上杂志的女强人,我离开杂志社,选择了最喜欢的写作,成了“赶时髦”的公号妈妈。
我们都从少女变成了新娘,再变成妈妈,不再天天聊天,也不会时常见面,但遇到牢骚麻烦和拿不定主意的事,还是习惯给对方打一通电话,她来北京出差休假,一定是老友相见欢。
其实大多数好朋友,都不是天天见面的,即便人生的交集不像最初那样密集,但在忙到翻天的深夜里看一眼彼此的朋友圈,也会觉得莫名的安心。
三毛说:
“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态,而偶然话起,心中仍觉温柔,就是好朋友。”
我能想到最好的友情,就是分开时各自精彩,一转头你就会在。是不管过去将来,无问西东的存在。
在这个连爱情都随时可能分崩离析的时代,我们越来越难说出“永远”两个字。但感谢还有这样不变的友情,即使我在北京,你在台北,她在新加坡,即使风尘仆仆好久不见,但亲爱的,我要你好好的。
*作者:锵锵匠,职业媒体人,一枚健康活泼的元气妇女,写写有意思的文字,看看不一样的电影,带你在声色影像里看真实人生,微信公众号锵锵匠,欢迎关注。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别忘了分享点赞支持阿何哦
阿何,清华大学理工男,职场充电宝&唯库创始人,感性理性兼备的写作者,国内知名个人成长研究者,个人公众号:阿何有话说(ID:aheshi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