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易行难,知行合一更难。
对公募基金经理而言,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不难,难的是面对困难的时候能不能坚持下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对抗阶段性的压力和抵御外部的诱惑,做到处变不惊,中信保诚基金基金经理兼权益投资部总监王睿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投资哲学。
王睿直言,一个既定目标的建立对于在困难时刻坚持自己的框架很有帮助。他总结道,方法论是为投资目标服务的,其目的是通过一套方法体系让投资目标可达成的概率稳定可控。而且,方法论本身也没有好坏比较,有的是适不适合,要与投资者本人的性格和知识结构匹配。在他看来,方法论需要迭代和进化,但核心的框架不应该有经常的变化。
“我自认为是比较理性去做定价的一个人,而且我也不太喜欢去盲从或者追涨杀跌,尽管这样可能会错失一些趋势性机会。”王睿称。“一旦设定好目标的话,我会锚定自己的中长期目标。”
为此,王睿设定的目标是,寻找有保护的成长,努力寻找一些预期利润三年一倍的个股投资机会,希望通过个股收益率的累积在中长期能够实现15%左右的复合回报。在他眼里,尽管这不是一个容易的目标,但还是一个有可能实现的目标。与此同时,无论是相对排名还是持有人体验来看,这都是一个不错的收益率。
新经济e线注意到,作为公司权益投资的灵魂人物,王睿带领的中信保诚基金投研团队始终秉承价值成长的投资理念,用价值的方法投资成长股,在价值股的选择中注重标的的成长性,将投资收益根植于基本面研究。在长期深耕中,中信保诚基金形成了鲜明的权益投资特色,打造出一支有富有战斗力的队伍,以王睿为代表的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们在科技、新能源 、消费、先进制造等行业上深度研究,持续取得出色的成绩。
投资风格:价值成长结合体
总结王睿的投资风格可以发现,价值成长结合体是最好的描述。按照字面意义,成长很好理解,而价值成长则在这里设了约束。不同于其他纯景气周期的投资方式,王睿会比较关注安全边际,希望去找到一些有保护的成长。
一方面,这个企业在不停的成长;另一方面,在买入的时候定价相对合理,能较大概率实现其预期回报。在买入每一个公司或者去看每个行业时,他都会做一个未来三年的目标市值,然后倒推回来,希望这个空间是足够的。
新经济e线获悉,回看王睿的从业经历,他走出的是一条典型的明星基金经理成长路径。2007年-2009年,王睿任美国国际集团投资部(AIG Global Investment)研究员;2009年-2015年,王睿加入中信保诚基金,先后任研究员和研究部主管;2015年至今,王睿任中信保诚基金基金经理和权益投资部总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王睿在管基金6只(份额合并计算),管理规模合计近百亿元。
可以说,践行价值成长的投资理念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截至2023年3月31日,按任职时间从早到晚排序,王睿在管基金任职超过三年的基金中,中信保诚精萃成长混合A、信诚优胜精选混合A、中信保诚创新成长混合A等3只基金业绩均表现优异,近三年回报分别达67.66%、78.23%、116.77%,同类排名也遥遥领先,分别为64/511、98/511、2/34。(业绩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排名来源: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排名发布时间:2023.04.01)
新经济e线获悉,王睿这一投资风格早在2017年就基本成形。“经历过2015年的去杠杆和2016年的熔断之后,自己静下心来思考得出的结论就是,个人更适合争取赚一些稳定成长的,也就是确定性更高的这些钱。”王睿表示。“本身作为一个研究制造业出身的人,就更适合去看这类的机会。”
事实上,从王睿的成长路线图来看,他早期出任研究员期间就与制造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初,在AIG担任研究员期间,他主要负责看周期和和制造领域,正好碰上那时候煤炭、钢铁是个好行业,投入的精力就大一点。后来,王睿加盟中信保诚基金时应聘的也是煤炭和钢铁研究员。进来以后,很快又增加了电力设备、新能源,再就投向了先进制造。
“电力设备那个时候比较火,当时主要是电网,到后面就变成了光伏、新能源车。这些行业一起看过来,然后到2013年底的时候接了研究部的管理工作。”王睿回忆道。“那时候科技股比较流行,也就有了比较多的精力去深入研究,基本上整个制造业、科技类领域都花了比较大的精力。后来,在出任基金经理后,个人对这块也是持续的投入精力,一晃就是七八年。总之,这一块其实看的时间会比较久一点。算下来,我可能是业内比较早研究特斯拉产业的。”
王睿坦言,自己更倾向于整个行业有扩张的公司,行业需求在不断扩张,像新能源车、光伏每年能看到行业的快速增长。但是,很多周期品只是价格的波动,整体需求是稳定的。要么来自于供给端的收缩,要么来自于需求的小幅扩张以及供给的刚性。因此,这类短期价格波动的钱其实不是太好赚。
“总之,个人现在比较喜欢找三年利润翻一倍概率相对比较高的标的,整个估值体系也相对比较稳定。其实,周期股估值稳定性并不是特别高,我后来对周期股投入的精力,就是价格驱动的东西投入的精力相对少一点,因为你很难判断底部。”王睿表示。
选股框架:“不可能三角”有取舍
针对具体的选股框架,王睿坚信,中长期维度来看,盈利的持续增长是股价上涨的最大驱动力。不过,通常情况下好公司、好行业、好价格被认为是“不可能三角”。也就是说,在既定时间的范围内,希望买到一个当期估值比较合理,盈利增长也比较优秀的公司,其实是比较难的。基于此,王睿改为用胜率、赔率和效率进行表达。其中,胜率代表了企业未来的盈利的空间,赔率代表了企业的安全边际,效率则代表了时间。而王睿的取舍在于,在牺牲一定效率的前提下,尽量使胜率和赔率能够匹配投资目标。
据新经济e线了解,整体来看,王睿投资上是偏左侧和偏逆向的,不会过多参与比较热闹的板块,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底部或者偏左侧品种的布局上,希望能够通过时间的价值去实现比较高的胜率和赔率。他甚至会牺牲掉一部分的效率,去寻找一些在2~3年中长期的维度能够带来较好复合回报的品种,不太急于在短期做过多的收益率的纠缠。
王睿透露,他聚焦的目标是寻找预期利润三年一倍个股的投资机会,比较强调企业的定价。如果这个目标价满足三年翻一倍或者差不太多的回报,他会考虑去做一些比较和买入。与此同时,他对企业的安全边际也有比较高的要求,希望它能够既有成长性又兼具一定的安全性,不至于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估值的损失导致收益率无法达到预期。
他举例道,拉长时间来看,光伏行业还是一个比较好的行业,有很高胜率的方向。这表现在,其盈利增速都很快,未来三年实现利润的增长,甚至好多公司可能一两年就能实现利润的增长。与此同时,行业内有大量的公司估值就在10倍附近,或者说10~15倍的估值区间,只不过在效率上可能有一些不太确定。(对提及的行业不做任何推介,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
在投资组合上,王睿用“点、线、面”三个字进行描述,即从线(即中观行业比较)出发,向上构建面(即组合),向下突出点(即个股),而线是连接面和点的核心。在王睿的投资框架里,行业比较是组合构建的出发点,他会基于一定的时间期限,综合考虑行业空间、发展速度与竞争格局,集中力量寻找方向正确的行业,以提高组合胜率。
“在选出行业后,我们并不是说把增速最快的行业或者渗透率最低的行业去配置一遍,行业比较只是选择做资产配置或者组合配置的一个出发点,最终还是希望从中找到符合三年翻倍要求的这些个股,去作为组合的落脚点。”王睿解释道。“我们整体擅长的还是行业和产业的研究以及个股的挖掘,所以可能会对风格不做太多的判断,尽量减少宏观交易的频次和操作。”
落实到投资操作时,王睿始终严格遵守自己设定的“3+1”选股策略:“3”指的是空间、时间与安全边际。具体来讲,是以三年左右的时间维度,一倍利润的空间维度,并采用相对保守的估值体系预测安全边际来进行选股。而“1”指的是对于治理结构不达预期的公司采取一票否决的操作。
回顾过往的投资经历,王睿始终专注于选择业绩增速和估值匹配程度较高的行业和公司,偏好在成长股景气度左侧的时候买入,以带来估值上的保护,同时设置止盈目标价,将股票的买卖行为从市场情绪因素中剥离。王睿的这套体系虽然使得基金会放弃最后一波“鱼尾”行情,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免承受从峰顶下跌的巨大波动,降低成为在高位介入的接盘侠的概率。这样的方法决定了,王睿管理的基金产品在短期收益率弹性上可能不占优势,但拉长来看,由于犯错的概率可能降低,基民的持有体验较好,这才有助于为持有人真正争取回报。
后市展望:A股估值或仍处中长期低位
此外,从市场风险偏好来看,自2022年以来,A股(包括港股)“复合政策底”或依次确立,中国权益市场有望迈过熊牛切换拐点。指数ERP数据显示,当前整体估值处于中长期低位区间。特别是港股定价基本反应了悲观预期。截至目前,恒指徘徊在19000-20000附近,到达“正常”市场的合理估值的低位区域,估值在均值下方一倍标准差附近,风险溢价有望反弹打开性价比空间。
A股市场前期的回调已计入了预期下限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未来的焦点是经济数据和企业业绩修复情况。目前,国内经济仍处于向上修复当中,尽管可能存在结构上的不均衡,但总体下行风险可能比较小。
王睿表示,在经济逐渐复苏以及全球通胀见顶的大背景下,股市或有潜在的机会,2023年或呈现“价值搭台、成长唱戏”的经典行情。从目前行业比较性价比来看,他相对比较关注新能源车、光储、军工、新材料、AI、半导体、医药医疗、工业机器人等等领域。(注:以上内容不作为投资承诺,基金的投资策略、配置的行业、具体的投资标的及比例将视市场情况在合同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举例他对部分行业的看法。在他看来,新能源车与光伏行业渗透率提升的逻辑或依然清晰且确定性较高,近期受到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车销量增速降档等因素影响,板块出现回调,许多优质标的已经回到了估值合理甚至被低估的状态。如果汽车消费数据进一步攀升、光伏开工情况渐好,该板块或有望迎来更多结构性机遇。
目前,新能源车全球渗透率仍仅有14%,欧洲、美国等市场未来2-3年仍有望出现快速发展。随着新能源车在全球的保有量不断增加,类似于充电桩、电池回收等后市场孕育出新的投资机会。加之不断创新的新技术领域,带来更多从零到一的机会,以钠电池、4680大圆柱为代表的新技术有望在今明年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数据来源:中信保诚基金研究,时间:2022.12.31)
“实际上,新车里面消费者能买到的传统车型已经非常少,除了个别经典的车型可能还有增长或者说还没有下降以外,大部分车型其实都处于生存边缘,可能要砍掉的边缘,就是传统车企业把大量的精力也投入到新能源车里面。因此,往三年看的话,行业有可能出现一倍的增长。”王睿称。“无论如何,在一个有望三年翻倍增长的行业里面去找一个三年翻倍的企业,总比在一个三年不增长的行业里面去找一个三年翻倍的公司要容易一些,概率要大一些。眼下的位置,我们还是能找到很多三年业绩翻倍的公司。”
二级市场上,新能源车行业估值也回落到历史上比较低的估值水平。像上游锂矿行业4~5倍的估值,这些企业如果跌掉5成的利润是10倍的估值;如果跌掉7成的利润,大概是15倍的估值。要说,跌掉7成利润可能就到了一个行业非常不景气的阶段了。
同样,光伏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2030年行业装机有望突破1400gw,为2022年的5-6倍。(数据来源:中信保诚基金研究,时间:2022.12.31)另外,随着装机量的增加,消纳相关的领域包括储能、电网改造、氢能等等都有望出现更多的机会。
王睿强调,紧扣时代脉搏,把握经济发展红利,这正是价值成长投资的魅力所在。
注:以上内容不作为投资承诺,基金的投资策略、配置的行业、具体的投资标的及比例将视市场情况在合同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微信号:netfin888;有任何建议欢迎后台留言。
爆料/投稿/合作:[email protected],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转载需注明出处,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