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有朋,他永远最累

苏有朋,他永远最累

八楼象女士 港台男星 2022-08-24 23:52:56 24




《哥哥》第一期有四个小时,几乎是今年最耐看的综艺。我上周五晚上点开它,一口气看到周六凌晨,发现还有一个小时没看完……就在前天,我终于把第一期看完了。

《哥哥》是好看的。我觉得《哥哥》和《姐姐》的根本区别在于,姐姐们让人感慨当下,哥哥们让人感慨过去。就像苏有朋出场之后,很多哥哥眼眶发红,吊儿郎当的潘玮柏突然正经起来,眼眶发红地说“这个真的戳到我了”;信则背过身擦泪,有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伤感。


我看到苏有朋在台上唱《爱》,也挺恍惚的。

大一学生会迎新晚会,我们想跳时髦点的舞蹈,结果被教务主任灵魂一问:你们为什么不唱小虎队的《爱》?


其实我们这代人对小虎队没什么特殊情怀,他们解散的时候我才四岁。让我们产生情怀的不过是苏有朋的五阿哥、陈志朋的尔泰和吴奇隆的四爷……
但耐不住教务主任的威严,我们开始背《爱》的歌词,学《爱》的手部舞蹈。

这首歌非常洗脑,那段时间我洗澡、上课、发呆……脑子里都会时不时飘进“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

最终我们被评为“最佳歌舞节目”,原因是歌曲太有感染力,即便不熟悉也能跟着哼两句,再加上评委老师的年纪大多是30+40+,他们的青春里有小虎队的印记,于是投出情怀票。

我看到苏有朋在台上唱《爱》,忍不住跟着他一起唱,那些手部动作我还记得,在电视机前一边流泪一边比划,那个画面好笑的我知道,可我想起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像冲出牢笼的小羊羔,放飞自我,迫不及待想证明点什么……那个时候的自己好傻,却又忍不住想念。
所以我能理解哥哥们各个眼眶湿润看着苏有朋,那是一种极其私密的情感,任何辞藻在这种情感面前都显得不具份量。


不过我看节目的时候想了一下,如果我参加《哥哥》要不要和苏有朋组队,答案竟然是:我不确定。

一方面,苏有朋真的是一个没有架子、可以瞬间和年轻人玩到一起去的大前辈。张云龙的日常是模仿苏有朋的经典画面,苏有朋只是说一句“你好烦诶”,然后和大家一起嘻嘻哈哈,他无所谓和大家一起调侃自己。


但另一方面,苏有朋是个过于紧张的人。

彩排之后,苏有朋认为自己组和其他组存在差距,于是拉着队友深夜加练,不管是队形还是情绪,从头到尾管到底。


苏有朋的原话是:(这个团队)没有人去统领的时候,其实是我的错。


后来他聊起小虎队,眼眶泛泪,一边不停表示自己并非能力最强的成员,一边态度坚定要把和小虎队有关的任何舞台做好。
即便小虎队解散多年,苏有朋还是有一种心理包袱在,他不断告诉自己:不能砸小虎队的牌子、不能敷衍了事、不能不尽力。


苏有朋的执念深到什么程度呢,他表演完在台上恳切地讲,“2010年虎年春晚小虎队重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为大家送去虎年问候,一晃12年过去又来到虎年,现在要把来自小虎队的虎年问候补给大家。”


坦白讲我当时的直观感受并非感动,而是觉得苏有朋很艰辛。

我相信他一定非常看重小虎队,但让他一再坚持、苛刻、甚至精益求精的,或许是一种包袱,我称之为“好学生包袱”。


苏有朋出道的时候只有15岁,放现在也是一个很小的年纪,但是朋友们,当年苏有朋这张脸不出道也是有点太可惜了。


因为长得一副乖乖听话仔的模样,公司给他做了一个人设,也就是后来被喊了几十年的“乖乖虎”。其实苏有朋本质上很排斥这个名字,三十年前如此,三十年后上《哥哥》依旧。

苏有朋的青春期是极其叛逆的,叛逆到父亲气到拿起菜刀扔向苏有朋,结果是苏有朋并未在父亲的威严下变得听话,反倒开始尝试离家出走,出走了两次。

但苏有朋属于又有主见又聪明,主持人问他是文科好还是理科好,苏有朋回了两个字,“都好”。这个“都好”一点都不偏颇,他考试基本都是第一名。
大概是有这份底气,才可以跟随自己意愿去报名参加小虎队选拔,大家可以懂那份自带男主光环的感觉吧,就——我就胡来啊,因为我不管怎样都可以考第一啊~

经纪公司也着重主打苏有朋“学习好”的特质,意在告诉粉丝家长,你看组合里有学习好的乖仔哦,粉他们是正面教材啦。
很多年后苏有朋上《康熙》,小S还忍不住讲:那时候追星追小虎队,家长都是没意见的,因为苏有朋学习好啊!


苏有朋虽然有些行为叛逆不服管,但一个可以在学习上取得持续好成绩的人,一定有很强的自律性,做事非常笃定有执念。

因为公司给了他“乖乖虎”的定位,苏有朋便背上好学生包袱,他不希望自己在学习上出差错,不希望粉丝家长、公司失望,只能上紧发条,白天上课,下课后跑到录音棚,回家后写作业到凌晨,第二天再去上课……如此循环往复。

苏有朋说他年少时一直在赶路,没有一丝身为少年的快乐。公司办聚会,他参加不了,要去学校上课;学校办晚会,他去不了,要去跑行程。

除了这些更荒唐的是苏有朋上节目会被要求表演心算,要么就是记忆力测试,也有第三种情况,主持人让台下观众随便做几个动作,然后让苏有朋根据这些动作编一个故事。
苏有朋就很像“别人家的孩子”,逢年过节串亲戚,家里人齐齐鼓掌欢迎他背古诗或背圆周率。

苏有朋的少年时代被“乖乖虎”禁锢住,他晚上十点练完舞从公司出来,被路人看到都会进行一番吐槽:你不是乖乖虎吗,怎么晚上十点还在外面不回家!

苏有朋不敢反驳、不敢生气、不敢不参加小虎队的活动、更不敢让学习下降,他的原话是:被别人抓到怎么办?


但苏有朋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因为行程太满又因为高中课业繁重,苏有朋从第一名变成倒数,但是没有理由,也没有人会听他讲理由,大家只是觉得苏有朋是乖乖虎就要什么都拔尖。苏有朋只好逼着自己学,每天学到凌晨三点,在高考那天,学校门口密密麻麻全是记者,等着采访苏有朋。

高考已经很让人紧张了,苏有朋还要面带微笑接受采访才可以进考场。最恐怖的是他进入考场也有摄影机跟着,答题的时候摄像机就那样一直对着他,我只是想想都觉得一身冷汗,要具备多强的心理素质才能面对这一切。


最终苏有朋以全省第五的成绩考入台大机械工程系。

台大的机械工程系是很有名的专业,不过苏有朋考这个专业并非因为喜欢,而是他想向外界证明自己可以考入王牌大学的王牌专业。后来他在自传里写:我怕要是我没有考好,在路上遇到一些带孩子的母亲,必定会指着我跟小孩说,你看,那即是只会玩不会念书的乖乖虎。

这个看似圆满故事的结局是,大三那年苏有朋选择休学。后来小虎队解散,他身上“乖乖虎”的印记逐渐淡去,他先去伦敦游学再回台大学习。很多年后苏有朋已过不惑之年,谈及命运时讲:我不是那么喜欢我的命运,我希望修正好几段我的人生经历,因为我一直在跟很多规则打架。


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是“和解”,我觉得这个词不代表想开了,而是不去纠结那些之前想不明白又抱之愤怒的事情。

苏有朋是个聪明人,他当学生可以当得很好、做偶像可以做得很成功、当演员演出了好几个经典角色、做导演又拍出5亿票房的《左耳》,以及他这次参加《哥哥》我都认为他会是最有热度且能走到最后的哥哥之一……

但聪明人不代表是可以与自己“和解”的人,苏有朋便是如此。

节目里另一组哥哥是郑钧、信、郝云和马頔,这组特别欢乐,人家练习的时候他们在吃饭,人家刚吃完饭他们准备回寝室睡觉了。导演问郑钧,你们不加班练习吗?郑钧一脸慵懒说:有什么可练的啊,那歌儿我们都唱了几千几万回了。


而苏有朋在登场彩排前便神经紧张,一遍遍重复《爱》的舞蹈动作,可是这个动作几乎是刻在他DNA里的,一定不会出错,但苏有朋觉得这是一场表演也是一场比赛,观众会现场打分,他要对得起自己、队友、小虎队……他像乖巧的好学生,进考场前仍旧心平气和翻着重点内容。

这就是“好学生包袱”,他担心外界对自己失望,担心自己会搞砸一切,所以努力、自律且踏实。

好的一面是,大多数背负“好学生包袱”的人都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因为这个世界虽然虚无却也真实,努力终究是会得到反馈的;不那么好的一面是,人生需要紧张感却也需要很多松弛,两者缺一不可。

有紧张感却没松弛感的人,得到成绩却不知如何享受自己挣来的一切;有松弛感却没紧张感的人,人生多的是无用的纵情,而人长大需要有通过自律努力获得的高级快乐和高级自由。


但如果说实话,现在很多人真就是缺少松弛感。

比如我,我填满不安全感靠的是不停地工作。
前两天我请了一天年假,但当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心脏狂跳起来,原因是我意识到今天没有写稿,觉得浪费了一天,很愧疚,于是这一天我既没有好好写稿,又没有好好享受。我甚至觉得自己现在丧失了安心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会焦虑、低落,但如果有人跟我讲“那你不如写稿”,我又会摇摇头说,“我想我可能需要休息一下。”

我有一个朋友是不具备玩乐的能力,我们一起去唱KTV,她要求自己每一首歌每一个音都要唱好,不然就会有点难过。但唱KTV的本质,是通过吼一首歌去释放压力。

所以我觉得很多人很难学会松弛,我们很容易让自己活得辛苦。苏有朋算是聪明且具备紧张感的人,至少做出了成绩,是家喻户晓的明星,而我们绝大多数人,紧张到最后并没有落得什么实打实的东西。


其实我看《哥哥》第一期有很多感受,只不过我是在班主任、家长“不要让我失望”这种教导中长起来的一代,这让我对苏有朋的“不放过自己”有那么一点感同身受。

苏有朋很难与神经紧绷的自己和解,我也一时半会儿无法越过这个自我禁锢的沟壑。

有些人会随着岁月流逝看开一些,也会有人随着岁月更加富有紧张感,一样的是两者都会感慨罢了。

还记得苏有朋前几年还在感慨:“一直到二十几岁,我路过高中,看到学生成群结队走出校门,我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可能那是我没有的东西。”





·END·

都看到这里了,不如点一个“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