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陈凯歌越凶,倪虹洁演得越好?

为什么陈凯歌越凶,倪虹洁演得越好?

围剿白日梦 内地女星 2020-10-24 22:29:21 359
点击上方蓝字“围剿白日梦”关注,欢迎把文章分享朋友圈。
【围剿白日梦(微信号killdaydream)原创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转载及合作请留言。

问大家一个问题,提到陈凯歌,你会想到什么?

我眼里的陈凯歌基本上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在《演员请就位》之前,我想象中的陈凯歌:中国最好的导演之一、电影诗人、审美绝佳。


在《演员请就位》之后,我看到的陈凯歌:真诚温暖、一针见血、慢条斯理。

尤其是第二季《演员请就位》播出以后,在李诚儒和尔冬升的犀利点评对比下,不少人都觉得陈凯歌讲话特别有艺术感,又能照顾到演员情绪,是一枚不折不扣的暖男。


但在今天刚更新的节目里,陈凯歌却难得“怼”起了演员,对倪虹洁打击N连,让不少观众目瞪口呆,纷纷表示还是头一回看见陈凯歌这么凶

他是这么批评倪虹洁的——

“你还没有找到人物最为独特的东西”。


“如果要这么演,这个片段就垮了”。


“你还是太用力了”。


不仅反复对倪虹洁的表演提出质疑,正式上台前,陈凯歌甚至还把人给“凶”哭了。

一次排练过后,陈凯歌问大家感觉如何,倪虹洁随口答了句“不知道”,就被陈凯歌挑了毛病: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哪儿不满意还是哪儿有意见?


倪虹洁一脸茫然,弱弱接了句“没有啊”,陈凯歌继续怼:那为什么会“不知道”?排完一次“你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角色是你们自己选的,你们得对自己负责。

最可怕的是接下来这句:我希望大家放正心态,不要有个人情绪,(指向倪虹洁)我觉得你对我有意见。


好家伙,我当时心里就一句“好家伙”,这也太严厉了吧?!我要是在场的演员,这么厉害的导演指名道姓说我对他有意见,我怕是会当场吓哭。

倪虹洁当时也慌了,流着泪解释她不是对导演有意见,而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她觉得自己演得不好,达不到导演的要求,更怕自己拖大家的后腿。


她的那句“不知道”背后,是真实的茫然和焦虑。但陈凯歌对倪虹洁的“凶”,却不是真的对她不满,而是想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让原本已经很好的倪虹洁突破自己,表现得更好。


他们组表演的片段出自《误杀》,还原了影片中李维杰一家和警察局长拉韫对峙的经典剧情。背景是拉韫的儿子强暴了李维杰的女儿平平,拍下她的裸体视频,又上门威胁打算再次强暴她时,被平平和母亲阿玉误杀。

李维杰为了保护妻女毁尸灭迹,制造了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但拉韫已经查到了他们一家,她怀疑儿子被这家人杀了,又找不出证据,只能把人叫到警察局问话,试图从一点蛛丝马迹还原真相。


倪虹洁演的是母亲阿玉,她在这场戏里的情绪和身份都很复杂。

一方面她作为平平的母亲,理应对庇护人渣的拉韫仇恨入骨。可拉韫又是警察局长,她不能泄露太多自己的情绪,以防在对方面前露出马脚。与此同时,她和拉韫同为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孩子,这一点上她又和自己的仇人高度共情。


虽然情绪复杂而隐忍,可作为被质询的一方,阿玉这个角色整体比较被动,没有太多可供演员发挥的余地,整个人的状态都得往内收。

而倪虹洁以往更擅长的那种外放、撕心裂肺的演法,在阿玉这儿其实不太合适,所以陈凯歌一开始就说了,这个人物如果按照完全外放出来的方法演,“你可能会吃亏”。


陈凯歌会给倪虹洁讲戏,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但你要学会藏在里头,同时让观众还能感受到。他希望倪虹洁从脸上平静下来,把仇恨内敛,表现出绝望下的暗流涌动。

在讲戏之余,陈凯歌还会在排练中不断地暗示、刺激、打击,让倪虹洁误以为导演不喜欢她。带着这种高压下绝望又无奈的情绪,倪虹洁在崩溃后完成了角色的重塑,终于在台上和阿玉融为一体。


这份爆发也被陈凯歌认可了,他点评倪虹洁的时候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说她“不疯魔不成活”,说看得出她“想做第一流的演员”,听完这番点评倪虹洁当场又哭又笑,可见陈凯歌的每一句话都戳进了倪虹洁的心坎里。

陈凯歌无疑是很懂演员的,他不仅能在点评上一针见血,“调教”演员时也会因材施教,跟不同的演员采取不同的相处方式,想尽一切办法让演员的优势最大化。


对表演经验比较成熟,但表演模式相对固定的倪虹洁,陈凯歌使用的主要策略就是打击。让对方不得不绷紧那根弦,在最短时间内反复崩溃,直到摸索到对的情绪。

而对初出茅庐的董思怡,陈凯歌使用的主要策略是鼓励。“你可以的”、“你还没玩真的呢”、“她一直没把活儿拿出来呢”、“我知道她是有活儿的”、“你拿出真情演就对了”…

这一通彩虹屁吹下来,让小姑娘从排练起就很放松和自信。“导演说这样可以,那我就是可以的”,这份底气对董思怡的帮助无疑很大,让她直到最后真正上台,也能保持心态稳定、表演自然。


陈凯歌说他来这个节目,就是要跟演员们一起相处,希望能把整个行业的水平再提高一点,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除了对演员个人“调教”有方,陈凯歌还拔高了整个片段的表演效果。

《误杀》组有胡杏儿、倪虹洁、杨志刚、董思怡,可以说各个都是演技派,在陈凯歌指导之前,他们已经完成了剧本围读和简单排练。但陈凯歌一来,只用三言两语就调(sheng)整(hua)了剧本细节。


他注重演员台词,觉得只要台词说得好,戏就成了五六分,所以会一句一句的抠台词。

带动整场戏的拉韫由胡杏儿饰演,胡杏儿本身的表演没啥毛病,陈凯歌就仔细调整她的台词,从内容到音量,从语速到细节,逼得堂堂TVB视后在后采里大呼“凯歌导演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他注重细节,最终呈现的片段高潮迭起,拉韫的身份需要在威严的警察局长和无助的母亲之间来回转换,为了放大两者间的区别,陈凯歌教胡杏儿用警帽来做区分。

戴上警帽,她就是强势锋利的警察局长,绝不可以输给李维杰一家人。摘掉警帽,她对孩子的那份温柔脆弱就能够流露出来。从强硬到卑微,警帽的摘戴成为一个信号,于观众于角色,都是绝佳的情绪铺陈。


他不忘《误杀》的主题是“救赎”,在有限的片段里,哪怕在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对峙里,陈凯歌也为两位母亲的共情埋下了伏笔。

拉韫流着泪求阿玉告诉她孩子的下落,她眼中卑微的希望、阿玉脸上煎熬的挣扎、绝望中阿玉搭上拉韫肩膀的手……一切尽在不言中,这就是最好的结局。多一点或者少一点,都不如导演在这里喊cut,把是非对错交给观众来判断。


陈凯歌导的《误杀》片段最终得到了导演们的一致认同。尔冬升说这段“好得让人无语”,赵薇同意尔冬升的说法,觉得“每个人都在人物状态里”,郭敬明夸“最后的留白太高级了”,候场的张大大也表示,这场戏是目前最好的表演。


效果是好的,陈凯歌的努力也得到了演员们的回馈。表演结束后,《误杀》组全体成员对陈凯歌导演深深鞠躬,就连排练过程中承受压力最大的倪虹洁,也对导演和节目组赞不绝口。

“虽然是竞技节目,但我真的觉得这是一个为了成就演员,为了演员而设立的节目。”


本身实力强劲又被陈凯歌逐字逐句抠台词的胡杏儿,一边“抱怨”陈凯歌太严格,一边又夸“虽然这个过程很痛苦,但能逼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演技早已被市场和观众认可的杨志刚,被陈凯歌“调教”到感动,说已经有好多年没有人像陈凯歌这样给他讲戏了,他来这个节目,可算是来对了


不论起点如何,不论现状如何,这么多被导演和市场评级各不相同的演员齐聚一堂,只讨论一件事——表演。

他们在这个节目里走一遭,不论被淘汰还是继续往前走,也都有一份共同的收获,那就是在被导演“调教”的过程中,获得突破和成长。


演员这一行,通常是越往后做就越难。除了众所周知的竞争激烈难以出头,还有“虽然自己变强了,可路容易越走越窄”的困境。

尚未成名的演员,经常在各种类型的角色中打转,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也找不准自己的定位。而已经成名的演员,则更容易被经典角色定性,从此被打上某个类型的标签,即便自己有实力,也很难打破现有的戏路和标签。

像《误杀》组的胡杏儿、倪虹洁、杨志刚,明明三个人的名气和演技都不差,可如果没有导演一针见血的“调教”,他们往往很难继续突破自己。


至于年轻演员,说实话,不是谁都有机会能跟《演员请就位》中这么严格的导演合作。没有见识过这样的指导,年轻演员很容易就会被粉丝和流量惯坏,逐渐失去真正磨炼演技的途径。

借助优秀导演的经验和力量,让年轻演员找准自己的位置,也让成熟演员破而后立持续进步,这正是导演的作用,也是《演员请就位》的初衷。


那些节目里看似尖锐的冲突,导演们各自观点的碰撞,演员们如同涅槃的蜕变,不仅能给参加节目的演员带来实打实的帮助,实际上也在给我们的影视市场、从业者、和观众不断地带来思辨与启发。

我们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演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导演?甚至,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观众?都是通过《演员请就位》这个节目,我们要找的答案。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