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 | 杨立新:一个跟舞台剧打了40多年交道的小伙子

面对面 | 杨立新:一个跟舞台剧打了40多年交道的小伙子

B座西窗 内地男星 2023-10-20 11:26:16 32

国庆期间,杨立新带着他自导自演的话剧《钟馗嫁妹》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演。他是《我爱我家》中的贾志国,是《封神第一部》里的东伯侯,更是《茶馆》《雷雨》《天下第一楼》等北京人艺大剧的主角。这个暑假,66岁的杨立新跟儿子杨玏一起火了,杨玏扮演《封神第一部》中的伯邑考成为全网“白月光”,很多网友挖资料才发现杨立新和杨玏是父子,于是在网上成为一段佳话。  


从北京人艺退休已6年,但杨立新坦言,自己比退休前还要忙,他也不想停下来,不想进入老年状态,就想一直这样干事儿。而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一个多小时的专访中,无论切换到什么话题,他最终的落点都在谈表演。

  

演喜剧,不能冲着观众的胳肢窝去演

  因为忙着话剧《钟馗嫁妹》巡演,杨立新向记者坦言,一直抽不出时间去电影院看《封神第一部》。记者提醒他,电影已在视频平台上线,他说,那太好了,巡演路上坐飞机高铁时可以看看。
  聊回戏剧,杨立新仿佛进入平行世界,他会迅速沉浸其中,讲解表演,回味表演。
《钟馗嫁妹》剧照 王小宁摄
  因为排《钟馗嫁妹》,杨立新在团里年轻人再三做工作之下,开设了一个视频号,叫“话剧中的杨立新”,个人简介是“一个跟舞台剧打了40多年交道的小伙子”。
  记者采访前浏览了他所有视频,题目大多是“杨立新谈表演”“杨立新谈话剧”,内容是排练期间,杨立新给剧组年轻人逐字逐句地分析剧本台词,研究人物情绪,指导动作细节。
  首个视频就是“喜剧不是闹剧”,他解释说,“《钟馗嫁妹》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人物矛盾的纽结造成喜剧效果,但表演上是现实主义的戏,喜剧很容易演成闹剧,因为你在追着观众的笑声走,以为那些可笑的地方把它更夸大就更讨喜,其实不是这样的。要老老实实地塑造人物,用台词用故事用演技来讲好喜剧,不能冲着观众的彩头去,不能冲着观众的胳肢窝去,喜剧和闹剧的区别非常小,有的时候薄得像窗户纸一样,一碰就破,一破就错,一错就流于庸俗。”
《钟馗嫁妹》剧照 王小宁摄
  他通过亲身示范来表达表演观点,比如“要演得干净明确”,把词说整,调整节奏,尽量做减法,才能准确;“说台词时眼神不要乱动”,不能带跑观众的注意力;“停顿是一种手段”,多大的激情就要有多大的停顿,激情不在声高,而停顿是一种手段和方法;配角也要争当“段落性主角”,演员都是被发现的,特别小的角色也能看到他的能力和光彩,等等。
  这些视频的评论都有数百条,很多网友表示,不愧是人艺熏陶出来的老戏骨,敬业、台风正,艺术水准高,而且言传身教非常仔细。更有网友表示,非常有收获,这其实也是一次戏剧入门,提高了自己的戏剧鉴赏能力。
  开了社交账户,为啥内容只有表演观点的输出呢?对于自己一不小心成为技术分享型博主这事,杨立新反问记者:“可我不会别的,只会演戏啊。”  

“不会演戏的演戏,会演戏的演人”

  能让不起眼的角色大放异彩,或者只通过语言,就塑造出成功角色,这背后有杨立新对表演的不断理解、更新和处理,同时他又一贯低调。
  《我爱我家》里的贾志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大家提到杨立新,就会先想到贾志国。杨立新坦言,最初拿到剧本时自己笑得停不下来,同时也发现贾志国这个人物不是很有戏,比较平实,身上没那么多可笑的事。
  曾经有人问他,别人的角色很容易出彩儿,贾志国很普通,自己会不会心里不平衡。杨立新的回答是:“闹中取静,静中有动,都可能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方法,有时候留白也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他还借此阐述了人艺的一个习惯:演戏的时候看看周边演员的表演,有攻就得有守,所以如果有红,有绿,有蓝,那他就演个紫的,其他角色都太有戏,所以贾志国就可以平实着演。所以,贾志国才这么深入人心。
  再比如《封神第一部》,杨立新在片中饰演东伯侯,戏份有限,但大殿上弑父那场戏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近,网友又挖出了一件陈年旧事。1993年,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霸王别姬》上映,该片获第46届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第6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百大不朽电影”之一。然而直到最近不少观众才知道,杨立新为片中张国荣饰演的京剧名伶程蝶衣配音。
  记者跟他聊及这段往事,杨立新关注的却只是“语言塑造人物的问题”。
  当时电影《霸王别姬》剪辑后发现张国荣有口音,就到处找人试配音,英达在这部电影里演戏园子老板,就推荐了杨立新,因为杨立新是北京人,南城长大的,看京剧多,能唱京剧还能唱小嗓。
  “我一想,这配音不就是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嘛。”杨立新跟记者举例说,他特别喜欢看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译制片,“比如《尼罗河上的惨案》大侦探波罗,虽然他是白皮肤黄头发,但我看着译制片,就相信那些中文台词是从他这个外国人嘴巴里说出来的,好像就是他的思想,而且很可信,配音演员通过语言‘演’活了人物。”
  北京人艺有句话“不会演戏的演戏,会演戏的演人”,杨立新说:“你要先知道那人什么样,脑子里得有一个人,那配音就不成问题了。《霸王别姬》放映的时候我们正在拍《我爱我家》,英达看完电影跟我说:电影太好看了,你的配音绝了,感觉你的声音就是从他嘴里发出来的。”  

因《封神》与儿子“顶峰相见”,

“杨玏这些年进步蛮大”

  《封神第一部》是杨立新退休之后拍的古装戏,对于退休之后是不是戏路更宽的问题,杨立新笑了,“这跟戏路宽不宽没啥关系,与年龄也没关系。戏路宽,是技术问题,我不希望我是一个只会演自己的演员”。
  因为这部电影,很多网友对杨立新与杨玏这对低调父子产生好奇,甚至到处找资料。对于这一现象,杨立新哈哈一笑说,不用管,观众自有他们的兴趣点。
  因为杨玏在《封神第一部》中精准呈现出伯邑考温润如玉的一面,使得不少观众定义杨玏为“演二代”,而不是“星二代”。这倒也名副其实,杨立新自18岁考入北京人艺,就一直待在人艺舞台,给观众带去了《日出》里的方达生,《雷雨》里的周朴园等鲜活的人物。
  而杨玏小的时候,人艺每排一部新戏,杨立新就会把他抱到台上在布景前照相。杨玏3岁就跟着杨立新在人艺看《雷雨》,4岁登台在《小井胡同》里演“小结实”,在美国杜克大学戏剧系舞台表演专业学习4年,之后回国进入影视行业。杨玏之前在采访中说,刚开始拍戏那会,每晚回家都会摇醒杨立新,让他手把手指导自己。记者问及这个话题,杨立新笑说,这是一种比较夸张的比喻吧,不过一开始确实会有一些讨论,而现在大家都太忙了。
  免不了要请他评价一下儿子这些年的表演,杨立新坦言,也不是每部都看过,不过《三十而已》他看了,“杨玏在里面不是演了那个‘陈养鱼’嘛,网友都这么叫他,可见他演得不错,不是他自己了,那个人物已经离他自己很远了。”杨立新解释说,表演的第一个层次是如何自然地演下来,第二个层次是塑造另外一个人物。如果挑战一下,把自己从内到外,从心灵到形象全都颠覆一下,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所以杨玏这几年的进步还是蛮大的。
  这不,谈儿子话题又聊上了演技。杨立新顿了顿说:“演员这个职业特别有意思,有一种说法我觉得不错,就是说,‘演员既是雕塑家,又是雕塑家手里的泥巴’,他把自己雕塑了出来,演员既是创作者,又是被创作的材料。”他意犹未尽地咂摸了好一会,然后继续说:“很有意思,真的,这个比喻很好。”
  说起这次与儿子一起“顶峰相见”,杨立新连连表示:“我干得好,是对的,是应该的。干不好的话,人家是要批评的。不必为给观众留下了一次好印象而觉得自己怎么样,同时,也不要因为某一次干得不好而沮丧。”

快问快答

K=孔小平  Y=杨立新


K:在《钟馗嫁妹》的排练阶段,您一句一句、一寸一寸地给年轻演员抠戏,又讲解又下场示范,有没有着急上火过?  

Y:如果不跟他们好好讲技术,他们是要走弯路的,慢慢来。  


K:这次导演兼主演《钟馗嫁妹》,会去关注年轻观众们的点评吗?  
Y:有关注一些,不过倒也不用特别去看,我在剧院现场就能感觉到观众的热度,这最直接。演到热烈的地方,观众会跟着一起感动,一起笑,观众会跟舞台一起呼吸。对了,现在这个词叫“共情”。  


《钟馗嫁妹》剧照 王小宁摄


K:问一个很俗的问题,影视剧演员、话剧演员和话剧导演,您更喜欢哪个?  

Y:其实都喜欢,都是工作。不过导演吧,首先得别人信任你,才能把一个剧本交给你,并且帮你组织一帮演员。当然了,演员这事很综合,票房号召力啊演技啊,都是要被人考虑的。说起来,我更喜欢演话剧,相对单纯,简单到“谁演得了,谁演不了”。不过,拍影视的收入可比话剧要多很多啊。  


K:那就是说,话剧舞台对您来说最过瘾?  

Y:我跟你讲,我们干了一辈子,已经没有过瘾与不过瘾,激动与不激动,紧张与不紧张。我是真的很冷静地在“表演着冲动”。就是说,在舞台上,我能够控制住自己。  

控制住自己,是最好的表演。一方面,我能让发动机点火,高速前进,同时又能够让自己冷静,摁住自己,做到收放自如。在舞台上光凭冲动去演戏,是不理想的。所以你会经常看到那种在舞台上哭得乱七八糟,但观众却无动于衷的表演。舞台演员是最吃功夫的,因为它时刻经受着观众的检验甚至是审视。  


K:排练很费体力,您还在保持着运动习惯?  

Y:话剧排练一般从下午一点半到晚上十点。结束回家后我有时还会运动一下,骑几公里自行车。

文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剪辑 | 曾宏亮
图片、演出视频素材等由被采访者提供
面对面系列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