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 Allen 的新专辑宣布着我们纯真年代的终结

Lily Allen 的新专辑宣布着我们纯真年代的终结

iD中文官网 欧美女星 2018-06-30 21:53:44 535

在那个《Skins》(皮囊)风行的时代,努力是不酷的。


Lily Allen, [ i-D The F.U.N. Issue, No.301, 2009 ]


Lily Allen 的音乐生涯被严重低估了。千禧一代对她的印象永远停留在粉色蓬蓬裙、大耳环、黑发刘海和 Nike Airs 球鞋的造型。2006年她用一首冷嘲渣男的单曲《Smile》闯进英国流行乐坛,那个时候的她是独一无二的。在主流的流行音乐界,她就是英国本土的青年代表,跟她同一阵营的还有 Amy Winehouse(她在同年发行了《Back to Black》)和 Adele 。这三位的风格是2000年代末英国女性流行音乐的缩影。很少人会认为 Lily 有这么重要的意义,但这三个独特的声音,包括 Amy 醇厚的爵士、Adele 的爆发力和 Lily 专属的随性说唱,无疑用音乐定义了我们的青春岁月。


远不同于音乐产业的流水线作品,Lily 自成一派,引起无数争相模仿。瞧瞧从伦敦知名艺校 BRIT School 毕业的 Kate Nash(人称小 Allen ),她在《Foundations》里模仿的就是 Lily 招牌的伦敦口音和假音说唱,还有在歌词里骂脏话、用事不关己的态度讽刺前男友、自嘲不光彩的伦敦生活,这些统统都是学 Lily 的。


Lily Allen《Alright, Still》& 《LDN》宣传照(2006)


这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正是关键所在。Lily 的声音和个性不仅定义了一个流派,也定义了一个世代。如果说 Winehouse 已经永恒地成为了2000年代名人文化之黑暗面的代名词,那么在那个 Britney Spears 精神崩溃奢靡度日、智能手机和 Twitter 还没诞生、通俗小报还能垄断真相、狗仔队甚至执掌明星生杀大权的2000年代,Lily 代表的又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她就是年轻人冷漠的化身。


 

Lily Allen——《Smile》

Lily 的音乐是关于永远过不完的青春期和始终改不掉的没心没肺。Lily 穿着球鞋走红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因为她真的就不在乎。这是一种慵懒的反抗,还称不上革命。她才没力气去搞什么革命,她只不过是懒得穿高跟鞋而已。Lily 的歌词离不开脏话、挑衅和冷笑,就跟我们如出一辙。她是真人版的 Nelson Muntz ,对那些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表示“呵呵”。

在《Smile》的 MV 里,她一边在伦敦街上闲逛一边唱着分手的事,而且看上去非常淡定,除了偶尔幸灾乐祸地勾起嘴角,她几乎面无表情。而在《LDN》里,她的心情一下提高八度。她用如铃声般活泼的假音高唱性爱、毒品和周遭的犯罪,阳光快乐和阴沉压抑形成荒谬滑稽的对比,让一切都显得有点可笑。再到后来的《Not Fair》,Lily 在乡村风格的班卓琴声下无情地嘲讽不负责任的恋人,简直比流行情歌还要狗血。更别说像《Fuck You》这种光打嘴炮的歌了。


Lily Allen《It's Not Me, It's You》& 《not fair》宣传照(2009)


“在2018年,事不关己是大忌,有政治意识才是合乎时宜的。但在那些年少轻狂的日子里,我却感到无比的自由。”


Lily 是2000年代的年轻人自以为是的化身。在《The Fear》这首歌里,她把2006年经济危机前的狂妄自大和随之而来的道德冷漠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如此唱道,“I want loads of clothes and fuckloads of diamonds, I heard people die while they’re trying to find them”。在经济大好的年代,什么都不成问题,所以干嘛要担心呢?冷漠笼罩着 Lily 早期的职业生涯,她甚至一度宣称自己再也不想做音乐了,有段时间还和她姐姐合开了服装店。这种“我想干嘛都行,不过还得看我愿不愿意”的态度代表了2000年代的青年文化,在那个《Skins》风行的时代,努力是不酷的。


Lily Allen——《The Fear》

如今看来,如此赤裸的文化态度自私到了极点。在2018年,事不关己是大忌,有政治意识才是合乎时宜的。但在那些年少轻狂的日子里,我却感到无比的自由。对我来说,Lily Allen 的声音就是一台时光机。透过她清晰的声音,我仍然能听到未成年人在废弃的工业区里偷偷打开啤酒的咔哧声。我仍然记得当时心心念念新款的 Nike Airs ,着急想知道谁的手机里有《Smile》.mp3 能蓝牙到我的 Sony Ericsson 新手机上?哦不,你能用红外线传输吗?


摄影:Matteo Montanari


对如今纷纷成年的千禧一代来说,2000年代是我们的懵懂年代,那时的生活轻松自在,在我们的心目中,Lily 正代表了那一切。我们看着褪色的宝丽来照片,不由自主地哼出了她的歌。而她的新专辑《No Shame》则是那些宝丽来的葬礼,是纯真年代的终结。她用每一句歌词送走我们的青春,送走我们的狂妄。


“我们不再是小孩了。我们是成年人了,这他妈太痛苦了。”


Lily Allen——《No Shame》专辑封面

这些年 Lily 经历从结婚生子到离婚,还被长期跟踪。她的歌词让我们不寒而栗,“...stake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and higher and higher”,因为我们知道她说的都是真的,太真了。Lily 在现实生活中的痛苦挣扎,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阴影,映射出我们自己,狠狠地把现实甩到我们脸上。我们不再是小孩了,我们是成年人了,这他妈太痛苦了。那个流行乐坛的鬼才也笑不出来了,她哀唱道,“Why put me through it?”她声音里的诚实让我们感到害怕。


曾经的 Lily 竖起中指对一切开炮,还质问我们为什么要顾忌后果?她尽情跳舞,吐着舌头问谁敢叫她遵守游戏规则?可如今在《Lost My Mind》里,她似乎变得胆小怕事。即便逆来顺受,她还是受到了伤害:“I wasn’t being difficult, but you still betrayed us” ,她变得那么脆弱,不再无法无天。“Let me get off the ride”,她苦苦哀求道。


Lily Allen——《Lost My Mind》


上一次 Lily 的歌里出现家人,还是因为戏弄她弟弟 Alfie ,她笑他一天到晚都在呼麻。那首歌的滑音营造出一种喜剧效果,MV 中的木偶更是一副蠢样,当时他们只是闹着玩的。而这次 Lily 站在女儿的角度唱出心声,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I’m only three, I’m only three”,就像一句挥之不去的咒语。


我们想对我们年轻时那个狂妄自大、漠不关心、不可理喻的偶像喊话,“我也才23岁!!”她原本应该要安慰我们,告诉我们不穿正装没有错、吸毒不好,但孩子们啊,没事的,长大还久着呢。可是现在 Lily 已经长大了,我们也长大了。那些借口如鲠在喉。她喃喃自语,“I am more than selfish. I am tired, I’m helpless”。这感觉就像我们的姐姐告诉我们,她担心妈妈恐怕撑不住了。我们还幻想她能抽支烟,搂着我们轻轻摇晃,哄我们入睡。


Lily Allen——《Trigger Bang》

2018年的社会已经容不下不切实际的人了。Taylor Swift 因为在音乐和公开场合上对政治避而不谈,所以就被认为是“ Trump 派”。不过 Lily 并不需要用一张政治性的专辑来表达政见,她跟主持人 Piers Morgan 这些右翼人士的日常掐架,足以让我们知道她站在哪一边。虽然她的专辑更多是在讲家庭破裂所造成的痛苦,而无关乎政治动荡和派系斗争,但她还是涉及到了非常政治的利己主义。她口中的自己,其实也就是我们。


Lily Allen《No Shame》专辑宣传照

自私叛逆的2000年代年轻人统统都长大了。“Stuck in a rut, kicking stones, looking at my phone all night. When I couldn’t breathe, couldn’t sleep”,我们过得不好,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我们只知道那些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即便是自私也没关系的青春岁月已经一去不返了:“Now I sense a change, Something beautiful has slipped away”。她温柔地对我们如是说,我们只能无声地哭泣,因为我们知道她说的都是真的。


《No Shame》是一张关于千禧一代成长的专辑,是我们纯真年代的终结,也是 Lily 给她自己和我们的一面镜子。它让我们感到难过的是,我们几乎认不出 Lily ,因为我们也快认不出我们自己了。


Credits:

作者:Brian O'Flynn

翻译:Nikki Chen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前往 i-D 网站



关注我们

微博 : i-DChina

微信: iD中文官网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